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6-07-20马庆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创造

马庆东

【摘要】创造是应用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组合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口、脑、手并用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创造 思维 想象能力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2-01

现行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构成学生整体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与本质是创造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激增和科技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应时代的科技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创造是应用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组合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某些发现并不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品质,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未来学生个人的发展却是十分有意义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想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有天赋和才能,它是人们在信息不充分的环境中生存和行动的时候,在不明确的认识阶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想象是凭借记忆表象,通过形象思维,对头脑中接收和储存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排列、重组、创造出来感知过或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问题开放。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使他们不迷信、不守旧,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解决问题开放。教师不要轻易抛出结论,要让学生自觉去探求、去分析、去解决问题,真正地留给学生自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更好地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方程x2-5x+6=0并提问你知道他的哪些知识?目的是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待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继续问方程x2+4x+3=0的两个根又是多少?然后又提问:观察以上两个结论,你还能发现什么?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而又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归纳出:符号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联系,经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得出根与系数间的关系。而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应用,常规的教学需要把他分成若干节课分别完成,学生对本部分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脉络体系。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设置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有何应用?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实践证明学生几乎说出了所有的应用。既形成了整体的认识;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重数学猜想,教师可按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分析、归纳、概括;建立起关于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论证及解题思路的各种猜想,然后用严格的逻辑方法加以验证并取舍,即是经历数学家发现数学定理的浓缩过程。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猜想—检验证明”这样利于学生养成大胆猜想、严密求证的良好习惯,并通过适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创造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体现,智力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在发散与集中的循环中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这已是常见的了。除此之外,在解答问题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不要死盯在一处想,一处不通,找另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的思维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口、脑、手并用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获取的知识反过来又用来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收获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活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热爱数学。

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从而自然提出问题:三条线段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再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时,可安排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说出某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出方程,结果一一被我猜中。学生觉得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们出的方程?这就激起学生的疑问,感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系,也就激发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这样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属于初级层次,但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及知识的深化,会从量变到质变,将会朝着中、高层次的飞跃。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求索、好胜、独创、发散性思维等学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创造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