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奇文:餐饮行业观察与批评(三则)

2016-07-25阿文先生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餐饮行业匠心主义

阿文先生

谁的店又倒闭了?

本月,又一个外行进入餐饮圈的朋友关店了。比我预估关店的时间晚了三个月,硬撑着又多赔了二十万。

连干带不干,在餐饮行业混了小二十年了。岁月的杀猪刀,把一个热血青年杀成了胖乎乎的中年大叔。中间见证了许多品牌的辉煌,更多的是惨不忍睹的排队关店。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个懒人,确实懒得显摆自己。今天之所以写这点东西,是为了让朋友们创业理智点,别把手里那两把米都扔给房东和工人了,到最后老婆孩子没得吃。

有人认为餐饮行业门槛低,有人认为自己是资深吃货,有人认为自己善于宣传推广,有人认为自己人脉丰厚,有人认为自己掌握核心配方……

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屁!餐饮行业特别是小微餐饮已经到了拼综合竞争力的阶段,任何新店的开张或者老品牌的扩展,事实上都存在极高的难度。

传统大中型餐饮企业举步维艰,布局小微餐饮希望一举扭转乾坤;外部资本投资渠道崩盘,大举进军餐饮连锁捞金;传统小微餐饮消费体验较差,处于升级或者关店的局促境地;特色名吃、中华老字号长期困守一隅,缺乏文化传播与锐意进取,竞争力一步步丧失……一夜之间,餐饮竞争迅速进入红海。

茫然者有之,盲目者有之,盲从者有之,亢奋者有之,餐饮好像突然间变得炙手可热,前面到底是金银铺地还是万丈悬崖?

如要使人灭亡,必先让人疯狂:当扫地大妈都知道炒股挣钱之时,就是股市雪崩的征兆;当大字不识的暴发户都去玩古董字画之时,就是古玩市场冬天的预言,当外行内行都蜂拥而入餐饮之时,就是餐饮灾难的前奏……

人啊,还是要有点自知之明的,别踌躇满志地把自己当盘菜,认为自己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即使摔趴下也会满血复活……也许市长认识你是谁,但市场不认识你是哪根葱。不管有经验也好,没有经验也好,只要理智分析,借助专业的意见,总能做得更好点。

随便说几条,看你选项目选得怎么样:你选择的是哪个品类?这个品类未来的趋势以及适合当地市场吗?你对该品类全国性品牌调研了多少家?地方性品牌又调研了多少家?你的产品组合经过口味盲测了吗?有竞争力吗?你的出品形式有新意吗?经过调研了吗?

随便说几条:看你会管理吗:你有人格魅力吗?你有核心价值观吗?你有团队吗?团队专业吗?价值观一致吗?你带过团队吗?带过的团队有战斗力吗?你会制定标准导入标准督导标准吗?你会关注细节吗?你会优化调整细节吗?你会把所有细节亲自走一遍吗?

随便说几条:看你会运营吗?你懂传播吗?你懂服务吗?你懂不同年龄段人的生活方式吗?你懂品牌吗?你懂营销吗?你会多少种促销手段?生意好了怎么办?不好了怎么办?有应急预案吗?

别轻易回答自己能行,多拷问一下自己真的够卓越吗?

经济在下行,投资要谨慎,不管外行内行,开店倒闭正常吗?倒闭不正常吗?

谁在恬不知耻地跟我谈匠心?

我第一次知道匠心这个词,是看周克勤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觉得这句话特别顺,就记了下来:“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

虽说知道这个词,但真的没怎么用过。盖因中国好词太多,咱又是个懒蛋,随便找点更精准的词语就够用了,没必要用这么抽象的词。

但前一段时间,有连员工都留不住的、有整月不进厨房的、有整年没去过菜市场的、有用着大桶转基因油的、有管理经营一团糟的、有没上过几天学整天混迹于各类培训班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各类老板……有出国旅游过两次冒充海龟的老板,还有整天在官场瞎混自认为手眼通天的老板,全部不约而同地跟我大谈特谈匠心,好像不谈点“匠心”“工匠精神”什么的都没脸出来见人。

我不知道古代工匠的思维逻辑是啥样的。传说中,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的,强调的是“以德为先”“德艺兼求”。在技术传承模式上是“父传子继、师徒传承、官营艺徒”,强调的是“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从而陶铸古代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为民精神。

对照一下,浮躁的行业内人士,你为了降低成本处心积虑用地沟油转基因油炒菜、用猪脖子肉包饺子包包子、用来路不明的洗洁精刷餐具、用色素嫩肉粉等添加剂卤肉,你还有脸谈什么匠心吗?

你自己的员工都吃不好穿不好带不好,你连一帮追随自己的人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你让无数老员工伤心离开再不回头,你还好意思说什么工匠精神吗?

你连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品牌塑造、企业文化、管理标准、督导体系、运营传播都不能系统理解,你能厚着脸皮去这个培训班那个总裁班冒充总裁?

前两天我在上海,遇见了一个号称要上市的企业老板。他貌似恭敬实则自傲地问我:“老师,我这一周见了很多上市辅导机构,你看我做企业是不是很有匠心?”

