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原市城市供水水质问题案例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6-07-22姚少华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3期
关键词:杂质颜色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3-0050-02

摘 要:总结了近年来太原市城市供水水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用户对水质问题的误解,分析了水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成因作出解析,提出了快速、有效的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供水;水质问题;颜色;杂质

中图分类号:F299.24;TU991.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50

随着太原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来水水质问题尤为关注。加之自2013年以来,太原市城市改造和道路建设等工作的快速开展,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和解决水质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广义上讲,城市供水水质包括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情况。作为太原市城市供水国有大型企业,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为全市居民供应自来水的重任,水质作为企业最终产品——自来水的质量指标,经过了严格的检测。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并严于标准要求,每月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进行106项水质指标全分析检测,每日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进行生物9项常规检测,“从源头到龙头”保障太原市自来水水质。

市民所说的水质,通常为狭义的管网水水质,即从家中自来水水龙头中直接获取的自来水水质。市民通常根据水的颜色、气味、口感及水中是否有杂质等表象来判断水质的好坏。一些净水设备销售商的虚假宣传误导和伪科学实验,使居民对自来水水质产生了误解和误判。

1 水质问题分类、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1 水的颜色异常

1.1.1 水呈土黄色或红色

1.1.1.1 案例

家住金刚堰路的李阿姨下午6:00准备做晚饭,打开水龙头准备用水时发现流出的水是土黄色的,并且有泥沙和黑色小颗粒等沉淀。

1.1.1.2 成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3种:①供水管网维修、抢修或小区内部庭院管网更换阀门等配件时,将泥沙带入管网;②内部庭院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或小区有蓄水池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及时清洗,沉积产生泥沙和铁锈;③区域实施停水恢复供水后,管网内水流方向和水压发生改变,造成原来沉积在管网中的泥沙冲出。

1.1.1.3 解决方案

恢复供水后,除掉水龙头前端的过滤网,将水龙头开至最大后放水,并将管网中积存的泥沙和铁锈排出。

1.1.2 水呈蓝色

1.1.2.1 案例

北大街住户小袁早上起床准备洗漱,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流出的水是蓝色的。

1.1.2.2 成因分析

为保持卫生间洁具洁净,用户或所住单元的其他用户经常会在卫生间水箱内放入洁厕灵(蓝色),水箱内的储水即呈现蓝色。如果水箱中的逆止阀损坏,一旦停水或水压变低,在水箱给水管内会产生负压力,导致蓝色的水顺着水管倒抽回楼层内供水管网中。此时,一旦有人用水,蓝色的水就会顺着给水管网流出。

1.1.2.3 解决方案

持续放水,直至蓝色的水完全排出;通知物业公司贴出小区通知,告知所有单元住户检查卫生间水箱逆止阀是否正常。如果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换。

1.1.3 水呈乳白色

1.1.3.1 案例

晋阳街的郝先生早上起床刷牙时,发现接到杯子里的水是乳白色的,像牛奶一样。

1.1.3.2 成因分析

供水管网内部是有压力的,管网内部的空气在高水压作用下形成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气泡,产生光的折射,从而使水呈乳白色。

1.1.3.3 解决方案

此种现象属于正常现象,水质正常,无需刻意处理。(可做一个小测验:将水静置1 min左右后即可发现气泡消失,水恢复澄清,杯壁上还可能会有气泡附着。可以验证造成水呈乳白色的原因正是微小气泡。)

1.2 水的气味异常

1.2.1 水有消毒剂的气味

1.2.1.1 案例

家住康乐街的王师傅在水烧开后,经常闻到有一股消毒水的气味,有时,凉水也有这种气味。

1.2.1.2 成因分析

王师傅所说的消毒水的气味其实是自来水中添加的消毒剂——液氯的气味。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了保证居民用水安全,防止水中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滋生,要求在制水过程中加入消毒剂,并且保证出厂水余氯要大于0.3 mg/L,管网末梢的水要大于0.05 mg/L。因此,闻到氯味是正常的,添加剂量遵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对人体无害。

1.2.1.3 解决方案

将自来水烧开后饮用。氯具有挥发性,余氯挥发到空气中后,水中则不会有残留。

1.2.2 水有煤油味或臭樟脑球味

1.2.2.1 案例

某年11月中旬,敦化坊的李先生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有煤油味或臭樟脑球等臭味,有时,水是温的,甚至是热的。用这样的水洗手擦干后还有很浓的气味残留。

1.2.2.2 成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2种:①在冬季供暖期,某些用户改造室内的自来水、暖气管道,私接热能转换器,导致暖气水倒灌至自来水管道中,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水;②使用小锅炉区域供热,由于水压改变,暖气水倒灌入锅炉补水管道。

