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指南》精神 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效益

2016-07-20刘美智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户外体育指南幼儿园

刘美智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效益,主要通过加强宏观管理,在环境创设、时间安排、指导活动等方面来提高户外活动的整体效益;还通过统一教工思想、激发幼儿兴趣、树立完整课程观等方法加强组织实施,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发展。通过加强整体管理,使户外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户外活动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体育 活动效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园一直把户体育游戏活动作为重点来抓。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积极创设环境,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想玩、敢玩、学会玩,让幼儿自愿、自觉、主动的参与活动,使幼儿在玩中长身体、练技能,获得情感、体质、认知、运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为培养他们的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户外活动的整体效益

要想科学的开展体育活动,必须要提供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本园地处中心市区,园所占地小,在园幼儿人数多,户外活动场地有限,因此,只有进行宏观调控,加强户外活动的整体管理,才能提高户外体育活动整体效益,让所有幼儿都得到充分锻炼。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活动场地

(1)巧妙规划户外活动场地。由于学园操场正中间,屹立着60年代大泉州水利工程的所有标志性建筑——金鸡水利工程纪念碑,此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纪念碑将操场自然分隔成前、后、左、右、中5个小方块。先天不足后天补,我们因地制宜,合理构建,巧妙利用现有空间,积极营造温馨、多彩的户外活动环境。如:创建了七彩小广场、器械活动区、运动连廊区、沙池运动区、戏水综合区等五个活动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的利用价值。又如:巧妙利用围墙,设置集攀爬、翻越、投篮、投掷、旋转、休息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连廊,活动器械与环境绿化融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现审美与健体等多种教育功能,环境成为隐形课程。

(2)妥善安排活动空间和内容。在场地安排方面,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室内外活动场地,各段、各班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对于其他场地的使用,如:器械活动区、运动连廊区,沙池运动区、戏水综合区,学园通过统筹安排,制定公共区域活动安排表等措施来缓解场地使用的压力。在器械的使用方面,我们对全园活动器械进行全面盘点和整体协调,各段都能制定该段各班器械使用安排表,轮流使用活动器械。这样,让幼儿交替使用活动场所和内容,每种器械都能幼儿接触到,激发幼儿的兴趣长久保持下来,使全园的器械都得以充分利用,同时避免冲突和相互干挠。

(3)充分挖掘现有可利用资源。规划完户外体育活动场地,我们还利用纪念碑上面的平台,开劈了种植区和嬉水区。如,我们利用了种植网箱,开展了种植活动,通过创设种植区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

2.整体调控,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

为了发挥户外场地的最大利用价值,首先是把不同年龄班的室内外活动时间错开。由于早上幼儿是陆陆续续来园,园内操场足够使用。因此本园将早上小、中、大班户外活动时间定为:8:00—9:00,幼儿每天早上一进入学园,就能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上与同伴们锻炼、游戏。小小班则在9:50—10:50进行户外活动。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把全园户外活动时间错开,如:小班段的户外活动时间为14:45—15:15,中、大班户外户外活动时间为15:50—16:30。其次,把不同的活动内容错开,把玩大型综合玩具、玩沙、玩水、观察等活动内容错开,宏观上进行调整。通过全盘调整户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保证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全园户外活动的整体效益。

3.建器械屋,方便师生取放活动器械

运动器械是开展体育活动须具备的,由于本园室内幼儿活动区使用面积小,活动器械保管有困难。另外为了将户外活动空间尽可能大的留给孩子,同时方便活动在活动器械的取放,我们充分利用厨房旁边的一小块边角空间建起了玩具屋(同时利用一楼楼梯间设置器械放置区),里边设置了3座储物架,底层的专门用来放置一些利用率较高的常用器械,利用率稍低的玩具放在高层。另外,我们,利用操场的边沿,设置了轮胎、摇摇车、自行车放置架和皮球、沙水玩具放置箱等。储物间和操场边的放置架都有由专门的人员管理。玩具屋、玩具放置架等的建设和使用,大大方便了保教人员和全体幼儿,丰富了活动器材,提高了活动效率,保证了活动质量。

