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高职学生生涯教育开展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

2016-07-20施晓玮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个体化探索

【摘要】每个高职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都要面对就业求职、职场适应、个人发展等问题。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受到师资、学生专业和班级规模等的限制,教育效果有限。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职 生涯教育 个体化 职业咨询 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度“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建设”项目部分成果,由“上海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资助(编号:沪教委学〔2015〕37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1-01

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找工作”。现在的“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继续发展,实现职业生涯的重要平台。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宏观问题

相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有着一些差异化特点,如:学习、就业目的更为现实,有功利倾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但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不能很好协调;希望获得社会认可,但存在自卑心理;有就业意识,但存在心态问题等。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但与之相适应的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仍处在探索阶段。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核心并不是在课堂上整齐划一的教学,而是在课后基于学生个人差异进行的个体化辅导。同时,每个人成功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式各不相同,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能够很好的兼顾各类学生。咨询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并协助实施职业规划方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微观问题

笔者在2012年至2015年,接待职业咨询、进行职场讲座和个体化辅导超过100次。同时,笔者所在部门2014年至2016年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开专项调研。

数据反映,在当前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遇到问题时的求助对象范围狭窄。

在2014-2016年对于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专项调研(以下简称为“2014-2016年六校调研”)中,当学生遇到择业和就业方面困惑时,一般都倾向于求助与自己关系较为紧密的人,很少求助于学校分管就业工作的老师和职业咨询人员。在“2014-2016年六校调研”中,当被问到“如果在职业规划或求职中遇到问题,您最有可能求助谁”时,选择“父母、亲朋好友”的学生高达52.4%,选择“本行业的前辈或学长”也有36.1%,另有31.7%的学生会选择“辅导员老师或专业课老师”,只有12.2%的学生首先选择“学校职业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因此,需要积极、广泛地开展职业咨询和辅导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求助十分重要。

2.对职业咨询的需求相对单一。

首先是形式需求单一。目前学生最喜欢接受的咨询途径依次是“在咨询室面谈”(62.1%)、“网络在线咨询”(57.6%)和电话咨询(34.9%)。其次是咨询内容单一。笔者自2012年承接的咨询个案基本可以分为:政策咨询型、职业发展型、工作状况型和求职技巧型。其中求职技巧型和政策咨询型个案达到80%左右。目前学生主要是希望通过咨询,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倾诉烦恼、宣泄情绪、获知就业政策和信息,以及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因此要以就业指导类咨询为突破口,逐步拓展到针对个人职业兴趣、职业类型、职业能力、职场思维、工作素养、职业礼仪等具体情况可进行多元化辅导。

3.盲目选择创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前社会和政府也为大众创业尤其是青年学生创业提供了优惠政策。2015年,有意愿创业的高校学生比2014年翻了一番。但是近几年的现实情况是,中国大陆的创业项目,在三年后依然存活的大约只有15%,在7年后依然存活的不到1%。说明在创业问题上,大多数人(包括青年学生)过于盲目,因此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高职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必要的。就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为例,2014年学院有毕业生133人,有意向创业的为10人,创业成功的仅为3人,占2.3%。所以很难采用常规的班级教学,而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针对学生开展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的建议

1.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合力。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沪上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类课程、职业咨询与辅导负责机构大致有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就业办公室、社会科学部等。但在实践中,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由承担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教学的社会科学部和具体落实学生就业工作的就业办公室共同牵头展开较为适宜。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调研,反映出9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网络和手机,因此为提升工作成效,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应有效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和易班、移动校园等现代化多媒体信息平台,对学生的就业问题与职业发展进行解答并提供帮助。在已有的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劳动合同实务》、《创新与创业》、《职场礼仪》、《求职技巧》、《职场应用文写作》等选修课,形成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宣传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理念。

3.丰富咨询和辅导内容。

咨询师需要不断了解学校各专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情况,指导学生扬长避短,规避职业风险,提供普适性的辅导;通过自信心训练、沟通技巧练习等方法,提升学生应对职场的能力。同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如:对一年级学生,主要应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让他们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对于选择职业的影响作用,开始思考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则应重点展开就业形势介绍,面试技巧训练,以及创业创新意识、职场管理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4.采用灵活的咨询形式。

除了课堂教学、个体化咨询以外,可以由职业咨询中心牵头,与学校就业办公室、各二级院系合作,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已有平台进行针对性辅导。如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现状,在校园招聘会进行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于求职招聘的直观印象,邀请毕业校友回校开展讲座现身说法,拉近在校学生和企业岗位之间的距离,等等。

5.加强咨询工作底蕴建设。

成立生涯发展教研室,协调学校就业办公室,为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任课教师提供培训和企业见习机会,提升其进行个体化职业咨询与辅导的能力。逐步形成以专业大类为基础的专门化咨询与辅导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施晓玮,“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刘爱英,“高职高专学生对职前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期盼——对广西六所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与思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3卷第2期。

[3]《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沪教委学[2012]67号)。

作者简介:

施晓玮(1982-),男,上海人,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助理,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研究。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个体化探索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生涯中的选择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