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少“归属感” 才有“用工荒”

2016-07-18文丨张枫逸

遵义 2016年5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归属感新生代

文丨 张枫逸

缺少“归属感” 才有“用工荒”

文丨 张枫逸

尽管节后用工荒只是暂时现象,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却值得反思。由于技能水平低、就业不稳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却很难融入当地,缺乏归属感,“漂泊的一代”成为宿命。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城市必须敞开怀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真正使他们扎下根来,融入城市生活。

张枫逸,先后从业于新闻媒体、政府机关,现以自由撰稿为主。

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都市白领吃不到煎饼果子了,餐厅老板亲自当起“外卖骑士”……

每年春节,农村务工人员返乡过年,都会带来一轮“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如今,尽管七天长假已经结束,但按照传统的过年习俗,多数返乡民工都要等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出门。尽管节后用工荒只是暂时现象,但所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却值得关注和反思。为什么外来务工人员永远都要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而不能留在大城市过年?

在外人看来,农民工留在城里过年也挺好的,不仅不用再挤破头买火车票,省去了旅途奔波之苦,还能拿到平时三倍的工资,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现在,农民工就业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期待融入城市、享受保障、获得认同和尊重,过上幸福的城市生活。但现实却是,他们在城市就业,却很难融入当地,缺乏归属感,“漂泊的一代”注定成为宿命。

有媒体曾总结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六大障碍,其中首当其冲的户籍壁垒。专门调查过“农民工城市性融入情况”的济南大学副教授杨风指出:“虽然户籍制度的作用在弱化,然而由于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与户籍紧紧捆绑在一起,让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在享受公民权利上遭遇了排斥性。”目前不少城市都在推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政策,但这些政策普遍门槛较高,只有少数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能满足条件。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技能水平低、就业不稳定,则是另一重要因素。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低端、机械、强度大的生产劳动,如快递员、建筑工人、三轮车夫、饭店服务员等,保障性较差。同时,农民工在文化、技能等方面竞争力较弱,难以获得奖励、培训和晋升等机会,也感受不到企业对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关心,合法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时有发生。

再者,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也让农民工难以对城市拥有归属感。有调查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对现有的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22.3%,认为一般的占49.6%。许多农民工生活圈子十分狭窄,朋友仅限于一起来的老乡,在城市中往往处于“孤岛”状态。除了上网、看电视、打扑克,几乎没有别的休闲娱乐内容,生活很单调。当城市只是一座冷冰冰的打工驿站,谁愿意留下来过年?

“用工荒”不断涌入人们的视线,其背后有复杂的成因,需要引起重视并拿出对策措施。“用工荒”表面看是一个“供给侧”改革结构性问题,实际上是制度设计和权益保障需要着力完善和加强的问题,一些好政策要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城市必须敞开怀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真正使他们扎下根来,融入城市生活。一方面,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权益,通过居住证制度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能力和融入城市能力;此外,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企业、社区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帮助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孤岛。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归属感新生代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