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成长发展研究

2016-07-20吕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管理者共同体

【摘要】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于学生事务管理者要求的日益提高,然而,学生事务管理者们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却难以抽身来提升专业素质,这使得学生事务管理者们难以应对工作中的诸多挑战。此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工作理念,构建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则成为当今学生事务管理者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学生事务 管理者 专业化发展 全面均衡发展 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9-02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构成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两大子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党团教育等,重点关注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多元文化、多民族文化等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传承和发展的规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子系统工作是指高校中通过规范、指导、服务学生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非学术性组织活动。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学生在课外所涉及的具体事务,如招生与学籍、就业指导、学习指导、学生宿舍、学生资助等,重点关注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规律。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作为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则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

从辛亥革命至今,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称谓从“斋务长”、“训导长”、“训导主任”到“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再到时至今日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学生事务管理者”,称谓的变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重点的迁移以及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角色转化[1]。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岗位的领导人员、一线辅导员以及在其他学生工作岗位上的管理和服务人员[2]。

对于学生事务管理者来说,凡是涉及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事务,都属于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范畴。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发展现状

伴随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生类型及其需求多元化,随之学生需求也更为多样,大量新的学生事务管理事务如奖助贷工作、党建团学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指导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内容进入学生工作领域且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大,成为兼具教育、管理、服务的体系,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也必须完成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于一体的角色转变。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事务管理者因个体的局限性,比如工作年限少,大多非科班出身、工作经验和能力欠缺、知识结构单一,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能利用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之间差距较大,不能把大道理讲深道讲透,工作的主导性差,不能成为大学生真正的领路人。而且,除了从事本职工作外,基层学生事务管理者们,还过多地承担了职责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学生事务管理者们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无法顾及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工作成效不显著,难以在工作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诸多挑战之下,顺应时代和社会要求作出变革,走专业化道路,必要的专业只适合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工作理念则是学生事务管理者走专业化道路的必备武器。

(一)必要的专业知识

学生事务管理者走专业化道路的前提就是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即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以上知识除了可以配合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能在学习方法、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更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开展管理工作,更深入了解教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较强的实践能力

有了工作的基础知识之外,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工作能力也是专业化发展的必备。学生事务管理者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党团工作等活动时,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表达沟通能力是重中之重。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一大利器,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更是保持学生事务管理者队伍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一大武器,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做不好学生工作。

(三)正确的工作理念

我们应该在结合国情以及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理念和经验,以疏导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合乎社会规范的价值和伦理标准。

五、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的建立

(一)学生事务管理者全面发展的要求

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时,学生事务理者们应该反问自身是否也实现了全面发展呢?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个体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实现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稳定性及专业化的内在保障,唯有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充分关注,才能确保管理者对职业的认同感及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致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和组织秩序的混乱;也唯有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予以充分重视,方可实现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免由于过分关注“专业化”而使得个体片面发展乃至整个管理队伍的发展失衡。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片面发展,现实人处于“异化”状态而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3]过分强调“专业化”有可能造成个体的片面发展和“异化”,即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视野狭隘,以至于功利行事、追逐绩效和利益竞争,这既与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以服务为本”的角色定位相悖,也与其“全面发展的宗旨相违背。鉴于此,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顺应局势发展起来。

(二)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是由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和对学生事务管理者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对象构成的资源共享、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共同发展的群体[4]。其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发展愿景为纽带,以自主发展模式为特征,对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管理者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提升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成就动机。学生事务管理者共同体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在通过绩效考核的同时,以其自身合理化诉求为根本落脚点,让他们快乐工作、享受工作,激发创造力,唤醒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职业幸福感,与学生一同实现成长、提高。

2.确定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发展目标,提升工作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者尤其辅导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承担毕业教育、党团建设、奖助贷等等事务工作,沉重的工作压力容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共同体的强调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相互勉励的精神这样有助于学生事务管理者之间的进行专业交流和探讨,为学生事务管理者们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从而尽快使自己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3.释放学生事务管理的身心压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让我们的大学生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无疑是对学生事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工作时间久、强度大、各类突发事件让他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事务管理者自身的心理也随着出现不少问题。共同体的更加强调学生对管理者们的影响,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轻松、包容的的气氛中交流谈心,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优化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储祖旺,蒋洪池,彭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历程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7)

[2]苏梅蔓,徐士元.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发展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3]梁家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4]朱冬香,王香.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与职业倦怠现象的改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

作者简介:

吕慧(1985年8月-),女,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辅导员,山东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猜你喜欢

专业化发展管理者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