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伍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2016-07-22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重庆400013汤远霞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重庆400013) 高 翔 汤远霞



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伍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重庆400013)高翔汤远霞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伍对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192例,根据舒芬太尼的质量浓度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A组 0.125%罗哌卡因、B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C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D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镇痛,观察比较四组产妇疼痛VAS评分、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婴儿Apgar 评分、剖宫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四组产妇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后,10min、30min、60min及宫口全开后,C、D组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疼痛评分只在宫口全开时显著低于A组(P<0.05);C、D两组的疼痛评分在各个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在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婴儿Apgar 评分及剖宫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D组略高于其他三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且0.125%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为临床推荐剂量。

主题词分娩麻醉和镇痛舒芬太尼/治疗应用麻醉药,局部/治疗应用@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是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产痛进行镇痛的技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分娩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也使得剖宫产率逐年增高,但分娩时的疼痛是健康生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自然规律,同时剖宫产手术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多于自然分娩,因此自然分娩是产科所提倡的。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得以发现和应用,该技术大大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避免了产后大出血情况的出现,也减少了产妇因害怕疼痛而选择的剖宫产。目前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代表药物主要有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1]。本研究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比较罗哌卡因联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的分娩镇痛效果,以求找到最有效和安全的分娩镇痛剂量。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9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①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②均为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孕妇;③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I或者II级;④年龄为22~35岁,体重为50~90kg。也排除了:①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等严重疾病;②多胎产妇;③经产妇;④无相关麻醉禁忌证。将1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A组(0.125%的罗哌卡因):48例,平均年龄27.8±3.0岁,体重70.1±8.2,身高163.2±2.8,孕周40.1±0.9周;B组(0.125%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48例,平均年龄29.7±2.5岁,体重68.4±5.1,身高162.5±3.1,孕周38.4±0.6周;C组(0.125%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48例,平均年龄28.6±2.9岁,体重71.3±6.6,身高162.3±3.5,孕周39.1±1.0周;D组(0.125%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48例,平均年龄28.2±2.2岁,体重69.3±4.9,身高163.0±2.2,孕周38.8±0.9周;四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妊娠周数等方面经统计学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镇痛方法按照宫缩的规律,在宫口开至3~4 cm时,产妇左侧卧位,由麻醉医生在L2~L3行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硬脊膜外腔留管3~4cm。置管后,产妇平卧并给予局部麻醉药0.8%利多卡因5ml,观察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等并发症,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10。15m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泵内麻药配方为0.125%的罗哌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加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持续剂量5ml/h,PCA剂量1.5ml/次,持续时间30min,直至宫口全开。连续监测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对特殊情况采取特殊处理,如出现缩宫则静脉滴注催产素。

3观察指标

3.1镇痛效果评分: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0min、镇痛后30min、镇痛后60min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极度疼痛。

3.2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第1、2、3产程时间; ②产妇手术中的出血量;③新生儿的Apgar评分;④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包括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和器械助产比例。

3.3不良反应:观察产妇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尿潴留、低血压等发生情况。

结果

1四组产妇镇痛效果评分比较见表1。镇痛前,四组产妇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后,10min时,C、D组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3.720,5.850,P<0.05),且D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t=3.505,P<0.05);30min后,C、D组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4.194,5.603,P<0.05),C、D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t=2.575,4.027,P<0.05);60min后,C、D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2.848,3.524,P<0.05),D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t=2.402,P<0.05);宫口全开后,B、C、D组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3.266、5.178、6.329,P< 0.05),C、D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t=2.078、3.404,P<0.05)。C、D两组的疼痛评分在各个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四组产妇安全性评价比较见表2。四组均未出现运动阻滞,第1、2、3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婴儿Apgar 评分及剖宫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四组产妇镇痛效果评分比较±s,分)

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表2 四组产妇安全性评价比较±s)

3四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A组恶心呕吐3例;B组恶心呕吐6例,皮肤瘙痒4例;C组恶心呕吐6例,皮肤瘙痒6例,尿储留3例;D组恶心呕吐8例,皮肤瘙痒12例,尿储留7例,低血压2例。

讨论

自然分娩一直以来都是产科所提倡的,据资料报道,我国近几年来剖宫产分娩率一直处在一个较高的状态,高达46.2%[2]。产妇选择剖宫产作为最终生产的方式多是由于其对于自然分娩产生剧烈疼痛的恐惧而造成,而分娩疼痛是产妇在临产时子宫收缩所导致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产妇在临产时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效应[3]。分娩镇痛技术可以明显缓解和改善产妇疼痛难忍的状况,该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可能会促使产妇逐渐放弃剖宫产而选择自然分娩,这对于产妇和产儿的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低浓度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师目前最有效也最为常用的分娩镇痛法,该技术基本不会造成运动阻滞,对宫缩的影响也很小,因而得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4]。

罗哌卡因是低浓度局麻药的代表,其脂溶性低,半衰期短,系统毒性小,镇痛时间长,对患者运动神经基本没有影响,对产妇的乳汁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保证新生儿的奶水供应[5~8],因此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激动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明显。

通过本研究发现:低浓度(0.125%)罗哌卡因联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均有镇痛效果,且均不会出现运动阻滞现象。其中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镇痛的效果明显不如其联合舒芬太尼共同作用的效果好,联合用药组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4μg/ml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少。

本研究通过比较低浓度(0.125%)罗哌卡因联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发现,无运动阻滞现象。各组第1、2、3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婴儿Apgar 评分及剖宫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0.125%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是较为理想的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剂量。

参考文献

[1]金豪杰,陈兰凤,高宝斌,等.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或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3):240-244.

[2]Lumbiganon P,Laopaiboon M,Gülmezoglu AM,etal.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 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2007~2008[J]. The Lancet,2010,375(9713):490-499.

[3]孙伟杰,曲元.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31(2):116-120.

[4]Stewart A,Fernando R.Maternal ambulation during labor[J].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2011,24(3):268-273.

[5]Beilin Y. An update on obstetric anesthesia[C]//Seminars in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SAGE Publications,2010,14(1):64-65.

[6]Hawkins J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6):1503-1510.

[7]陈兰凤,金豪杰,高宝斌,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量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10):1126-1131.

[8]杨秀花,周志伟.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1):48-49.

(收稿:2015-12-20)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29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