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归来
——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纪实

2016-07-26李祥辉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遗骸烈士陵园志愿军

文/李祥辉 牛 辉



英雄归来
——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纪实

文/李祥辉牛 辉

“没有比战鹰护航更高的礼敬,没有比魂归故里更好的告慰。”2016年3月31日上午11时30分许,在两架歼-11战机的护送下,搭载着第三批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穿透云雾,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这一天,韩方向中方再次移交一批共36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烈士忠魂历经60多年的漂泊,横跨千山万水,终于荣归故里。

为烈士铺好回乡路

36,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而却凝结着很多中韩双方工作人员的汗水。2013年6月以来,在中韩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下,双方达成共识:建立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合作机制,对今后在韩国发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协商交接,为在韩的志愿军烈士铺好回乡之路。

2014年至2016年已成功交接了541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因时间跨度大、战斗异常惨烈,烈士们的遗骸多有散失且缺少身份信息,2015年3月至11月,经DNA鉴定,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识团共发现了36具志愿军遗骸,分别来自朝韩非军事区以南的韩国京畿道北部和江原道等地。

饱含深情迎接英烈归国

专机抵达机场后,36名礼兵礼步行进,护送着英灵安放在棺椁摆放区。这时,很多在场的军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臂、敬礼——这是军人之间的对话,是两代中国军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礼兵训练要标准无上限,用最崇敬的心情迎接志愿军先烈回国。”该团政委陈永峰介绍说。参加仪式的礼兵从机关到基层、从营长到列兵、从“80后”到“90后”、从操装尖兵到炊事能手,涵盖了各个层次的官兵。1983年出生的李洋,是一名入伍15年的老兵。在训练时,他与1996年出生的列兵分在一组,两个人相差13岁,但是训练标准、强度相同,两个人脸上同样多了一分庄重,添了一分担当。

在机场迎接的各界代表全体肃立,向烈士遗骸三鞠躬。随后,礼兵护送棺椁登上两辆客车,驶出桃仙国际机场,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驶去……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作为国内集中安葬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都长眠于此。光阴跨越60余载,曾经的老战友今天在这里又“相聚”了。

英魂归来,浩气长存

在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上,民政部、外交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部战区、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等,以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属、老战士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3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起灵!”伴着哀婉低回的《思念曲》,18名礼兵护送烈士棺椁礼步行进,进入安葬地宫,参加仪式的方阵队伍分列两路缓缓跟随。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具棺椁上覆盖的五星红旗都格外耀眼。此刻,抬着烈士遗骸的礼兵、北部战区陆军某团四营七连下士贺亮难掩心中的激动,他告诉笔者:“志愿军烈士忠于祖国、为国牺牲的精神让我敬仰,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时隔64年,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当日上午,辽宁省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周玉宝和老伴带着外孙女也来到了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在广场长约200米的环形“烈士英名墙”上,周玉宝找到了父亲“周墨田”的名字。周玉宝老人激动地说:“知道父亲安葬在这里,我们每年终于有地方祭拜父亲了!”

96岁高龄的张泉老人坐着轮椅,在孙女的陪伴下来到烈士陵园祭奠志愿军英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曾担任志愿军后勤部警卫团的参谋长,负责保障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物资运输工作。在一次押运物资过程中,他乘坐的吉普车被美军侦察机击中,身受重伤的他回国治疗之后,便转业到地方工作。如今,尽管只能靠轮椅出行,但张泉老人每年都来到烈士陵园,亲手为牺牲的战友们献上一束鲜花。

今年86岁高龄的王力平,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抚摸着铭刻着战友姓名的“英名墙”,王老感慨万千:“我的老战友,60多年了,祖国和人民都没有忘记你们。如今,国家更加繁荣了、军队更加强大了,你们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责任编辑:武丽娜

猜你喜欢

遗骸烈士陵园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一封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36具志愿军遗骸在韩入殓 31日归国
韩将归还68具志愿军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