APP下载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与研究

2016-07-31黄阳

数码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训软件职业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与研究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污染小、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十一五期间,苏州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仅2009年1-9月,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71家,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4.9万人,完成接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分别为15.27亿美元和11.09亿美元,产业规模居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包合同额和离岸执行额分别为120亿美元和50亿美元,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将超过20万人。

十二五期间,苏州将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业,“以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集聚载体建设为关键,以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物流/供应链管理、金融后台服务、生物医药研发等外包业态为重点,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所以,面向服务外包行业,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专业群结构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按照“立足一个平台,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三个尾翼”架构,以软件技术为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助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1.1 立足一个平台,融合外包企业资源,夯实专业群基础

立足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引入国际优质资源,融各类典型服务企业入驻基地,秉承“外包企业软件项目包产品便是手中教材”的教学理念,营造真实的校中厂,全面推行“产教并行、产学交替、工学结合”的外包基地培养学生的形式和过程,凸显学生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双重功能。

1.2 以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以课题研究引领专业建设方向,以软件技术为重点,构建与服务外包职业岗位群匹配的专业群,以软件技术专业带动专业群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丰硕的建设成果为群内专业起典型示范作用。以培养实践型师资为突破口,以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推进服务外包特色教材、精品课程等载体建设,探索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3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作为推动专业群建设的尾翼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以服务外包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适时动态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各专业方向就业岗位相近、教学资源共享,具有较强互补性,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方向的自身优势,在课程建设、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达到共享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面的目的。有力支持和保障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2 专业群建设实践

本着集中优势,优势互补和共享,建设与改革并进的原则,实施“三改一嵌一拓展”的方案,三改即改课程体系,改内容,改方法手段;一嵌即将优质国际标准资源嵌入到专业群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一拓展即拓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功能,服务外包基地除了承担培训任务外,还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课题、项目研发、设计。

2.1 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依据ITO、BPO、KPO等类服务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以能力训练为本位、岗位适应为目标,职业素养养成性教育为始终,构建实一体化、模块化结构的课程方案,分别为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各模块的编排遵循职业活动规律或操作顺序,同时动态调整内容,适时增加行业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以适应企业岗位群中各岗位对具体能力的要求。

与创思维力公司合作,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规律,开发职业素养(PREV课程包)、分方向的专业技能(BPO业务流程课程包,嵌入式.NET工程师课程包和软件测试课程包)和生产实训课程包等共5个课程包。例如,职业素养课程包内容包括:IT职业行为与优化,思维与逻辑训练,素质拓展,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平面美学欣赏与制作,网络技术初步等,该课程包是为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按方向分流作准备;然后根据自愿与测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分层教学,分段实施专业技能课程包,各专业技能课程包全部嵌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等内容,如软件质量品质管理学,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时间为1年,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实训。最后一个课程包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与生产课程,并动态更新课程包,形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分阶段组织实施。

2.2 改革教学内容

按照软件企业工作流程和标准开展项目实战的实训教学改革,在真实软件外包产品开发环境中,开展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实现学生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结合“企业内训”、企业软件工作流和标准等资源,开发以“项目实战”为特色的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培训包。

所有学生先修职业素养课程包,内容包括:IT职业素养与行为优化,思维与逻辑训练,素质拓展,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平面美学欣赏与制作,网络技术初步等,这一课程包是为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按方向分流作准备;然后根据自愿与测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分层教学,分段实施专业技能课程包,各专业技能课程包全部嵌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等内容,如软件质量品质管理学,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时间为1年,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实训。

最后一个课程包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与生产课程,经过面试和考试,综合考虑专业方向,编入不同的外包项目组,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实行“定岗双元”,以岗定薪,由企业支付一定的薪资,进行生产性实训,其中BPO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余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该培训课程包学习结束,经考核录取,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实习期为6-12月,考核不合格学生留在基地继续实训,或进入其它实习岗位。

