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

2016-07-22陈献光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电力调度信息化技术

陈献光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3-0061-01

摘 要: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电力输送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电力调度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要在调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电流和电压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项工作危险系数较高。为降低电力调度的危险系数,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电力调度;工作风险;设备检查;信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61

电力调度是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保证电网安全,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的持续性,保证电力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情况,进而减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较多,在控制前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这就导致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难以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在制订相应的措施时应从方法、观念和设备等方面入手。

1 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分析

要想全面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性,就需要对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进行全面的预控。实际探究发现,出现的主要风险为工作人员因触电、漏电而受伤,运行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得当而出现调整偏差,导致电力输送间断,对设备的损伤较大以及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为了有效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和降低危险系数,需要从产生这些风险的因素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明确风险控制方向,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并予以实施和调整,以保证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全面提升电力调度的质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促使电力运输的有序化发展,使电网的发展更为稳定,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降低经济损失,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1.1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操作人员、调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具体体现为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不高、操作不规范,忽视自认为不重要的步骤,导致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偏差。偏差不断积累会导致设备的负荷过大,进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调度人员在接触设备和线路时所面临的风险增大。对于电力调度工作人员而言,操作不得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调控人员在调控过程中不重视自身的安全,过度依赖自身的经验,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这对电力传输质量和调度质量的提升较为不利。此外,在电力调度过程中还存在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应对能力和风险预估能力较差的问题。

1.2 调度过程中电力设备检查不及时

在电力调度过程中,电力设备检查不及时是导致风险无法得到全面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电力调度过程中,电力设备检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查的设备类型较为有限,检查的内容较为单一及检查通常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开展的。这就导致电力设备的检查作用无法体现出来,无法提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导致问题进一步扩大,电力调度的作用也就相应地减弱。这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会导致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设备问题,使得电网无法稳定运行,甚至被迫停运,从而引发大范围停电现象的出现。电力设备检查不及时的主要原因是对该方面的管理力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人员较少。此外,检查工具较为落后、检查方式较为单一、检查人员缺乏自觉性和危险意识也是导致电力设备检查不及时的重要原因。

1.3 调度过程中对信息的掌握不全面

电力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信息的掌握不全面,具体体现为在调度前的信息获取过程中,只进行必要信息的收集,没有对变化细微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采集和分析,对难以获取的信息采用流放方式处理,即能够获取就进行分析,获取不到就使用之前的数据分析。由于信息的真实度和完整度不高,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2 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预控措施

2.1 开展人员培训

在电力调度过程中,风险预控的主要措施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具有较高的风险预估能力,能够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确保电力调度的效率和质量,不影响电网的运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向工作人员讲解因操作不得当而出现危险的案例,并展示实际图片和数据,使工作人员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的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另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相关管理,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2.2 及时检查电力设备

在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预控措施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检查电力设备。现今,电力调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检查的烦琐及检查安排不得当。据此推断,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的应用,简单地设置系统和植入较为灵敏的反应器,借助计算机反馈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再安排相关人员实地勘察并进行相应的整修。

2.3 全面获取信息

在电力调度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运行人员工作风险的一种重要措施就是及时获取信息,具体操作为分析、归纳之前的检查数据和信息,删除其中不合理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找出相应的规律,限定信息获取周期。由于不同位置的信息获取时间不同,因此,每一段的设备应由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这样能够保证信息的获取效率,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度。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限定。如果所负责的设备线路出现问题,将由该段负责人全权负责。

3 结束语

探究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何光层,浦恩敏,肖顺巧,等.浅谈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46-47.

[2]南洲江.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8108.

[3]霍晓峰,刘青锋.谈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2494-2495.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电力调度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