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分析及教改探究

2016-07-20刘杰赵志伟徐啸左梅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刘杰 赵志伟 徐啸 左梅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水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投入到行业建设和发展上来。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传统学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理应承担起专业的人才培养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培养模式 教改探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3209,起止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0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6-01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特殊现状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要求,社会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该进行积极的培养模式创新,并且实施积极的教学改革,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模式浅析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学科领域较广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介于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给水排水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水工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水资源的开采以及加工、输送、回收以及再利用和循环发展,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以及产品研发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应该经过专业培养之后能够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水科学以及行业的发展动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投入工作的能力。

二、教改探究

基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共同支撑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任选课,由于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实点,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从宏观上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另外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相关的专业任选课,拓宽专业口径,完善课程体系。

教材选择上,首要选择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推荐的教材,同时要积极组织本校的教师专家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以及办学特色编写校本教材。

教学模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模式,应该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另外要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校内实验,学生在学校能够首先直接接触到的实验教学就是在校内实验教学,所以,首先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的指导教学。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不论是管理制度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师生能够方便的进行实验教学。

教学实习,既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措施,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校方应该积极协调实习单位,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另外,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实习任务以及相关负责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要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以及时的做出合理化的调整。

课外活动以及科技创新,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与专业应用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拼、创新大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深刻认识及技能提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科学研究,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措施,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及发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积极的科研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是专业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学校应该做好毕业设计质量的严格把关。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论题进行毕业设计,并进行积极的写作指导,在保证论文真实性的条件下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在毕业设计中应该仅仅围绕实用性、新颖性、科学性进行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56-157.

[2]崔福义,张晓健,高乃云,张智,李伟光,李圭白,张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04:1-3.

作者简介:

刘杰(198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饮用水处理技术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