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财产防范意识研究

2016-07-18温娟彭明慧戴雨燕王永佳罗文巧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财产大学生

温娟+彭明慧+戴雨燕+王永佳+罗文巧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自身财产安全的相关问题,反映大学生的财产防范意识现状,引起关注和反思,并提出可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财产;防范意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6

财产防范意识即对财物的安全意识,财物指财物所有者所拥有或占有、支配的有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款物,大多数大学生所拥有的财物一般为日常学习、生活用品[1],以及生活、学习费用;安全意识也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害的内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2];大学生因为缺少社会经验对财产防范意识很低。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2014级的180名学生和2015级的300名学生,共4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对当代大学生财产防范意识的研究》的调查问卷表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3个封闭式问题,包括15个单项选择题、8个多项选择题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48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442份,回收率达9208%,符合统计学标准。

13统计分析

统计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进行描述性统计。

2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当代大学生的财产防范意识现状

211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据调查发现,就大学生对侵及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的熟知情况,诈骗为9339%,偷窃为9027%,抢劫为8213%,传销为819%,其他为2127%。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常见的不法行为都比较了解,又以诈骗和偷窃为甚。发案数一般占高校中发生的刑事案件的80%~90%[3];而各种诈骗案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在大学生财产受侵害事件中保持着较高比率。

472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关注大学生财产安全情况,4321%则比较关注,633%非常关注,也有377%从不关注。结果显示,基于关乎自身财物利益,绝大多数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极少部分缺乏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外出前对于自身财产采取的防护措施的调查发现,选择保管好贵重物品占8530%,尽量少带现金占7670%,与同学结伴而行占6878%,不采取任何措施占339%。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安全意识,并对可预见危险采取防护对策。

212财物损失现状

财产受侵往往给大学生带来财物上和精神上双重损失及创伤,就财产受侵的事件调查显示如图1,有5566%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遭受财产侵害,而曾遭遇过财产侵害大学生比例高达4434%,即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一半曾遭遇财产损失,这个数字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大学生所损失的财物种类繁多,6939%损失的是现金,4592%是手机,银行卡和自行车均为1020%,306%是电脑,1071%是其他,可以看出损失最多的是现金,然后是手机,这可能与大学生最常随身携带的财物相关。就低防范侵财事件所带来的财产损失而言,绝大多数(8571%)损失在2000元以下,大学生可能因为数额小、怕麻烦、法律意识薄弱加之各地对财务损失的立案标准也不尽相同等原因,放弃采取措施,这给了犯罪分子极大的作案空间,使他们作案更加猖獗。而作案地点也是五花八门,如图2,5306%发生在逛街,2092%是在宿舍,663%在旅游途中,612%在学校活动过程中,510%在上网时,306%在做兼职时,还有1531%在其他情景下,不难发现,案发最多的是在街道,作为大学生经常活动的公共场所之一,其区域较为广阔加之人员嘈杂,往往会给不法分子增加下手以及隐藏和逃脱的机会。

22财产被侵时的应对状况

221采取相应措施

当财产受到侵犯时,8439%的大学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应对和挽救。他们中有5973%的人选择报警,大学生遇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时,人民警察应当给予立即救助,各种人民警察均有义务立即履行救助行动[4]。而有1991%通过寻求他人帮助;611%则选择拖延时间,等待时机,以智取不法分子来维护自身财产利益;只有极少数约占543%的人选择与不法分子正面交锋,直接反抗,一方面表现出勇敢无畏,一方面又显得单纯和冲动;还有882%的大学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应对。

222不采取任何措施

自身财产受到侵害时,1561%的大学生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3478%的人不知所措,选择妥协忍让,2754%不采取任何措施;1014%的人更是有着舍财免灾的心理,不再计较;还有435%的人选择沉默;2319%质疑执法力度。

23财产受侵后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半独立”的特殊群体,生活和学习费用却都要来源于父母,遭到任何损害,必定带来各方面的影响。

231生活、学习影响

对遭遇过自身财产安全问题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613%)生活会不如往常;更有少数人(1020%)会因此产生短期的心理障碍;(3367%)没有任何影响。

232心理影响

调查有过此遭遇的大学生,7858%仅有短暂的情绪低落,918%则会极度自责和愧疚,对561%的人有长期的心理创伤,663%没有影响。

233经历教训

有此经历后,7828%的人会主动告诉他人;1380%的人只有当被问及时,才会讲出此事;340%的人却选择保密;425%选择其他方式。

234事后弥补措施

财产损失后,大学生会采取措施弥补。更加勤俭节约是较多数人(4864%)的选择;(2624%)会告知父母以获取经济资助;获得奖学金也成为一部分人(928%)的励志选择;(438%)会选择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1154%的人会有其他的措施。

24大学生财产受侵原因分析

大学生中侵财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大学生防范意识低相关;另一方面与少数追求享乐盲目攀比相关[5],8507%认为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经历;5611%认为思想单纯而轻率行事,4706%认为是大学生存在感情用事,疏于防范;2376%认为爱慕虚荣,贪图小利,1720%勤工俭学挣钱太过心切,给不法分子较多的可乘之机;543%觉得不法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3提升大学生财产防范意识的对策

根据调查如图3可知:7783%的大学生觉得自身防范意识一般;有1493%的人认为自身防范意识水平偏低,亟待提高; 724%的人认为自己的防范意识较高。提高防范意识的方法主要有学校教育(7217%)、自身经历(6471%)、同学提醒(6380%)、家长告诫(5769%)、媒体宣传(5475%)、阅读法律书籍(3597%),且有882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提高防范意识的相关课程。

31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及丰富的演习活动

311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大学生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财务方面很容易受到不正当人士的“青睐”。迫切地须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等,举行相关的讲座。

312开展丰富的演习活动

学校应不定期举行一次相关的演习活动,或请相关的专家教大学生一些应对突击事件的实用技能,了解基本的作案手法,贴近实际,练就辨别真伪的本领,以达到保护好自身财产的目的[3],“防患于未然”。

32家庭教育

321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适时疏通引导。

322与孩子进行相关的互动

家长须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6],跟孩子互动,让孩子具有忧患意识。

323大学生自我反省,主动提高自己防范意识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其中也包括个人财产安全意识[7]。许多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应学会自我反省。

324新媒体传播

大学生应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体观看相关的法制节目和新闻报道,提高财产安全防范意识。

325采取他人建议,积累经验

与有相关经历的人交流,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大学生可以虚心请教,总结经验,未雨绸缪。

326学习财产防范方面的法律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当法盲,须学习相关的财产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遇到损害自身财产情况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冯开甫大学新生教育概论[M].第1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8

[2]原彦飞大学生安全教育[M].第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38

[3]郭风安大学生安全教育[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28

[4]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全教程[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1

[5]任国升,孙善强大学生安全素养训练手册[M].第1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24

[6]韦运刚加强安全教育 关心孩子成长——对开展家庭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J].家长学校,2010(7):22-24

[7]王华光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3(3):113-114

猜你喜欢

财产大学生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离婚财产分割的不同情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村委会可否擅自处理集体财产
新大学生之歌
赠与财产转移前反悔,法律支持吗?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论虚拟财产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