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与残疾人康复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探讨

2016-07-20钟海平邱建维郝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课程设置职业能力

钟海平 邱建维 郝晓红

【摘要】我国康复治疗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成功的办学经验,特别是老龄化大潮下对老年和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及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更是近年所面对的难题,究竟以什么为核心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值得探讨。本文通过老龄化社会老年康复的特点,康复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要素的理解,提出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并就实现这一体系所要面对的问题作一思考,认为只要科学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课程、教材和师资,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康复人才应该是可行的。

【关键词】老年和残疾人 康复治疗 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级课题:老年与残疾人康复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编号XKY2015-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3-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残疾人整体数量以及工伤发病率的增加,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上升。目前医疗的康复资源覆盖面小,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缺乏,造成80%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为适应社会急需康复群体快速增长及老年和残疾人迫切需要改善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的需求,我们学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以培养老年和残疾人高级康复治疗人才。

1.康复治疗技术课程设置与依据

我国康复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成功的办学经验,课程体系多借用大学本科教育学科式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却忽视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活动能力培养。纵观现有康复治疗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公共课,大部分为国家统一规定;二是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医学基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三是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康复治疗实际操作技能。学校教学有以康复技能和康复训练方法为中心设计课程,也有以学生就业导向为中心设计课程。这些设置中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将职业能力等同于就业技能;二是将职业能力等同于专业技能。而事实上,康复治疗工作面对的是人,特别是我们接触老年和残疾人,他们有着其特殊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特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患有各种慢性病、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各种机体功能障碍,目前的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而是向康复、保健等康复治疗延伸。因而与单纯面对机器生产产品相比较要复杂得多,毕业生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需要“爱心、孝心、耐心、责任心”四心兼具,如果仅仅掌握康复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必须重视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教育长期偏重于知识传授,传统的考试方式又强化了这方面的要求,致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二是一些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理念的过分解读,将职业教育看成是职业培训,降低职业教育的要求,致使毕业生的技术含量、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追求就业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是不同概念,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发展前景,即使就业那也只是暂时的。在总体思维上要改变职业教育变成就业教育的片面观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从单纯强调“技能操作”培养向“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转变,将职业综合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2.明确职业服务方向,有利于确定职业能力及课程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中失能老人约1036万,半失能老人约2123万,农村同样存在类似状况。有统计显示我国60-90岁老年人的残疾发生率为21.9%,65-74岁、75-84岁、85-90岁老年人中因慢性疾病导致的活动受限比例分别为22%、25%、23%。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200多万,而其致残率达75%,可见老龄化不仅是造成残疾人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改变残疾人结构及残疾人保障和服务需求的重要原因。各地显现老年残疾人增长速度快、数量大、问题复杂、服务稀缺等特点,培养高层次的老年和残疾人康复治疗技术的人才尤其迫切,老年和残疾人康复专业就是依此而设。

针对老年人一人多病,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特点,老年康复不应仅体现在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疾病的康复,更应体现预防及支持性康复,防止发生健康问题。老年康复涉及的范围有多种躯体功能康复、心理功能康复、社会功能康复,并且老年康复需要的时间较长,情况也更加复杂。老年康复工作者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和多学科整合管理,实施老年康复的医师需要掌握丰富的老年医学知识,并且要强调早期康复。在老年和残疾人康复中综合评估显得非常重要。

3.理清康复治疗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要素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有把职业能力定义为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也有定义职业能力是指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总和,是个体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澳大利亚把职业能力定义为在工作及其配合中有效的参与能力,集中体现为工作时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英国的继续教育处(FEU)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人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专长、角色和任务的胜任。表述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却有相同之处。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我们认为其职业能力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职业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2)康复治疗技术职业专业基础能力;3)康复治疗技术职业专业技能或核心能力;4)康复治疗技术职业拓展能力;5)康复治疗技术综合应用与职业发展能力。

4.依据职业能力培养要素设置课程体系

康复是一种健康策略,目的是促进人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促进其健康状态,或是对健康状况已经经历或将要残疾的人让他们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状态。它使用一切康复手段促进病、伤、残患者克服功能障碍,恢复身心功能,最大程度地帮助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与社会。从学科性质说,康复医学是基于功能评估,实施健康诊断、传统医学、生物医学和现代物理生物等手段广泛干预,使残疾或经历残疾的人达到功能最佳化。明确了康复医学属性及职业能力要素,我们就可以依此设计与选择相关课程。职业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大致可以包含现代信息基础能力、言语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书写能力、个人素质素养等,因而相对应的课程可以有计算机基础、医患沟通学、人际沟通与技巧、老年和残疾人心理学、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常用公文写作、中华传统与文化、中国孝文化等;建立康复医学思维,从康复角度研究和处理功能的评估、训练、代偿和适应,即加强对学生康复医学思维模式的培养。

职业专业基础能力对应课程大致可以是基础医学如人体解剖、中医基础、生理病理、临床医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等;职业专业技能对应课程是老年综合评估、康复功能评定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老年护理与健康照护、老年人常见疾病康复等;职业拓展能力是本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行业能力的培养,但这种能力又不是随意的,一般与原有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对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适应职业转岗的需求,如组织管理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应课程可以是机构管理、康复工程、职业规划与发展、养生与健康管理等;综合应用与发展能力,是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续发展提供基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只会模仿地做,还要知道如何去创新地做。从模仿、借鉴到创新虽然仅仅只是一步之遥,但却蕴含着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革命。开设课程如临床康复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文献的检索、职业考证等。列表说明如下:

5.思考与展望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具有鲜明职业能力特质的毕业生。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不能单纯地培养成操作工,而要通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满足老年和残疾人康复治疗的高技能人才。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正确把握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条主线,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

其次,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以职业能力要素为依据设置课程,对教师授课应该说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它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但要了解行业最新信息,做到在专业技术上高人一等,在专业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在项目的研发上要有创新性。教师教学中再也不能依赖以“教材为中心”的灌鸭式培养,而必须踏踏实实地与康复工作岗位一线对接,提升实践教学经验,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多层次师资培养,组织一线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技术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教学与开展学术讲座。同时广开渠道,极力联络康复医学会及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使他们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桥梁,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多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要真正要做到以职业能力要素为依据开展教学和课程设置,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实现。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应用教育及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科学配置课程、教材和师资几大核心资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对教材、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存在诸多挑战,但相信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只要各方密切合作,适应社会需求的老年和残疾人高技能康复治疗人才培养还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3:4-15

[2]陈丽霞.老年人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维持.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7(31):634-635

[3]陈峥.老年康复任重道远[J].医院院长论坛.2014,07(4):20-22

[4]王秋梅,刘晓红.老年人综合评估的实施[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1(31):13-15

作者简介:

钟海平(1964年4月-),男,讲师、主治医师,中医学博士,目前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课程设置职业能力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