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时事热点为德育教育加温

2016-07-20李靖源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事德育班级

【摘要】时事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渗透德育教育,这使得德育教育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信度与效度。学校要增强教师利用时事热点的意识和能力,要善于发掘时事热点中蕴藏的德育因子,为德育教育加温。

【关键词】时事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7-02

时事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国情教育,是政治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要与时俱进,从社会现象中去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利用热点时事为德育教育加温,让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去分辨是非,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从“什么是结合时事开展德育,为什么要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怎样结合时事开展德育”这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什么是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时事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以及我们身边的大小事,在开放度日益扩大、信息化程度加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很快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广大中学生正处在健康成长时期,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时事的关心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相反,一旦他们有了关心和了解时事的主观愿望,一旦他们获得了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的时事教育,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对生活的追求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系列的校园活动、班级活动、个人谈话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联系时事开展不同方式、不同长短的思想教育交流都是叫做结合时事开展德育。近两年来,我校借德育改革之机,将时事教育的内涵广义化,扩展为学生身边的家事、班事、校事、社会事、国内外大事等,巧妙地将其引入到德育中来,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为什么要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1.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更能体现渗透性

结合时事开展的德育是在以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社会上、学校内、班级里发生的各种新闻或事件为背景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直接的道德灌输和宣讲,而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学校、班级、同学等诸方面因素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如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班级的气氛、学习习惯等,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正是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媒体、社会以及校园中才出现了那么多以“奥运”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各种活动,奥林匹克精神和知识才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也正是由于有了全社会、学校、班级乃至个人为保钓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动力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和父母而可以是为了国家将来更加富强繁荣昌盛。所以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者知晓的新闻或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更具有渗透性。

2.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更能体现灵活性

唐朝李世民对太子的教育,常常采用“遇物而诲”的办法。如见太子吃饭,就说,你要知道耕地的艰难;见乘船,就对太子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大多采用这种办法,在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各种时机向学生教育道德观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发生汶川大地震后,要发现此时的危机也是绝佳的教育契机,汶川地震中父母为了救孩子、教师为了救学生不惜牺牲生命,抢救人员翻山越岭、不顾危险地抢救伤者,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照顾伤者,我们就应该教育学生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是人类至高的价值追求。这种结合时事的教育效果很好,因为它具体形象,丰富多彩,易于为学生接受,因此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新闻或事件中的各种素材进行各方面的德育,同时可以让德育的主题更加灵活性,因为有的时事属于偶发事件,事件性质具有不确定性,使德育有时效性和灵活性。

3.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更能体现说服性

社会和身边发生的新闻或事件具有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在说服性方面,社会以及身边发生的新闻或事件具有突出的优势。这是因为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往往不能完全体现民主精神、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有着一定排斥观念的情况下地一味采取强制灌输模式,学生们根本很难完全主动地接受他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再好的教育课也可能流于形式。社会和身边发生的新闻或事件是真实的事件,是大家可以评论可以感受到的事件,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本能的可接受情绪,不会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远离感,事件的真实性,对于提高德育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在生死关头,最美教师张丽莉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的生命。我们的学生在看到这些新闻报道后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师德风范和人性光辉,学生会更加懂得尊师重教。再如学校和班级定期举行感动校园、感动班级人物的评选、宣传活动,能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人间温情,让他们学会感恩。因此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更能体现说服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4.结合时事开展德育更能体现实效性

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高高在上的德育往往收效甚微,这就是说学生的德育认知是有阶段性的,因此德育要有层次性、实效性。高效的德育应当能触及到孩子的心灵,而强制灌输的德育模式是将抽象的思想道德理念强加给学生,没有让学生经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没有经历充分的思考加工过程,这样的德育教育是肤浅的、低效的。这就要求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利用发生在社会上身边的事件进行教育或引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媒体报道了大量关于我国人民保钓抗议的活动以后,我们学校举办了相关主题的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并知道爱国要理性爱国。所以只有这样通过具体事件分析、讨论、总结的德育方式才能触及到学生的心理,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才可以收到普通说教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怎样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这种形式主要是一位同学的感想和发言让其他同学得到共鸣的德育方式。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我们学校都会轮流让每班派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而主题都是在前一周的周一由我根据计划或临时计划联系时事制定的主题让学生写讲稿,我会提醒学生联系时事、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让学生通过案例和时事来体会主题主旨,学生感受到的是平等、实在,也就更容易接受国旗下讲话所讲的观点,这样的讲稿才能够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共鸣,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样的讲话才有说服力、才深刻。

2.利用班团会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全校的班、团会活动课,每周班会、团会交替轮换进行,关于班团会的主题是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下,学校会在每周一根据计划或临时计划联系时事给出指导性主题让学生自由安排自我组织。这是可以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讨论的自我德育方式,经过充分的发言和谈论之后主题的内涵就更显得有理有据,学生更容易、更正确、更深刻地理解内涵和其中的道理。

3.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每月我们都会根据计划或临时计划联系时事给出指导性主题让学生出好黑板报,学生会依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通过文字和图画展现时事的教育意义,这种形式因为内容展示具有可延长性,因此可以较长时间的发挥其德育效果。

4.利用政治课前三分钟时事演讲开展德育

每节政治课上课前,我们会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时事演讲。正确地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时事活动,让学生养成学习、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其他一些形式结合时事开展德育

包括收看《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组织时事知识竞赛,订阅时事杂志等等。

总之,传统的学校德育受指责最多的一点是脱离学生生活,为了避免这种倾向,要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学校就应该结合时事开展德育并不断地实践与思考。其实所有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德育的契机,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抓紧社会的时事议题,引导学生讨论及反思当中凸显的相关价值观,是推行德育的有效方法。这样结合时事开展的德育才会让学生在民主气氛中良好成长,才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与空间,才能让学生具有责任感而又有参与能力,才能让德育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作者简介:

李靖源(1978年7月-),男,汉族,吉林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时事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时事政策
不称心的新班级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