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生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7-20陆美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陆美花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小学生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无疑是一项奠基的工程。

【关键词】培育 践行 小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3-02

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资管理、学习课程、社会实践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坚持和加强德育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阐述“战略主题”时明确了“德育”的内涵,并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和义务,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把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从而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细节中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改进管理育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民主管理和各种面向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都要充分体现友善、平等、和谐。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由学校党政领导——大队部——班主任的德育领导机构。在教育上,一改过去说教式方法,而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做有道德的人”教育为主旋律,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小事情作为切入点。 以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早操、清洁卫生和好人好事等作为文明班级考核的量化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班级活动和学生个人中去。倡导文明行为,争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

三、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改进课程育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有机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给学生讲述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自以为是,在学校不守纪律,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不讲文明礼貌;在家不尊敬父母、长辈。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日行一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良好习惯。除了开展“日行一孝”主题的活动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生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向父母说感谢的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为教育契机,为妈妈、老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对师长培养的感恩之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那些昔日桀骜不驯的学生学会感恩,成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小主人。

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传统节日活动中

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要注重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此,我国每年的传统节日,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传统教育的大好时机。如:在端午节前后,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阳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深入街道,去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搞好家庭卫生、洗衣服等。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老人,培养他们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的美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每年清明节,组织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请老前辈讲革命英雄故事,观看爱国影片等,使队员们深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活动引导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与人为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守纪律、爱劳动、讲礼仪等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去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充分信任小学生、热情关心小学生,正确引导小学生,注重了解小学生的成长愿望和需求,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人。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