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2016-07-18姜兰兰彭荣胜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姜兰兰 彭荣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消费;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98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是较为典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但仍存在着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类的环境意识的觉醒,旅游市场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自身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提出质疑,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等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探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源于低碳经济的盛行,在可持续旅游的前提下,Tang等分析了“低碳旅游”的基本概念,主张通过节能减排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所谓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即在旅游业发展中,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增长,又不能破坏环境,还要兼顾社会文化因素,尽量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

22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大多是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在CNKI中以“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篇(时间截至2016年3月),主要集中在2008年以后(共计53篇,占了8833%)。由此可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由于自身内部构成的多元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紧密关联性和敏感性,各要素随机性和不确定的变化都会导致旅游系统的复杂性加剧,无论是在旅游系统的内部构成中还是在旅游系统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能量、信息和物质之间的复杂交流。将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可以发挥二者各自的长处,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比较系统、合理、公平地配置各项资源和生产要素,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又可以为旅游系统的研究注入历时性的意义。

3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尤为迅速,2015年,国内旅游总收入增长19%,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年人均达3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约133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2亿人次。目前,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5万家,旅行社达27万家,各类旅游景点景区达2万多家,其中,5A级景区超过210家。在各大旅游景点景区中,仍存在各种不文明现象,如乱写乱刻、随手丢垃圾、随意攀爬文物,广大游客和民众生态文明意识不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虽然有些景区景点有宣传标语,例如违者罚款之类的,但没有具体实施,所以,对游客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32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

在对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规划开发时,未能保护好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山体、植被、水系,这些破坏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但人们往往在追求旅游的经济利益时,容易忽略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如果长期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必然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破坏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超额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3缺乏生态环境的相关保护措施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由于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进入高发频发阶段。例如,因为经济利益上的驱动,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自然景观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有些城市已经很少见到蓝天白云。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34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游客严重超载

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因其原始性、自然性、生态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敏感性,所以需要良好的保护,一般不允许有超容量与超限度的人为开发和干扰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据,但有些景区淡旺季区分明显,就容易造成旺季旅游景区超负荷运作,给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景观和自然遗迹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故宫从2008年起逐步建立监测信息平台,在多年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特点,限定单日接待人数为8万人次,当日游客达到8万后将关闭窗口停止售票;另外,故宫还于每年的11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3月31日(不含元旦、春节假日期间),网上以20元(不含钟表馆、珍宝馆)的半价出售优惠门票。

4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建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建立生态文明意识,是我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首先,要从旅游者着手,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遵守生态道德,使其具有良好的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让每个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其次,所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如进行强化培训以及开展学术研讨会等,以改变只讲盈利不重环保的思想意识。再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手段,广泛进行宣传,尽快培养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努力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并在全社会普及,通过让生态文明知识理念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要性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

42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

要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政策上从各方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首先要加大金融扶持,满足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积极组建旅游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旅游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发展激励和招商引资激励政策,落实好土地、税费、价格等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尤为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以及碳排放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一系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位置,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指标很差,那其表面上发展的再好只是暂时的,只有做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业才能达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也不可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对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而不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44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新高度,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引导公众改进自身的行为方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用可持续生产、消费的理念、行为取代不可持续的方式。可持续发展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各种非政府的力量也应广泛参与。

45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内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化学品、重金属、饮用水、土壤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要提高旅游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红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尚体验。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中,积极保护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舒小林,黄明刚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6):133-138

[2]观察者新华社受权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03-24)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3_17_354244_1.shtml

[3]陈家宽,李琴生态文明 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