4.加强检查,有效落实户外活动质量

为了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园领导经常深入班级,检查各班户外活动的质量。主要从时间上是否保证、场地使用是否足够、活动器械使用数量和种类、活动内容是否满足幼儿需要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做得好的或存在问题的及时组织大家学习研讨,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如:近年来,本园以“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体育器械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为研讨话题开展体育园本教研,有效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另外每学年本园还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比赛、早操比赛、趣味运动比赛等活动,检验幼儿参与活动情况,同时检验教师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质量,使户外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二、加强组织实施,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发展

在户外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始终坚持结合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长身体、练技能,获得情感、体质、认知、运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为培养他们的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统一教工思想,明确户外体育活动宗旨和目标

组织全体教职工反复学习和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对文件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了健康幼儿的含义。我们认识到:一个健康幼儿,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全的幼儿,同时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因此,我们统一了本园快乐体育活动的宗旨与目标:“生命在于运动”。让教工们进一步明确,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的首要任务,它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2.激发幼儿兴趣,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兴趣是一种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伴随着生活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的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原则上说,兴趣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满足幼儿活动的愿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1)科学提供活动器械玩具。首先我们组织老师学习《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分析各年龄段幼儿在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等动作要求和锻炼所需活动器械、玩具,对本园现有玩具情况进行全面的盘活和利用,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其次,本园还倡导丰富与节俭的统一,提倡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发动老师、幼儿、家长积极寻找并挖掘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开发并自制户外体育器械。如:开展以班为单位自制户外器械比赛,利用纸箱、油桶、竹制品、各种铁罐等材料,自制了“纸箱坦克”“小推车”等活动器械,每种器械数量能达15-20件,大大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2)保教人员积极鼓励引导。一是要求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因为教师的情绪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语言简练、自信,表情开心亲切、动作有力到位,马上会传染给孩子们,使孩子们的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二是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组织活动,除了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注意把握活动的重难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同时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一物多玩、多物合作着玩。如:孩子们初次接触垫子最喜欢手膝、手脚着垫在上面爬。在孩子们对这些动作非常熟悉之后,教师便再教他们学习匍匐前进,学习坐在垫子上用两脚蹬垫子倒退着在垫子上活动。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教孩子们学习毛毛虫式一耸一耸的爬过垫子。难度一步步增大。到了中班孩子们对各种爬已经练习的很熟练了,我们再在垫子上添加辅助器械。首先是添加大、小沙包、彩水瓶等物品让幼儿持物以各种爬的姿势过垫子。然后是在垫子上横上皮筋或竹竿,让幼儿持物匍匐过垫,要求是不准碰触皮筋或竹竿。三是在教研活动中深入开发玩具材料的教育功能,使孩子感到好玩,获得成功感,获取经验,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根据年龄选择适宜活动。不同年龄的幼儿,所喜欢的户外活动内容稍有不同。如:小班年龄段更喜欢游戏性的体育活动,而中大班孩子更喜欢一些器械类运动、竞赛性的游戏。在同一个年龄段的组织中,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要多观察、多分析,课后还要进行反思、记录和调整,灵活调节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比如在玩摇摆车的游戏中,孩子们对摇摆车特别感兴趣,一坐上去就不肯停下来,而且孩子们喜欢用脚蹬地让车子前行。这样时间过长,下肢的负荷就会过大。于是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中途到加油站加油的情节,既调节了活动密度又使幼儿得以短暂的休息,同时又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幼儿玩的更开心。

3.树立整体课程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

幼儿是一个个整体的人,他们的发展也应该是整体的。因此,要求我们在组织户外活动时,要树立整体课程观,把户外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相渗透,与各类游戏相结合。不能把户外活动当成是简单的锻炼身体,而应该把幼儿收放玩具的过程、自我保护教育、喝水、擦汗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合作、分享、克服困难的过程等所有因素都当作课程,培养幼儿做人、做事、游戏的好习惯,为培养他们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户外活动中,除了要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活动;也要注意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中随时提醒和纠正幼儿危险动作和行为,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以及和同伴合作交往能力等等。

实践证明,户外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增强了幼儿体质,提高了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其次是增强了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同时有利于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形成。通过活动,教师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本园通过加强整体管理,使户外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户外活动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2001年9月起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戴翠玲:贯彻《纲要》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4]网络文章: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猜你喜欢

户外体育指南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分析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工作的优化策略探析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