这样,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加强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重视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专门开设了IT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培养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3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遵循陶行知先生“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的原则,在专业群各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外包培训基地为平台,以实战项目为载体,强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等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量企业合作开发的真实项目、案例和开发技巧等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真正实现外包项目就是手中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软件技术专业按照“学软件,用软件、做软件”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学软件开发,针对软件工程和软件维护的各个技术环节,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和服务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按照“建网、用网和管网”的思路,依据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过程,学习网络技术。

利用互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软件开发大赛,网上自主学习等手段,组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2.4 嵌入国际优质标准和资源

以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平台,将专业与行业对接,引进SWL软件集团等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根据欧普项目和北大青鸟项目培训专业教师,将北大青鸟等优质课程标准经消化吸收,同时吸纳服务外包行业的职业素养教育元素。将部分职业培训课程前置或项目式嵌入,使职业教育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融合,开发了与服务外包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课程包,形成具有服务外包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嵌入标准后的课程体系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真正融“教、学、做”一体。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协办的首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预赛中,软件技术专业(嵌入北大青鸟课程标准)一年级的三名同学参加了江苏赛区的比赛,其中1名同学获得三等奖,2名同学获优秀奖。

2.5 拓展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功能

拓展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功能,服务外包基地除了承担培训任务外,还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课题、项目研发、设计。同时将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真实项目、案例和开发技巧融入教学内容中,真正实现了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拉动专业群建设发展。在实战中提升教师软件开发水平,在实训中提高服务外包从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开展外包业务的有机结合。

同时,随着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逐渐增加非核心专业方向,如国际金融与贸易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同时考虑服务太仓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逐步形成专业群集群优势。

2.6 建立与行业发展一致的职业训导环境

2.6.1 工作室进入企业,使“真题”真做

建立嵌入式系统工作室并入驻科技创业园,承接服务外包项目,开展外包服务。将专业教学延伸到服务外包企业,完善真实的职业活动及训导环境,发展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拓展平台,打造立体化的职业活动环境。

2.6.2 建设“校内工厂”,使“仿题”真做

坚持教学与生产并行的原则,进行校实训载体建设,将优质企业资源引入校园,建设“校中厂”,同时各专业以工程中心为主体,自创服务外包企业,将校内实训环境建成为集教学实训、承接外包业务、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职业技术鉴定于一体的共享平台,把IT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大背景,营造职业活动环境,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训导环境。

根据IT行业及服务外包行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引入国家职业标准,聘请太仓创思维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太仓智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不断将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课程教学案例及实训任务采用专业教师自主开发的软件或服务外包项目,并将教师承接的外包任务作为学生课外实训作业,将教材建成为学生参与外包生产项目企划书或项目文件。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盟,工学结合、产教并重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立足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引进优质企业资源,与具备国际服务外包CMM资质的太仓创思维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校企融合,打造真实职业训导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和校企双赢的目的。

借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优势,联合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方案和评价标准,从课程包开发,到生产实训,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定岗双元”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采取“1.5+0.5+1”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能力训练,半年专业技能实训,半年职业技能训练和一年定岗实训”的实训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合作,随时将承接的外包项目融入相应课程模块中,实现课程包内容的动态更新,形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实践为主线,以外包项目实战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通过进入企业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工作,学生熟悉了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和业务流程,了解了服务外包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缩短了学生技能和企业需求的距离,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服务外包经验不断增强。学生在第三学期已经开始接触服务外包项目工作,以课外实训形式,从本岸外包项目开始,再到离岸外包项目,所从事的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外包项目按照项目要求进行验收考核,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外包项目工作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第四学期进入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进行职业能力实训,教学工作由公司负责,所有实训全部是真实的外包项目,同时参加JP1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最后一年分段进行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由公司进行考核评价。

表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构及合作内容

4 结束语

服务外包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新型产业,而软件服务外包是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引擎,本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探索一条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途径。

[1]杨正校.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7-70.

[2]杨正校.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开发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17-19.

[3]杨正校.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39-140.

猜你喜欢

实训软件职业
禅宗软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软件对对碰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