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人因分析

2016-07-26张茜杨佩钊严慈磊范起飞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因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张茜,杨佩钊,严慈磊,范起飞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人因分析

张茜,杨佩钊,严慈磊,范起飞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根据2006年—2014年第一季度的道路交通统计数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发现驾驶人的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肇事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构建驾驶员认知响应模型,分析驾驶人的失误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认知响应模型;驾驶员

10.16638/j.cnki.1671-7988.2016.06.003

CLC NO.: U491.31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6-07-03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6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到2.87亿。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的预防压力大,道路交通事故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是道路交通安全预测的基础和依据,是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预测模型的关键。因此,要探索交通事故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首先要研究分析交通安全的相关影响因素。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由众多定性元素和错综复杂的定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以将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微观因素(即道路交通系统因素)和宏观因素(即系统环境),总体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对交通事故原因的综合调查研究,大约90%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而环境因素引起的事故约为35%;车辆因素引起的事故仅为10%左右。近年来,欧美各国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交通事故中有 80%~90%是驾驶员的失误造成的。我国各地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属于驾驶员责任的交通事故占70%~80%,行人责任事故约占15%。由此可见,在人、车辆和环境三个因素中,人的可靠性最差。人,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下图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统计图2。

图2 交通事故各项原因占总事故的比例

在道路交通系统组成的三要素中,驾驶人是环境的理解者、指令的发出和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驾驶员肇事的主要原因有: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操作不当和其他违章驾车。

1.1超速行驶

驾驶员视觉特性和车辆行驶稳定性等会再超速行驶中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随着机动车车速的的增加,驾驶员视野明显变窄。车速增加,车辆制动距离也会大大增加,一旦有紧急情况,将会来不及采取措施,酿成惨剧。还有,在超速行驶时,车速越大,在转弯或变道时产生的离心力也就越大,因此高速转弯时,车辆很容易侧滑或者侧翻。

1.2疲劳驾驶

驾驶人在连续驾驶车辆一段时间以后,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为驾驶疲劳。疲劳可以表现在生理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心理方面。驾驶人连续长时间在座位上进行驾驶操作,会引起全身倦怠、麻木、感觉迟钝、腰酸背痛、动作的机敏程度下降等现象,这表明身体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变化,属生理性疲劳;同时,驾驶人在驾驶作业中,其高度的紧张状态必然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等现象,这表明心理方面发生了变化,属心理疲劳。

1.3酒后驾驶

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影响心理的器官—大脑,因此,驾驶人饮酒后会导致很多心理上的变化。实验证明,对大多数人而言,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 0.05%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增加,驾驶人的视觉、知觉及判断能力就开始受到影响。总之,饮酒后,驾驶人在情绪、情感及言行举止上会发生异常变化,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酒后驾驶必须得到严厉的管制。

1.4措施不当及其他违章驾车

以上的驾驶员不当行为都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损失,而在这些肇事的主要原因当中,超速行驶和未按规定让行占驾驶员肇事事故数的比例最高。图3示出2006—2012年刮撞行人死亡人数比例。从图可以看出,2006—2012年,机动车驾驶人超速行驶以及未按规定让行违法比例高,平均每年分别导致0.98万人和0.82万人死亡,分别占机动车事故死亡人数的13.85 %和10.07 %;因无证驾驶、逆向行驶、违法占道行驶及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占 7.59 %,5.03 %,3.87 %,3.70 %。

图3 各类型事故死亡人数比例

2、驾驶员认知响应模型

驾驶过程体现为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过程,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式中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系统中,必须对所采集的大量道路、环境及车辆等信息进行快速的筛选、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及时有效应对措施,其操控行为可用驾驶沿认知响应模型进行描述。

图4 驾驶员认知响应行为

驾驶员的认知响应行为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感知:即对输入信号的探查和对刺激物的识别;

(2)认知判断: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决策;

(3)响应:即实施相应的响应行为(Response)。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人误发生,并可能易发道路交通事故。研究表明:路交通事故中,感知失误引起的事故占48.1% ,判断决策失误引起的事故占36. 0%,反应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占7. 8%,其他的占8. 1%。

在这些认知行为阶段中,

驾驶员有可能会发生感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和反应操作失误等。

(1)感知失误:指驾驶员未能正确识别交通环境中的事物。主要原因包括:交通环境中事物的强度与环境的对比不够;驾驶员的感官产生暂时性功能障碍;驾驶员意识状态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或分配不当等。驾驶员的感知失误必然导致错误的操作响应行为,从而可能导致事故。

(2)判断决策失误是指驾驶员对所感知的信息通过筛选、认知,所做的判断或决策与交通环境中的实际情况不符。行车中的判断主要包括对道路线形、距离、速度、超车时机、其他车辆或行人的交通行为的判断等。

(3)反应操作失误是指驾驶员在对车辆控制过程中采取了与预期愿望不符的操作动作。主要表现在错误的操作对象(如:刹车与油门踏板误用),方向、速度控制不当等失误形式。

3、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因预防

在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中充分考虑人和因素,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为经济和有效的策略,基于人因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严格道路交通管理

职业适应性检测、培训可有效排除职业禁忌症人群、驾驶技能低下与有明显事故倾向的人员驾驶车辆。长期有效的交通执法,定点检测设备、不定期的驾驶员酒精检测与严格的道路管制等手段,能有效遏制机动车辆违章行驶,酒后、疲劳驾驶,超速、超重等违章行为。

3.2强化交通安全教育

驾驶员、行人道路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低下所造成的道路交通条件复杂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与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也将有效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3.3车辆与道路人因设计与改造

从现实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和布置,操纵性能、人机功能分配和安全防护设施等多方面改良设计,实施合理的车辆维修、保养等。设立科学合理的速度限制、交通标志,增设道路隔离带、护栏,改善道路视野、照明状况和交叉路口条件等。

4、总结

对于目前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人因失误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基础、人误机理还是在事故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等各方面均有待深入分析和讨论。人因失误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诱因,即存在固有事故可能,同时又有很大的改进潜力,人因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交通工程手册 [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409 -1457.

[2] 许国洪,等.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对策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13(4) : 34 -38.

[3] 何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3, 15(7) : 57 -59.

Human factors analysi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Zhang Qian, Yang Peizhao, Yan Cilei, Fan Qifei
( Chang'an University Automotive Institute, Shaanxi Xi'an 710064 )

According to the road traffic statistics of the year of 2006-the first quarter of 2014, it had been found that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road traffic safety was the driver'sbehavi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river's fault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river cognitive response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factors of the driver,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measures.

traffic accident; the construction of driver cognitive response model; driver

张茜,就读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U491.31

B

1671-7988 (2016)06-07-03

猜你喜欢

人因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探究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预防交通事故
智珠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