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对比观察

2016-07-2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712000贺新荣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率阿替普出血性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712000) 贺新荣 郭 磊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对比观察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712000)贺新荣郭磊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配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再通率、30d病死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0%,而尿激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30d病死率方面,阿替普酶组患者似较尿激酶组有降低趋势(阿替普酶组:10%;尿激酶组: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降低(6.7% vs 26.7%),两组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阿替普酶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却明显降低。

主题词心肌梗塞/药物疗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对比研究@阿替普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线治疗策略,但在我国由于经济、设备以及专业人员的限制,仍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溶栓治疗在临床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既往,尿激酶曾是溶栓治疗的主要药物,而近年来,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作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脑梗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2014年我院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进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旨在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符合入组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明确;③发病12h以内伴ST段明显抬高。也符合排除标准:①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②有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其中阿替普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6±8.6岁,吸烟14例,占46.7%;BMI为(24±3.0)%,收缩压为132±19.0Hg,并发糖尿病8例,占36.7%;尿激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5±9.0岁,吸烟15例,占50.0%;BMI为(24.2±3.0)%,收缩压为135±20.0Hg,并发糖尿病6例,占20.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患者比例、收缩压、糖尿病患病比例以及BMI等方面经统计学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阿替普酶组患者给静注阿替普酶15mg,继而30min静滴50mg,其后60min再静滴35mg;尿激酶组患者30min内给静滴尿激酶100万U。所有患者在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与氯吡格雷300mg治疗,溶栓后每日继续予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无临床禁忌的患者,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

3效果判断主要终点为临床判断溶栓再通:①ECG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②胸痛缓解;③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次要终点为30d病死率。同时,记录患者溶栓后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分析通过SPSS 19.0完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Pearson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判断再通的比例、30d病死率以及主要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见附表。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0%,而尿激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30d病死率方面,阿替普酶组患者似较尿激酶组有降低趋势(阿替普酶组为10%;尿激酶组为20%),但经统计学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比例为6.7%,较尿激酶组患者的26.7%明显降低(P<0.05)。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再通、30d病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随机对照方式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不论采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进行溶栓,两组临床再通率、治疗30d患者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相对于尿激酶组,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则明显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虽然随着介入治疗的开展,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并缩短住院时间[2],但对于条件受限的医疗机构,使用药物溶栓仍符合强调治疗时间窗重要性的临床理念[3]。张文勇等研究证实:对于老年心梗患者,使用溶栓治疗依然具有较好的疗效[4,5]。因此,早期溶栓治疗,也被指南所认可[6]。

作为溶栓治疗的两种经典药物,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都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而作为较新一代的溶栓药物,阿替普酶被认为具有相对较低的出血风险。而这也被我们的结果所证实。相对使用尿激酶的患者,阿替普酶组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比例只有6.7%,远低于尿激酶组的26.7%。而在判断临床疗效的临床再通与30d病死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相差无几,提示阿替普酶在临床应用中要优于尿激酶。

Derad等研究发现: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通率与冠脉造影改善情况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患者ST段下降的时间明显提前,提示阿替普酶可能更快的实现缺损心肌的再灌注。

参考文献

[1]Williams JM, Jude MR, Levi C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utilisation by rural clinician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 survey of barriers and enablers[J].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 2013,21:262-267.

[2]Gierlotka M, Zdrojewski T, Wojtyniak B,etal. Incidence, treatment,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one-year 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oland in 2009-2012--nationwide AMI-PL database[J]. Kardiologia Polska, 2015,73:142-158.

[3]Sun Y, Liu X, Guo L,etal. HTUPA as a new thrombolytic ag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4,172:326-331.

[4]张文勇. 老年急性心梗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 9:20-22.

[5]王琦.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55-457.

[6]O'Gara PT, Kushner FG, Ascheim DD,et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 2013,127: 362-425.

(收稿:2015-12-15)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41

猜你喜欢

通率阿替普出血性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