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

2016-07-21刘晓东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经教育学主义

“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莫过于让幼儿园能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循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这一脉络,记者与其展开了对话。

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宜持审慎态度

记者:据我所知,您一贯主张儿童教育应当师法自然,尊崇天性。您认为在幼儿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注意什么?

刘晓东:我注意到,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件中提到的学段分别是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而未提及幼儿园。可见,文件的制订者对于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审慎态度。我是赞赏这一审慎态度的,这是由我对幼儿园使命的理解所决定的。

童心主义是当前需要弘扬的传统文化

记者:中国的童心主义强调童心是文化的本位,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会有所贡献吗?

刘晓东:当然会有所贡献。“童心”或“赤子之心”是中国童心主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复归于婴儿”、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到宋代陆氏兄弟“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到明代王阳明的“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再到明末罗汝芳“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再到李贽的童心说或童心本体论,童心主义哲学的建设基本完成。

钱穆去世前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总结道,中国传统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说,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儒学的最高命题。我以为,在儒道释各家学说中,最能高明地体现“天人合一”说的,当属童心主义思想。童心主义思想是中国“天人合一”说最充分、最完全的体现,是中国“天人合一”说的思想高峰。

童心主义所强调的童心本位与现代教育学所主张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可以相互会通、相互支援。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学体系建设可以在本土思想资源里找到深厚而肥沃的土壤。在我看来,童心主义是当前需要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反对在幼儿园开展“读经”活动

记者:您肯定也看到,近年来许多家长让孩子在家死记硬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或干脆送孩子去专门的“国学培训班”“国学幼儿园”。一些著名学者也在支持幼儿读经。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刘晓东:如果不了解现代幼儿教育观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出现“幼儿读经热”是难免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者如果不了解现代幼教观念,那么,他们中有人将鼓吹幼儿读经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或道义责任,也在所难免。例如,某著名学者主张幼童从学会说话开始,用不到两年时间背完十多万字的“诵本”,然后反复复习,到学龄前阶段结束时,将“诵本”背得“滚瓜烂熟”。这种读经方法其实是将外在的、与幼儿生活异质的东西强行塞入幼儿的生活。它破坏童心,破坏幼儿在其独有的生活中实现其成长的种种途径和时机,对幼儿成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在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的这种做法是值得警惕的。我不主张幼儿读经,我反对在幼儿园开展“读经”活动。

幼儿园应千方百计保全童心

记者:幼儿教育蕴藏非常复杂而深奥的专业性学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不能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那么,您认为如何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刘晓东: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莫过于让幼儿园能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学记》即强调“禁于未发之谓豫”,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让年幼儿童接触难度较大的学问,这一原则称为“豫”。所谓“豫”有丰富的意义,即:要让年幼儿童悠闲舒适,从容成长,让儿童享受当下的生活,避免有损于儿童的成长。《学记》篇幅虽小,但其义理博大精深,可谓中国乃至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健康的婴孩。

这种教育观在中国思想史中从未断绝。《传习录》这样记载王阳明的观点:“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也就是说,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展现其自身,让潜存的“未发”在“当其可”之时转化为现实的“已发”;面对人的天性,教育者应“勿助勿忘”,而非“揠苗助长”。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教育学传统,它们与现代教育学观念是可以相互会通、相互支援的。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教育条件,让幼儿“从本原上用力”,对其不做过分要求,使其不受过多干扰,保全其童心,这便实现了幼儿园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每个幼儿只要保全童心,便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幼儿园千方百计实现保全童心这一教育目的,便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在幼儿园那里得以复活。还有比这更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措施吗?

猜你喜欢

读经教育学主义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新经典主义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读经教育:时代背景下的个体选择
教育学信条
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都是主义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