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化家政”教育在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2016-07-18王珂朱晓宏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人才培养

王珂 朱晓宏

[摘要]文章目的是建立与“高质量家政”教育相配套的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方法是围绕“高质量家政”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规范实训实习等5种教学方法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最终结果形成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核心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结论达到建立基于“高质量家政”教育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以适应新一代医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为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质量家政;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03

深化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是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1]。2011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契机;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切入点[2];以转变教育思想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到来。随着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启动,根据我校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点,本课题提出了开展“高质化家政”教育的新一轮医学人才培养思路,现将探析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了我校2014—2015级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构建适用于“高质化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需求模式,以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医疗诊治、医学知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与提高、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技能、职业精神、家政知识等课程作为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121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无法回避的问题[3]。所以课程体系要与其职业能力相对应。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突出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的整合以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课题组以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高质量家政服务中与医疗保健行业相关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建立实用标准,为本课题的开展做好相关准备。

122改革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家政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建立医学生的生命教育项目和有效实用的实践教学项目。

123改革教学方法

确立医学生中心地位,转变医学教育思路,从如何“教”过渡到如何“学”,因此课题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把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设计“高质量家政”教育在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情景教学方案及流程。

124改革考核方法与执医考试接轨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试。在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质量家政”教育中,课题组增设了职业素质的考核即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培养与考核,使“高质化家政”教育与我国调整后的在校和毕业后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

2结果

21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育人的指导思想,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方式组成。

22核心能力的确定关系高质化家政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221国内外研究表明,要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实施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4]

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高质化家政专业学生就业所必备的能力和重要标志,也必将成为家政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确定关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222本课题组在研究中,通过核心能力的实施,可以达到师生共同受益,最终实现学生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

对于学生而言,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内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学过转变为学会,必将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也必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讨论

31国外高质化家政人才的培养模式多样

如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运用较为广泛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日本的高质化家政教育主要是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其特点主要是倡导整体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即采取校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方法,成为各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国内各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家政相关的专业,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说明学生的执业能力和实践水平亟待提高,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挑战。

32“高质化家政教育”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历阳教授指出,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着力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改革试点与整体医学教育改革的统筹推进,着力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突破,着力医学教育职业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其中第四点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实施“高质化家政”人才培养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3突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对于胜任力的理解方面,美国西点军校总结出:胜任力是指一个人经过专业训练后胜任特定岗位所必需的所有素质与品质的综合[5],这些素质与品质能够让其在特定的工作、职位或情境中表现出优异的绩效。作为一个高质化的家政人才应具备习惯和明智地使用沟通、知识、技术性技能、推理、情感、价值观和反思于日常实践,以使所服务的个体和受众获益。

总之,通过对目前高等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研究,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优缺点。从“高质化家政服务”人才培养需求入手,制定出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施,以适应新一代医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为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值得在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文先,姚多忠基于素质本位的“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2(8):70-74

[2]刘成玉,张代军,郑征,等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模式的思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3):352-356

[3]王建国,徐宛玲高职院校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7):106-108

[4]鄂英子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57-59

[5]吕雄文,张磊,袁方,等新医改背景下建立创新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安徽医药,2011,15(12):1629-1630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人才核心能力分析及培养路径选择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