1.2.2.3 解决方案

联系物业后勤等部门查找污染源头,拆除热能转换器。如果使用小锅炉区域供热,则维修检查暖气水、自来水补水管道压力是否正常。

1.2.3 水烧开后有土腥味

1.2.3.1 案例

住在西太堡街某单位单身宿舍的小吴发现宿舍的自来水烧开后有股土腥味。

1.2.3.2 成因分析

由于居住条件限制,自来水在小区内部管网循环不畅,或在蓄水池中滞留的时间过长,水中的消毒剂早已消耗殆尽,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在管道和蓄水池等二次供水设备中生长、繁殖,烧开水后就会产生土腥味。

1.2.3.3 解决方案

对于不经常居住的住房,要定期排放管道里的“死水”,同时,避免阳台上的PVC自来水管道因受阳光直射而引起藻类繁殖。另外,物业要定期清洗蓄水池水箱。如果藻类繁殖情况严重,还需使用特别的藻类去除药剂加以处理。

1.3 水的口感异常

1.3.1 水发苦

1.3.1.1 案例

东岗路的王先生早上用自来水漱口,感觉水发苦。

1.3.1.2 成因分析

经过夜间睡眠后,口腔中有微生物代谢产物,可产生嘴里发苦的口感。这并不是水质本身的问题。另外,个人健康状况不佳,比如上火、感冒,也可引起感官异常,出现水发苦的口感。

1.3.1.3 解决方案

刷牙清洗口腔、调节身体健康状况,可恢复正常口感。

1.3.2 水发咸

1.3.2.1 案例

最近,从外地刚搬来经济开发区的赵先生,感觉太原市的自来水与家乡的口感不同,有点咸。

1.3.2.2 成因分析

地域不同,水质也不同(水中含有的氯离子、硫酸盐等影响口感的离子含量不同),长时间在某地生活,会适应当地的水质。如果改变生活环境,饮用另外一种水质的水,感官敏感者会有口感异常反应。

1.3.2.3 解决方案

水质本身无异常,市民需对本地的水质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4 水中有杂质

1.4.1 水烧开有白色沉淀

1.4.1.1 案例

南内环街的李阿姨发现,烧开的自来水中有白色的沉淀,而且水壶壁上也沉积了一层。

1.4.1.2 成因分析

太原市的自来水是天然的水,含有丰富的钙、镁等矿物质,具有一定的硬度。钙、镁离子在水加热的过程中形成碳酸钙、碳酸镁等白色物质并析出。这是正常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指出:“对于缺钙和缺镁的人来说,饮用水可作为补充钙和镁的主要来源。”

1.4.1.3 解决方案

水中的钙、镁等矿物质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无需处理。

1.4.2 水中有泥沙和铁锈

1.4.2.1 案例

针织街的某小区停水1 d,晚上来水后,居民发现水中有泥沙和铁锈等小颗粒。

1.4.2.2 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见1.1.1.2.

1.4.2.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见1.1.1.3.

1.4.3 水龙头内流出红色线虫

1.4.3.1 案例

旧城街某幼儿园寒假开学后,教师发现从公共洗手池水龙头和厕所(蹲便池)流出的水中有3~4 cm长的红线虫,认为是从自来水中来的。

1.4.3.2 成因分析

红线虫喜阴潮环境。如果水箱蓄水池等二次供水设备未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清洗、消毒,则会使水中消毒剂的含量不足,形成红线虫滋生的环境。当用户用水时,红线虫随水流出。另外,水龙头下方的下水管道内也容易滋生红线虫。当长时间不用水时,红线虫顺水管外壁爬进水龙头口内生长,在用户用水时,红线虫被水冲出,造成自来水中有红线虫的假象。

1.4.3.3 解决方案

查明原因,如果是因二次供水设备管理不善引起的,应立即对蓄水池水箱进行清洗、消毒;如果下水道卫生情况欠佳,则应使用消毒剂对下水管及水龙头进行清洁、消毒。

1.4.4 储水容器内发现小鱼虫

1.4.4.1 案例

大同路的张师傅喜欢养鱼,为了去除水中的余氯,经常把水接到水桶里晾1 d,然后再加入鱼缸。有一次,他突然发现桶里的水中有小鱼虫,认为是从自来水中来的。

1.4.4.2 成因分析

水桶是向鱼缸加水、向鱼缸外放水的容器,桶内壁在与鱼缸水接触时会附着鱼虫卵(鱼虫是鱼的食物),卵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孵出鱼虫。当桶里盛满水后,鱼虫浮游在水中,造成自来水中有鱼虫的假象。

1.4.4.3 解决方案

对水桶等储水容器、常用自来水龙头和倾倒鱼缸旧水的下水道进行清洗、消毒。

2 结束语

管网末梢水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供水管网的维修、抢修,区域停水,后勤物业部门对二次供水设备的卫生管理情况等。只有根据水质情况具体分析,才可以迅速找到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安全用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M].第四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

作者简介:姚少华(1982—),男,山西临汾人,20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中级工程师,从事水质检测和水质管理工作。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杂质颜色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Aqueducts
调调颜色
秋天的颜色
二则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特殊颜色的水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