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区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2016-07-29时海香张春燕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沙化分析

时海香, 王 斐, 张春燕

(1.山东省聊城市林业局 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林业局 山东 聊城 252000)



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区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时海香1, 王 斐1, 张春燕2

(1.山东省聊城市林业局 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林业局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对比了第五次监测数据和第四次监测数据,分析了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区近5年来沙化治理所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地区今后的沙化治理提出了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鲁西北; 黄泛平原; 沙化; 动态变化; 分析

1鲁西北黄泛平原沙化土地现状

聊城位于冀鲁豫交界处,西靠漳卫河,东部及东南部濒临黄河,南依金堤河,受黄河多次改道及自然侵蚀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局部微度起伏,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形态,缓平坡地、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纵横其间。全市黄河冲击平原面积8467 km2,占全市面积的98.6 %。全市有1/5的耕地林地为沙化土地。经第五次沙化荒漠化调查显示,全市有沙化土地105852.51 hm2,人工半固定沙地55.97 hm2,人工固定沙地33330.76 hm2,沙化耕地72456.32 hm2,风蚀劣地9.46 hm2。全市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见图1。

鲁西北黄泛平原主要指聊城辖区,地处东经115°16′~116°30′,北纬35°47′~37°03′,鲁西黄泛平原的沙化土地涉及11个县(市、区)的97个乡镇,3个林场,1个苗圃,主要是指处于黄河故道及其周围黄泛冲击区的沙荒地、沙质耕地、盐碱地和其它退化土地,由于具备丰富的沙物质基础,并受季节性干旱和多风的同步影响,季节性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可用耕地多属中低产田,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黄河故道风沙区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防护林体系以及退耕还林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态修复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加快该地区生态修复进度,遏制风沙危害,扭转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被动局面,改善黄河故道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图1 聊城土地现状

2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五次沙化监测是2014年开展的,通过采用地面调查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划分小班,现地调查各项因子,并利用“GIS”技术建立沙化土地资源档案、图库及属性数据库,提供各级行政单位的沙化土地面积和分布。通过本次监测数据和第四次监测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植被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沙化治理所取得的成效等。

2.1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

通过5年的沙化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比第四次监测时少了9879.93 hm2。其中,人工固定杀敌减少了5966.96 hm2,沙化耕地减少了3968.25 hm2。由于东阿大桥镇1个小班、鱼山镇2各个小班、牛角店2个小班黄河覆堤工程和其他工程措施的影响以及茌平博平1个小班、洪屯2个小班的树木轮伐后栽植苗木小郁闭度小于0.5,有55.97 hm2的人工固定沙地转化为人工半固定沙地。由于阳谷闫楼1个小班和阿城1个小班由9.46 hm2风蚀劣地(表1)。

表1 聊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hm2

2.2沙化程度变化情况

通过保护性耕作、人工造林(乔、灌)、间作、轮作、作物配置、植被改良等治理措施的治理,本次比5年前,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了420.93 hm2,重度沙化土地减少了265.9 hm2,中度沙化土地减少了3443.82 hm2,轻度沙化土地减少了6143.02 hm2(表2)。

表2 沙化程度动态变化 hm2

2.3沙化土地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新农村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及沉沙工程蓄水占用,以及开发建设等影响,有林地减少了8706.38 hm2。由于有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治理措施的治理,沙化耕地减少了3968.25 hm2(表3)。

表3 沙化土地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hm2

2.4沙化土地分布区植被盖度变化情况

14 %植被盖度大于等于80,16 %的土地上植被盖度在50~79,剩下不足2 %的沙化土地上植被盖度低于50。通过与第四次监测数据对比,变化幅度较大的有植被盖度大于等于80的少了14145.03 hm2,植被盖度在50~59之间的增加了6821.78 hm2(表4)。

3结论及建议

第五次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相比,黄泛平原地区的沙化程度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表4 沙化土地分布区植被盖度动态变化 hm2

全市依然有1/5的耕地林地为沙化土地,沙化状况依然严重,保护与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加强沙化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沙区生态和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依法防治,依靠人民群众和科学创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抓好沙化防治工作,为沙区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张重阳,董杰,王倩 聊城市土地沙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5):51~52.

[2]姜岳忠,秦光华,马玲 .鲁西黄泛平原沙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3):11~13.

[3]山东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R].济南: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2014).

[4]山东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汇编.[R].济南: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2009).

[5]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性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6]耿凤梅.河北省黄河故道项目区沙化现状、治理模式、治理成效和存在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2006,5(10):14~16

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时海香(1981—),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38-02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沙化分析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