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2016-07-16孙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存在问题职业院校

孙璐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传统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当代职业院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找更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 存在问题 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教育战略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要想学生成才必须先让学生成人。只有塑造好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才能有更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学习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教育成效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当前职业院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普遍不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给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职业院校就要从自身出发,寻找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后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保障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1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严重脱离实践。认识不到位这个问题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很多职业院校教师认为德育教学在职业院校当中并不重要,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在教学评价上更是直接摒弃德育这一项。很多发展中的职业院校甚至没有专业从事德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有甚者一些职业院校都没有开设德育教学课程,职业院校管理层面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一直很难高效开展。

(2)教法方法不当,教学不能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课程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职业院校中,德育教学内容还略显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趣,严重与生活现实脱节,致使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上德育课,在德育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在德育课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和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假、大、空”。长此以往,德育课程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严重受挫。

(3)教学评价不妥,机制上过于形式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职业院校教师显得“不能得其法”,在教学评价上也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未能形成完整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于智育评价系统,德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形中给德育教学评价增加难度。另外,学校德育的评价主体单一,难以量化,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很多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评价只是流于形式。

(4)特殊情况增多,教学实效性不高。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给当前的社会带来更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庭破碎,社会中的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给职业院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带来很大就业压力。这样就使得职业院校当中的一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畸形社会心理,往往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显得手足无措,极容易走极端。这种特殊情况的学生越来越多,使得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增加,教学实效性很难稳步提升。

2针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策略

(1)全面实现以“德育为首”,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方必须提高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全面开展德育活动,保障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将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作为重点内容,侧重深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教育和带动效应。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学习态度,避免他们在思想上认为拿了文凭就可以参加就业的错误认识,更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困惑,在培养学生特长和喜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把课堂所学融入生活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幸福之所在。所以当今学生就应当彰显出新时代青少年的生气蓬勃,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砥砺意志的励志书籍和名人传记,多观看一些特别励志的影视作品,多与身边优秀的人或者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关心当前的时政及班级内部发生的点点滴滴,促进他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将自己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3)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一个人不断前行,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繁杂的社会当中,职业院校学生更应当拟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任何轻视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中作用的观点和行为,都会犯战略性的错误,轻者会影响工作心态,重者会导致职业生涯难以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他们在学校中就做好适应社会、参加就业的准备工作。其次,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再次,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最后,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的变化和当前社会发展及时、科学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当中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方针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改革考试观念,考核形式多样化,大胆尝试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结合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推动各部门、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改革。

3结语

职业院校必须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积极引导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喜好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家庭、社会、学校还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2] 丁晓.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3).

[3] 姚芬.高职校企合作中的德育工作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存在问题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