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7-20姜源张蕊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院校现状

姜源 张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职院校逐年扩招生源的同时,还通过引进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的方式补充师资力量。这些青年教师缺乏对高职教育特点的系统认知,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相对欠缺。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及其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素质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LX121323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4-0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到2009年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年招生规模313.4万人,在校生964.8万人,毕业生近28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逐年增加的同时,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逐渐凸显。新入职教师缺乏对高职教育特点的系统认知,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较为欠缺,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

《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3]。

高职教师不仅要达到高校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特有职业素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素质要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年龄和职称分布不合理

通过文献及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生源数量增加的同时,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高职院校通过大量引进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的方式快速补充学校的师资力量,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和职称分布不合理,青年教师和中、低职称教师比例较高,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二)部分教师仍存在中专情节

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学校转变而来,因此,部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理念、职业能力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均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差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大量招聘教师,导致青年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具有关调查显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职院校教师80%以上[4],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刚入职便直接参与一线教学工作,部分青年辅导员也通过转岗的方式加入到专业兼职教师行列,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差,教学方法陈旧。

(四)“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较低

高职教育属于技术性教育,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双师素质甚至综合素质,而占高职教师主体的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参与职业能力或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少,还不具备国家鼓励的高职教师“双师资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较低。

(五)知识和技能水平落后

高职教师由于受到环境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社会企业的最新技术,而参加校外社会企业教育进修培训的机会又有限,等教师刚掌握此项技术和方法,可能更先进的技术又出现了,教师实践技能和知识水平永远都紧跟不上技术的更新,久而久之,导致高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落后,教师的积极性下降,被动的应付工作。

(六)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需要加强,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教师仅将高职教师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跳板,责任意识差,使高职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个别教师职业精神不足,职业认同感低;缺乏责任意识,育人观念淡薄;业务不求精深,师表意识欠缺;心里素质脆弱,师生关系紧张;学术风气浮躁,治学态度不严谨等,这些在职业道德方面产生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5]。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4]”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它能直接反应教师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应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属性和要求,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二)注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及实践教学水平较低。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到社会企业进修培训,提高实践技能,鼓励更多的教师考取职业证书或专业技术证书,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高职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现如今高职新进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工科大学,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通过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教师职业的特征和要求,熟悉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掌握本专业教学的基本知识、授课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考核,使新任教师达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统一标准,对于不具备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聘任[6]。

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更注重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将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为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社会培训机会。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资深教师开展专业讲座,学术研讨会,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大赛等形式,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在研讨交流和比赛中获取新的知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去企业一线进修培训,使他们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先进实践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最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资深教师去国外进行深造学习,回校可以举办讲座、实践训练等形式帮助其他教师丰富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确立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四)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最根本的方法是构建一套科学、客观、系统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的评价结果,对高职教师的选拔和职业素质培训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完善措施,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质评价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姬玉明,管德明.院校研究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10-13.

[2]王杰法.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3):52.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EB /OL].(2009-03-01)[2013-03-23]http://www.edu.cn/gao-zhi-791/20060323/t20060323-110175.shtml.

[4]孙正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J].科技信息,2010(14):583.

[5]王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C].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2012(12):142.

[6]李川,刘美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0.

作者简介:

姜源(1980-),男,汉族,辽宁大连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讲师,学士。

张蕊(1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高职院校现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