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站位假说分析道德判断

2016-07-20胡伊璇子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冲突

【摘要】观察者可以用道德判断来选择支持争论者的行为而非他们的身份来选择站位,这样避免在他们之间付出彼此斗争的代价,且在不同的冲突中他们支持的人是动态变化的。

【关键词】站位假说 道德判断 冲突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7-01

一、引言

想象你一个人在荒岛上,当一个高大的人让你交出你的所有食物不然就杀了你。你抗议,因为他的威胁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如果现在有五十五个人在岛上,一个有说服力的道德争论可能真的抵过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后卫在你身边。

有研究者提出道德判断是一项为在冲突中选择立场而进化了的策略。至关重要的是找出为什么观察者可以被说服去反对做错事的人,有时甚至犯错的人是他们的亲人或者朋友。道德判断关注于行为是它最有区别性和神秘性的特征之一。与康德的道义论哲学类似,人们经常将例如说谎、偷窃、杀戮、婚前性行为或者亵渎神明的行为判断为是道德上错误的,甚至当这些行为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时(Tetlock, 2003)。

然而为什么人们将道德价值赋予行为?道德判断是不需要合作的,许多非人类的动物合作,但是没有动物将道德价值赋予行为,因为道德是人类进化的产物。道德判断也不是一项特殊的有效合作的执行者。有观点认为道德判断是通过惩罚不诚信者来强制合作。

二、选择站位

DeScioli和Kurzban(2012)的研究发现在人类中发生的冲突比大多数动物中发送的更加复杂,因为人类不仅仅在斗争中彼此支持,而且还可能会改变立场。在大多数动物中,斗争大多只是评估对手的实力,且知道什么时候该让步,但是当对手可以从其他的个体中寻求帮助时评估则变得困难。一个开始表现很弱的对手可以在一群支持者到来的后立刻变得强很多。这个复杂性不仅仅适用于互殴和互相射箭,还适用于口头争吵和八卦运动。

对于错误行为的指控例如说谎,不忠等,可以动员一群攻击者反对对手。例如近期迪士尼影业出品的《疯狂动物城》中,副市长绵羊恶意造成公众对食肉动物的恐慌,成功的坐上了市长的职位。人类生存在密集的社会网络中,当两面都请求支持时,人们常常对于冲突的两方面难以抉择,且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与至少一方的关系,产生一个困难的选择。

三、站位策略

DeScioli(2016)认为第一个站位策略是追随理论——支持高地位者相比于低地位的斗争者。该策略巴结了更强的争论者且加入了其他使用相同策略的人。然而,跟随理论也可能有危险的情况,即当高地位的人了解他们可以轻松剥削低地位的人时,这样也创造了对除了最高地位的人以外所有人的威胁。

DeScioli和Kurzban(2012)提出的第二个站位策略则是建立联盟。通过协同运作,个人可以联合他人的力量来对抗可怕的单一对手。然后,联盟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结果就是当冲突发生时,它们可以迅速地传播,并且获得很多支持者,这样的结果就是产生更大且更多代价的斗争。此外,当每个人支持自己盟友的同时,双方立场会倾向于变得势均力敌,斗争也可能更加升级,也就是他们都将经历更高额代价的斗争。

而DeScioli(2016)认为道德判断提供了第三个策略来选择立场。观察者在道德上判断每一个争论者的行为,然后反对那个在道德上行为错误的人。如果大多数的观察者都使用这个策略,并且也使用同样的道德规则,那么他们都将站在同样的立场,例如抵制一个说谎者或者小偷等。选择同样的立场避免了势均力敌和斗争升级,并且观察者无需担忧高地位的人在未来会剥削他们。这样,道德的站位获得了动态的协调,因为他们的选择是根据斗争者的行为而非他们的身份。

四、总结

根据站位假说,人们将道德价值分配给行为,所以当冲突发生时,观察者可以动态性的协调他们的站位。人类争论道德规则因为这些规则决定了谁在这样特种的争论中获胜。道德争论本质上也是斗争——争论着争论如何解决。实验表明人们提倡最大受益他们的道德规则。同时,组内成员需要去同意这些道德规则,如果他们去担任一个协调功能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反对道德分歧和渴望在道德规则上达到共识。

参考文献:

[1]Descioli, P. (2016). The side?鄄taking hypothesis for moral judgment.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7, 23-27.

[2]Robert, K., Peter, D., & Daniel, F. (2012). Hamilton vs. Kant: pitting adaptations for altruism against adaptations for moral judgment.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3, 323-333.

[3]Tetlock, P. (2003). Thinking the unthinkable: sacred values and taboo cognition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7(7), 320-324.

作者简介:

胡伊璇子(1993-),女,江西宜春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心理,道德判断。

猜你喜欢

冲突
合理解决冲突,有效续写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贸易保护与战争冲突
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
也谈医患冲突
“捐肾事件”中的情法冲突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