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2016-07-20陈新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积木正方体长方体

陈新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9-01

一、画一画

1.课前准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几何形体的积木或学具。

提问:你能把你们小组的积木介绍给大家吗?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板书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组织学生收起还没认识的积木,留下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激趣:想用这些积木创造一些美丽的图形吗?(想)我们先看看花园小学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出示主题图(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提问:他们是怎么做的?你会用积木的面画一画吗?

学生动手画图形,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作品:将作品在小组里展示,说说分别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

4.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旧知,同时又给新知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平台。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这样的设计正好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又将知识穿插在动手操作中,让孩子感受今天认识的图形是从以前认识的物体上画下来的,体会面与体之间的联系,并在“动”中感受“面从体来”。

二、比一比,认一认

1.比较分类。

(1)你能将画出的图形贴在相应的物体的下面吗?

(2)组织各小组按顺序将画出的图形贴到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3)指两个图形问:这个图形为什么贴在这里呢?

2.认识图形。

(1)这些图形都是从长方体的面上画下来的,我们把它叫作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2)你能给从正方体的面上画出的图形取个名字吗?(板书:正方形)

从圆柱底面上画出的图形叫作圆。(板书:圆)注意纠正孩子说的“圆形”。

3.从画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特征。

(1)同学们的手真巧,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些图形的?

(2)用这些物体的面描图形时,画出的线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归纳:描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画出的线是直直的,描圆柱的底面时,画出的线是弯弯的。

(4)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由几条线组成的呢?(4条)它们的线都是直直的,怎样分出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呢?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产生分类标准,并根据分类标准加深对每个图形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比较开放,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这里没有让学生摸物体的面,原因是学生对摸出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是从体到面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与面的区别与联系。

三、辨一辨,说一说

1.教师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图形摆出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拿相应的图形。

3.完成试一试:

(1)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

(2)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

讲述:看来这些图形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添了很多光彩,同学们,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只要你用观察的眼光看待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将刚形成的认知模型回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解释和辨析,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四、想一想,做一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老师先示范一次。

学生先自由地画,再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说你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强调正方形的四条“线”都一样长)

设计意图:正方形和长方形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他们已经能自己围出来了,并且画出来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但画正方形对于学生来讲还是会有点瑕疵,有的学生凭感觉画正方形,这样画出来的自然不太准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四条长度相等的直线,进而引出数格子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对正方形的特征有了透彻的理解。

五、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长方形、正方形、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在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再创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进行讨论,充分散发各自的思维,发挥出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们建立起空间观念,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

怎样“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画出图形后,要组织和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和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借用孩子的语言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如长方形看上去长长的,上下两边和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正方形看上去正正的,上下左右都一样长)。这样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加深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表象,而且渗透本质特征,为接下来的操作作好铺垫。

(二)在动手操作中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钉子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用具,由于学生在围正方形时要涉及到数间隔,利用间隔的个数渗透对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是再好不过的了。这点正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逐渐地上升为数学认知的要求。学生对正方形的认识属于“意会但不会描述”,通过钉子板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描述的淋漓尽致。在方格纸上画是建立在对围的理解上的,如果围没有处理好,那么画将无从谈起。

(三)在练习中巩固图形的特征,强化空间观念。

大部分教师开课都会把这两道题删掉,原因是太难,要么就是时间不够用。但是这两道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形体中每个面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强化的作用,因此,最后两题最好不要删除,要适当的将时间调节好,并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课学生才有收获,思维才有发展。

教师要认真阅读与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教学深度,使教学到位而不越位。当然,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时,用新、用活教材。

猜你喜欢

积木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拆拼长方体
星钻积木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