我也是醉了,这和匠心有一毛钱的关系吗?缺什么说什么,事实上,很多现在谈匠心的人,都是一群最没匠心的家伙,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匠心。

别拿着“匠心”的概念来糊弄自己忽悠别人,一知半解有时候比无知更可怕。

我原来有一个做得不错的朋友,特别用心地经营着一家不太大的店。他每天去看看批发市场有什么应季菜,去后厨看看各类肉品是否新鲜,和厨房沟通新菜的烹制办法,去前厅观察客人的就餐情况……我记得他那个店大约300平米,每月的营业额大概小一百万,纯利润大约有三十万左右,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他偶然去参加培训,学习到人要有匠心,感觉到自己缺的东西太多,然后鬼迷心窍似的迷上培训了。今天学一招去店里练练,明天学半式导入试试……然后,上个月他的店关门了。

所谓匠心,对于这位朋友来说一定不是奇思妙想,也不是什么专注,而是每天普普通通地度过,有适当紧张的计划,有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认认真真去落实计划。知识的碎片化,或者说一知半解,把他本身就有的匠心,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匠气。

所谓匠心,是指手艺人对品质的精益求精,以及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匠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有着高度的坚守。所有具备匠心的人都是谦恭自省的,他是不会吹嘘的。他们是存在敬畏之心的,这种敬畏是入魂的敬畏,从而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

所以,有必要敬告所有现在和我打交道,或者未来有可能跟我打交道的人,千万别恬不知耻地和我谈匠心,因为我会觉得你真的好傻好天真。

匠心,本身就是一个手艺人最基本的素养,是由内而外做出来的,而非谈出来的,再拿出来高谈阔论真的好虚伪好无聊好恶心……

就像在二七广场的塔尖或者在王府井楼顶,挂上一个数十米长的条幅,上面写着“请勿在此地大小便”。请问:你这是在侮辱别人,还是在侮辱自己?

谁信“产品主义”?

现在餐饮圈里老有人跟我提什么“产品主义”,很多初涉此道者更是把“产品主义”捧为经典。不久前,一个远在黑龙江的餐饮大佬就跟我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喋喋不休地大谈产品主义,还一定问我的意见。你都排到餐饮前一百强了,还拿这个问来问去,有意思吗?

接着,XX美食变成了黄河鲤鱼,XX面变成了菌汤面,把某主义的经验直接拿过来复制粘贴比葫芦画瓢的学,最终却学成了四不像……更可怕的是,很多年轻的餐饮创业者好容易找到我咨询时,也在谈这个……蛇虺之渊、虎狼之薮,流毒甚广啊。

“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使用一两个字来代表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

“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了。

早在九十年代,就有几个企业提到过产品主义,然后这些企业基本上都黄摊了……好像在某一个电视厂家的品牌宪章里面有一条叫“彻底的产品主义者”,只是人家上市了,日子好过不好过咱们也不了解。

房地产企业里也有几个提倡产品主义的,结果有好有坏,好像其中提的比较响的那家企业,做的也很一般。具体怎么一般,属于道听途说,不能作为证据。

所谓产品主义,我的理解是战略思路以产品为导向,通过对完美产品的追求而树立产品品牌,以此来带动市场销售,获取高额产品品牌溢价。

实际上,在更早的4P时代,就把产品摆在了第一位。到4C、4R时代,也没有否认产品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只要在餐饮行业干过两天的,都知道产品的重要性。记得多年前和几个中国烹饪大师闲聊,几个大师忆苦思甜时,说他们的老师当时多么重视产品,以至于自己没做好挨过老师的飞脚。

后来接触餐饮行业的人多了,听的最多的就是厨师们说什么什么产品好……我爱吃懒做,但骨子里非常重视产品,经常去菜市场试图发现更好的原料,回来就鼓捣尝试一番。

再后来开始冒充高手,在很多地方乱讲课,图谋不轨想着误人子弟,也总是不断重复:好产品是好店最基础的东西,如果卖饭的连饭也做不好,那就像做婊子光顾立牌坊了,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但不是有了好产品就有好生意,再说餐饮行业的好产品,说真的很容易被模仿及被超越:很多人吹嘘的所谓的几十种药材,说白了就是常规的几十种调料而已;就像很多人信誓旦旦的什么科技什么配方,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就像有人吹嘘自己产品多么好,实际上真的没有大量鸡精味精之类的东西吗?

大家都是明白人,平常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都是当了半辈子兽医的人了,谁不会点障眼法?

我事实上比较推崇海底捞的做事状态,海底捞服务非常好,同时基础的产品绝对不差甚至比某些吹嘘产品主义的好。只是人家居移气养移体,到了另一种境界和高度而已。

都在做生意,何必这么狭隘呢?原来为了生存,攻击别人吸引消费者眼球,大家一笑置之。现在变成天天不好好做事,出来卖嘴,你卖的过郭德纲吗?

餐饮的竞争,越到未来越是综合能力的竞争。有好品没有好管理,那么产品就不会好;有好产品没有好服务,那么消费者就感觉不出产品的好,有好产品没有好的营销,那么消费者就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产品;有好产品没有好的消费互动与体验,那么消费者会被更有体验感的东西吸引;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战略规划,那么所有的成功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问段来看都是一个笑话。

偏科不是好孩子!野心勃勃想投资餐饮行业,或者正在餐饮行业跋涉的弟兄们,别再找我说什么产品主义,这是一个伪命题。更多的是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综合衡量和判断自己企业或者创业团队的长处和短处,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晃花了眼睛。

记得史玉柱曾经说,一个人成功后会忘乎所以,为失败埋下伏笔:“以后大家听名人讲座,最好不要听成功人士的讲座。成功人士往往都是扭曲的,不全面的。”

也许,越是说什么,越是缺什么。不断推崇某一个主义的,事实上只是为了让很多人知道,我这个企业是讲良心的,产品是过硬的……

嘴上高呼“产品主义”,心里实际另有主意!也许,吹嘘“产品主义”者的成功,和产品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科学不怕批评与争论,但无论投资还是经营,都包含理论与实际两方面,都直接关系到生死存亡。兹事体大,决策时不可不慎之慎之再慎之。

猜你喜欢

餐饮行业匠心主义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餐饮行业的营销策略
餐饮行业的全面突围之战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新经典主义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老艺人的匠心
都是主义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曲靖市总工会:市餐饮行业工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