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的标签别乱贴

2016-07-21高锦潮

党的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事事儿民办

□高锦潮



『为民』的标签别乱贴

□高锦潮

新增大型停车场两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8公里,提升中小学装备水平,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这是某市于2015年年底时公布的该年度“为民办的十件实事落实情况”。一件件实事均已圆满收官,理应迎来民众的掌声如潮才是,而实际上,很多群众对此不屑一顾。

不知从何时起,诸如“N件民生实事”“N大民生工程”的提法成了各地总结的“标配”。年终“晒晒”当年的“实事”完成情况,是为了下一年排定“N件民生实事”提供依据,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年终不晒成绩单,百姓就无法得知“实事”的完成情况。

坊间有句俗语:装进篮子都是菜。现在有些地方,年年都要罗列出多少件为民办的实事儿来。可仔细梳理一下不难发现,那些“为民”办的“实事儿”,不过是公共服务机构和职能部门的应尽之责。把理应做好的工作皆纳入“为民”办的“实事儿”行列,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像“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与保单全部发放到位”“公厕实施除臭改造”之类的工作,实在不宜贴上“为民”的标签。如若此类国家财政补贴到位、关乎百姓生活环境的事项都需要贴上“民生大事”标签的话,那相关部门的“格局”未免低了一些,甚至有拉大旗作虎皮、无病呻吟、滥竽充数之嫌。

从行路到环境再到如厕,这些事项与其人为地贴上“为民”的标签,不如实事求是地说成是本年度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否则,刻意贴上“为民”标签的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自我标榜,不但把官民划分成了不该有的等级,也把公务人员凌驾于人民之上或是排斥于群众之外。

把“实事”贴上“为民”的标签,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应属不正之风。它揭示出一些官员不论做什么,都喜好在民众面前摆功讨好的虚荣心理。如此炫耀的结果,就是在哗众取宠地变相浮夸。属不属于“实事”、办没办好“实事”、做的是不是“实事”,不是靠张冠李戴,也不是靠在“两会”上无病呻吟地集中展示,而应该依据实情划清界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进行填充或是凑数。

年年都会有“N件实事”出笼,年年总有列不完的“实事儿”,难道只有贴上“为民”的标签才能算是“实事儿”吗?

细想想,百姓的不屑的确不无道理,也更能提醒“当局”者。

【网络热词】

猜你喜欢

实事事儿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圈里事儿
“实事”怎能都贴上“为民”的标签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孕吐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