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思考

2016-07-25张艳丽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核心要素工业化城市化

■ 张艳丽(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郑州 450044)



关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思考

■ 张艳丽(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郑州 450044)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展开,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布局。同时,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行业成本是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两个核心要素的持续动力。而且,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商贸流通产业更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要在经济生活中担当基础角色,更要在生产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担当主导角色。另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实现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而且要想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要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更要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工业化 城市化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核心要素

引言

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带来重要指引。同时,促进我国城乡区域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更是实现我国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的商贸流通效率,首先应该明确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探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概述

商贸流通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为流通所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含批发行业、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等产业。商贸流通产业是我国商品与市场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流通则主要是指将商品价值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传递过程,因此,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依靠“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就必然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倍加重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模块,因此,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实现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基本要素,而且,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实现有着现实性意义,同时对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中,形成了城乡市场分割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现象,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受到了严重阻碍,直接导致我国城乡购买力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所以,我国还需要持续加强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前瞻性认识,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等来进行管理,从而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逐步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流通体系。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代表的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活消费以及生产资料等可以在城市或农村顺畅地流通的过程(周敏,2011)。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较多的流通环节,应该积极采取一体化形式,这不仅能降低流通成本,而且也能有效提升流通效率。因为,一般是以城市为主,然后向农村进行商贸流通,所以,可充分利用这条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道路将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产品和农业产品转移到城市中,这种一体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时间上的浪费,并可最大限度保证中间环节的损耗减少,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此外,在将农村生产产品转移到城市销售的过程中,还能保证城市的居民享用到价格合理且无公害的农副产品,最终实现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一体化。这一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一体化不但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加速作用,而且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和实现“十三五”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重要性分析

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更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杆。在20世纪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主要是由生产来决定消费,也就是说消费会受到生产的影响,比较容易造成卖方市场或者经济短缺等现象的出现。而在进入全面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主要是由消费需求来决定市场的发展,需要广泛开发消费需求,将预期消费和潜在消费都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动力,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并且通过流通来带动生产,达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现代化生产的目的。同时,流通作为我国社会生产中的主要命脉,是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更可促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商贸流通稳定繁荣,在质量和效益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通过高科技方式来加快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但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效率(杨正午,2012),而且可以提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城市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商业流通和资金流通汇集地,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必然使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受到积极影响,从而促使我国的城市化更加繁荣,经济持续上升,并可提升我国的城市生命力。其次,一个城市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和流通率的稳定性上,如果生产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那么流通因素就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国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能够快速提升,必然会加快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双向的紧密程度,不但会促进农村的生产效果,而且会给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杨正午,2014)。因此,我国的城市建设若想更好地发展,不仅要依靠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应借助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从城市化层面关注商贸流通力的发展,将流通产业推到各产业前沿,促使我国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得到提升。

(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可以推动工业化转型速度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不仅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带动性作用,同时对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工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包括利润、税金等,是工业化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另外,工业化的转型升级需要资金但更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建设对工业资金积累以及工业生产价值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如果工业产品价值不能通过流通产业进入到消费环节中去,就代表工业企业无法实现产品的真正价值。所以,工业化发展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转型,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还应重视商贸流通的发展要求,从而真正地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轨道之中。

(三)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可以强化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已经呈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生产围着商贸转,商贸围着市场转,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市场需求(李慧文等,2015)。因此,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的供需问题,而市场的需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部分。所以,当我国形成了城乡商贸流通的一体化后,必然通过一体化的内部交易方式来取代市场交易方式,这样一方面能降低交易的成本,更好地维持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可以促进区域性消费的增长

从城市的发展层面来看商品的生命消费周期可以发现,商品从生产到流通再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这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结构,商贸流通在这其中扮演着消费介质的作用,因此,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的种类和增长有所影响。例如,当商贸流通的规模持续变大后,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商品的区域性消费增长。所以,要想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必须要重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通过满足不同层次上的消费需求,并以不同的方式来拓展市场,将大量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最终达到促进我国区域性消费增长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商贸流通的偏好问题,因为商家所进行的引导消费宣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尤其是将高新科技加入到商品附加值之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技术内涵,所以需要进行更多的商家宣传,最终改变消费偏好,提升区域消费增长。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是我国城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不断挖掘出阻碍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才能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

