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传统戏曲进课堂途径探索

2016-07-20林瑞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途径

林瑞春

【摘要】泉州传统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系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剧种包括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这些剧种虽历经苍桑,但至今依然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精湛的艺术魅力。这些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我校在原有的《海丝泉州》校本课程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挖掘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的资源效应,开展了《泉州传统戏曲进课堂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借此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为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创造平台,形成自己独特的戏曲艺术特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泉州传统戏曲 进校园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4-01

高甲戏、梨园戏、提线木偶、布袋戏、打城戏被誉为泉州地方传统戏曲的“五朵金花”,这些传统地方戏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有利土壤。当前,随着泉州“东亚文化之都”、“亚洲艺术节”等活动的成功开展,泉州传统戏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更是一时成为热点。

在我市,研究闽南文化的学校有很多,但研究泉州戏曲艺术的比较少,而且都比较单一,有的以“梨园戏”作为校本课程,有的以“打城戏”作为校本课程,有的以“布袋戏”作为校本课程,但也只是作为普及教育,并没有真正地把它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我校以丰泽区所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举措为契机,在原有的《海丝泉州》校本课程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挖掘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的资源效应,开展了《泉州传统戏曲进课堂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课题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因此,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戏曲的优美世界,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从而钟爱戏曲艺术是我们开展泉州传统戏曲进课堂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做法:

一、编写校本教材《泉州传统戏曲简要读本》,并把它纳入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校本课程是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泉州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编进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凸现学校文化特色,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此次我们共编写了《泉州传统戏曲简要读本(文字版)(绘本版)》两套校本课程(绘本版供一至三年级使用,文字版供四至六年级使用),并把它纲入课程管理,每周一节课,以行政手段为泉州传统戏曲文化进课堂保驾护航。

二、泉州传统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戏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和思想教育结合的重任。戏曲中有美育,有历史,有时代风尚,有传统美德,其中的积极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从2014年开始至今,我校已经陆续完成了“海丝馆”、“海丝文化墙”等校园文化建设。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加工发布,制作成专题学习网页或者黑板报手抄报进行展览;在学校广播站开辟戏曲专栏;在学校张贴戏曲表演家及戏曲作家照片;在学校文化艺术长廊制作戏曲展板,使地方传统戏曲艺术在小学校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校园独特的风景。

三、让课堂成为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主战线

戏曲是一种集诗、乐、舞、舞台美术、化妆、服装等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而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两者相结合,省时省力,又高效。因此,我们注重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习。音乐课上,学唱选段;体育课上,学习身段;美术课上,描绘脸谱;语文课上,赏析唱词;班队课上,通过开展故事会、演讲、作文赛、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戏曲世界,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写训练日记,阅读整理戏曲资料,写研究小论文,使学生熟悉戏曲,爱上戏曲。

四、请进来,走出去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习戏曲表演。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邀请梨园剧团、高甲戏剧团、木偶剧团演员进校上课,或者组织学校教师深入艺术学校或艺术团体进行观摩学习。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计划、定活动内容,面对面地指导学生的“童子功”的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戏曲唱腔、身段、化妆、服饰等。

五、主题活动增信心

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如戏曲艺术节、戏曲文化座谈会、戏曲知识的擂台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爱上戏曲,沉迷于戏曲,成为戏迷、票友。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普及有关戏曲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泉州戏曲的振兴和发展。

总之,泉州传统戏曲文化走进中小学校本教材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它可以发展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从而能够理解、热爱乡土文化,最终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达到弘扬保护地方文化的目的。今天,泉州古老的戏曲文化已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频频出访,播洒友谊。提线木偶已出访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高甲戏近期又将从后渚港赴台演出,进行文化交流。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为两岸交流搭建起一座座增进亲情与了解的桥梁。

猜你喜欢

进校园途径
传统艺术进校园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