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致深静脉血栓60例影响因素分析

2016-07-22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何学军范朝铭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 何学军 范朝铭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致深静脉血栓60例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何学军范朝铭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40例年龄>65岁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全麻方式行髋关节置换术,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7d内行下肢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对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2.86%,女性、肥胖、应用骨水泥、血型为“O”型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其中血型为“O”型是保护性因素,其他都为危险因素,性别、应用骨水泥和肥胖对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OR值依次为10.03、8.03、3.07。 结论: 对于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应注意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对于危险因素较多的老年患者,应在术后尽早进行临床检查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治疗,以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主题词股骨头坏死/外科学股骨头坏死/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老年人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常见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骨折坏死等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1],随着发病人数的不断上升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患者运动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术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较高的发生率且可能产生肺栓塞以及远端深静脉的功能障碍严重危及了患者生命安全[2]。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0例,其中男41例,女99例,年龄65~89岁,平均79±2.1岁。股骨头骨折93例(包括74例新鲜性骨折和19例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31例,骨性关节炎14例,骨肿瘤2例。14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②诊断结果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并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③身体指征符合手术要求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有凝血功能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有既往手术史、深静脉血栓病史及其他情况不宜手术的患者,同时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2研究方法手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及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资料,对全部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进行常规检查并对手术部位给予影像学检查;采取全麻方式行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液、吸氧等处理;术后医嘱患者平躺维持患肢外展30度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屈伸导致的脱位,医嘱家属通过肢体逆行按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

3观察指标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第7天内行下肢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对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记录。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1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14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7d后的彩超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出现了腿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其中31例表现为明显的深静脉血栓。提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2.86%。

2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见附表。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肥胖、应用骨水泥、血型为“O”型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其中血型为“O”型是保护性因素,其他都是危险因素,性别、应用骨水泥和肥胖对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OR值依次为10.03,8.03,3.07。

附表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老年患者运动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髋关节置换后的7d内为深静脉血栓易发时期,可造成患者腿部的持续性疼痛,引起行走活动困难,皮肤颜色发绀温度上升、血液相对高凝等状况,严重者可继发心血管疾病和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有研究表明[4]:患者髋关节置换后若未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60%,其中近端深静脉血栓可达20%,有1%的患者可出现肺栓塞。因此了解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86%,与其他研究的出现率大于40%相符合[5]。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置换术后的静脉功能损伤,老年患者代谢、血流减慢致使下肢局部缺氧等因素有关[6]。

本研究对性别、应用骨水泥、肥胖及血型等因素对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出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血型外的以上因素均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出现具有增加风险作用。有研究认为肥胖患者可能因为静脉血流变缓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较易形成,麻醉方式、麻醉等级可能会通过影响患者置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深静脉血栓的产生造成影响,这一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时,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性别、体质特征对术后的可能影响,对于女性、偏肥胖、且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骨水泥的患者应给予重点监护,并于术后及时进行彩超或实验室检查以早期发现和诊断深静脉血栓。

总之,对于行髋关节置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无论是危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均能为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对于危险因素较多的老年患者,应在术后尽早进行临床检查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以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等.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的高危因素:128例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9):1331-1336.

[2]张丽杰,杨晓杰,陈雪.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1, 23(9):79-80.

[3]刘汉江,唐中尧.茶晓峰.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24-525.

[4]陈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综合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934-936.

[5]武成兴,吴军,张蜀平,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28-5729.

[6]钟环,郑鸿,陈继铭,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58-1061.

[7]臧学慧,查振刚,高立华,等.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 (17):3054-3057.

(收稿:2015-11-10)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35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髋关节活动范围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