(一)流通观念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制约

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进程中,开放流通领域最早的区域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现阶段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也恰恰是广大农村地区。因为,我国农村地区对商贸流通的发展并不重视,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流通渠道的不完善现状。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的商贸流通市场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交易行为缺少规范性,使我国农村的市场机制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徐鸿,2011)。而且,由于经济意识较差,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使我国农村市场始终难以同城市市场相融合,使得落后的经济思想观念在我国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当然,尽管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农村地区生产已经在不断地向市场需求方面努力发展,但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仍然有着较远的实际距离,农村居民依旧只能被动地等待市场,而不能主动去选择市场。所以,就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发展不完善,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居民所销售的商品通常只是初级的农副产品,并不能有效提升其附加值。另外,我国农副产品有着季节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其储存有着较大的困难,而其营销手段更是采取原始的方式,没有广告意识,更加没有商品意识,所以长久以来,受到农村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出现严重的发育不足现象,并已造成恶性循环(张婧等,2015)。

(二)流通组织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制约

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流通的主体组织缺少集中管理,分散环节较多,造成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耗时较长,并且产生了较高的流通费用。尤其是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环节,其主体组织化程度极低,而且,农产品在生产领域中也没有切实培养出自主的营销团队,主要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商品销售。因此,这种组织性差、层次性低的现状,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利润提升,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商品销售受到极大影响。与此同时,在近年来我国的零售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小的组织性问题。因为规模过小的零售企业缺少主体组织,导致城乡商贸流通受到规模上的限制,造成过多商品难以快速流通,销售渠道受到明显影响,所以,主体组织的欠缺给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造成了阻碍和制约。

(三)流通效率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制约

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市场销售资源中,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信息传递效率则较低,农村居民获得信息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则较高。所以,信息传递速度在直接影响产品流通效率的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转移到网络或移动客户端上,但农村居民在这方面却极其欠缺,因此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受到极大限制,即便了解到一些信息,也有可能存在虚假的现象,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明显不足。此外,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中,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地区的销售现象凸显,导致产品信用明显受到负面影响,有些商品在农村地区很难再建起良好的信誉。而且再加上市场制度的限制,使得很多农产品在销售中又要增添不少额外费用。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交易的费用提升,给商品双向流通造成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黄红,2011)。

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措施

(一)降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成本支出

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首先应降低成本支出,尤其应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经营成本控制作为降低成本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应从根本上降低商品的双向流通成本,以便于减少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的消费差距。在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是平行的关系,城市向农村的商品销售形式通常是单向的,而农村的产品向城市网络流通时也是单向的,这不仅导致流通成本的增加,而且是资源配置的严重浪费。这种平行单向的流通关系,不但直接阻碍了城市与农村销售之间的规模扩展,而且对农村居民的产品收入增加和商品附加值增值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加强农村与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间的联系,将城市与农村的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使农村优质的农副产品转移到城市进行销售,再将城市的商品转移到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形成双向、互联互通的商贸流通形式,从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陈柳钦,2004)。对此,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应该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商业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商品周转现象,因此,要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加以重视,只有高水平的服务才能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经营活动的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仓储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较为落后,专业化程度也不高,但是,通过不断完善,必定能提升我国产品商贸流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以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培育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多元化市场

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建立多元化市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大企业加以重视,更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给中小企业一定支持,并使其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应重视多元化市场主体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并可通过承包制等方式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切实提升农村商品经营力度和流通效率。此外,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的龙头企业等,也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重视的首要任务。并要在保证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确实为农村居民的经营和销售提供更多保护,从而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多元化市场建设。

(三)建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多层次网络市场

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应该通过政府规划,逐步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纽带的多层次市场网络体系(吴华安,2011)。政府可以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将企业、农村居民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联系起来,形成政府主导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全方位服务体系。当前,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实行这种方式,由村级政府建立起网络销售中心,由农户和企业直接提供货源,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商品流通中的诸多步骤,同时也提升了流通效率,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相关政策

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中,工业化和流通一体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商品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参与,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同时,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和流通产业应尽量实现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运作。因为,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既是实现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商贸流通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任保平,2011)。但是,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建设时间较为漫长,更需要投入较大资金,所以,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应该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积极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另外,地方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外部投资和民间投资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在逐步完善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结论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此在进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其成本的降低,并努力提升交易的效率,充分实现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双向一体化。同时,还应重视相关的政策完善,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市场建设,真正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尽早实现我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敏.加快广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J].桂海论丛,2011(2)

2.杨正午.湖南工业化大力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J].经贸导刊,2012(2)

3.杨正午.大力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J].湖南经济,2014(2)

4.李慧文,吕雅英,杨慧英.不同层次商贸流通效率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28)

5.徐鸿.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S1)

7.黄红.广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1(10)

8.陈柳钦.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吴华安.城乡商贸统筹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以重庆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

10.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张艳丽(1972- ),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单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猜你喜欢

核心要素工业化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