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国外建设模式及比较分析

2016-07-16翟建雄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储备库书库藏品

翟建雄

(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国外建设模式及比较分析

翟建雄

(国家图书馆)

【摘要】文献储备库通常是指图书馆为解决藏书空间紧张问题和实现老旧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共享利用,通过自建或联建方式建立的高密度、高自动化和多功能仓储式书库。本文扼要论述了建设文献储备库的必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国外一些图书馆文献储备库的建设情况;同时,对文献储备库的主要建设模式、各自长短之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献储备库仓储图书馆高密度书库

文献储备库通常是指某个图书馆或若干个图书馆之间为解决馆藏空间紧张问题和实现老旧文献的长期保存及共享利用,以自建或联建方式设立的专门储藏馆藏中那些利用率较低或多复本文献的高密度、高自动化和多功能仓储式书库。这类书库通常是在馆外适宜地点建设或通过改∕扩建方式在馆区内另辟空间单独设置;库内通常安装有高层密集书架,并采用恒温恒湿和低氧等文献保护技术以及自动化存取技术管理藏品。

一、建设文献储备库的必要性

图书馆通常是各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类文化教育机构,成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最终在图书馆得到积淀。自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造纸工艺和印刷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知识的创作和传播,这两方面因素促使出版物种类和数量大为增加,图书馆也因此收获了丰厚的藏品。但是,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任何一种知识从其产生到传播利用都会经历一个由盛而衰的生命周期,与此相对应,图书馆馆藏中相当一部分藏品的利用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下降。据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10年发布的一项馆藏利用率调查报告称,其馆藏中1990~2010年期间出版的专著流通率仅为45%,其余55%竟未流通过一次;*Report of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xecutive Committee Task Force on Print Collection Usage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EB/OL].[2014-01-14]. http://staffweb.library.cornell.edu/system/files/CollectionUsageTF_ReportFinal11-22-10.pdf.另据美国一独立研究人员2013年对10个学科领域2812种学术期刊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其总体半衰期约为2~4年(其中化学、计算机、能源与地球资源、工程、生命等学科和社会学期刊的平均半衰期为3~4年;人文、物理和数学等学科为4~5年,健康学科为2~3年),仅有17%的期刊利用率半衰期超过6年。*Phil Davis, Ph.D. Journal Usage Half-Life[EB/OL].[2014-01-14]. http://www.publishers.org/_attachments/docs/journalusagehalflife.pdf.馆藏文献利用率的这些变化就导致出现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记载着某一历史时期知识的文献资料,其使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致使相当一部分藏品因无人问津或鲜有使用而处于“死亡”或“休眠”状态,经累年所积,其所占存储空间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随着出版物种类的增多,图书馆的入藏量却又在快速增加。前述两方面因素经年叠加,造成图书馆文献储藏空间日趋紧张,并因此对图书馆扩大新版出版物入藏量和拓展新的服务功能产生影响。另外,随着20世纪末以来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物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数字版、网络版出版物(数据库)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读者对传统介质出版物的利用率。为适应人们新的阅读习惯,图书馆也势必需要开辟更多的馆舍空间用于新媒体服务。因此,从长远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藏书空间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仅靠在馆区内新建或扩建书库,简单和有限地改善藏书空间的做法已非长远之计。

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例,2001年全国2696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为42130万册∕件,书库建筑面积146.4万平方米;而到2010年,2884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已达61726万册∕件,书库建筑面积也增加到204.5万平方米。10年间图书馆数量和书库面积分别增加了7.0%和39.7%;然同期藏书量却陡增了46.5%,高于书库面积增加值6.8个百分点。再以承担收藏地方文献职责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例,2005年38家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4355.4万册∕件,书库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而到2010年,37家省级公共图书馆拥有藏书总量16601.8万册∕件,书库建筑面积34.96万平方米。5年间馆藏总量增长了15.65%,而同期书库总面积却未见增加(2010年省级馆数量减少1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年鉴. 2012[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另外,根据现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作为大型公共图书馆的省级图书馆,其藏书区用房使用面积应占该类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的30~35%,并按300~350册∕平方米的标准计算藏书区使用面积。若按此标准计算,2010年省级公共图书馆书库总面积仅占馆舍总面积(128.6万平方米)的27.18%,不及标准规定的最低值;若按350册∕平方米计算,则书库总面积应为47.4万平方米,而现书库总面积低于该值26.24%。

面对如此之大的书库建设缺口和日益增多的文献入藏量,图书馆再走单纯依靠扩大书库面积的老路是行不通的,而应转变思路,借鉴国外成功做法,走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新路子。从国外发展情况看,文献储备库从理念到实践再到理论都有了较大发展。这期间,许多国家的图书馆界根据本国国情和馆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摸索总结出了“馆外储存库”、“文献仓储中心”、“文献储存图书馆系统” 和“国家文献储备库”等各有所长的文献存储模式;建库的出发点也由最初的图书馆层面单纯解决书库空间紧张上升到地区性、全国性馆际文献合作和协调,再到集文献长期保存和数字化加工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层面的防灾备份、战略储备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变化说明,建设文献储备库已非一馆之事,一事之宜,而系事关地方乃至国家文化资源整体安全和协调利用的重大问题,宜尽早规划建设之。

二、美国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发展沿革及现状

19世纪末,时任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莱恩(William Coolidge Lane,1859~1931)较早提出了建立文献储备库的设想。1900年,他在致校长的图书馆年度报告中指出,由于缺少足够的藏书空间,不仅导致图书馆日常服务受阻,而且也迟滞了本馆对新书的入藏和随后的再次分类工作。考虑到再建一个新馆耗资巨大,他建议,将目前馆藏中那些使用率较低的图书从馆藏中剔除(weeding),单设库房以密集方式存放。*Francis X. Doherty. The New England Deposit Library: History and Development[J/OL]. The Library Quarterly, 1948, 18(4): 245-254[2013-12-20]. http://www.jstor.org/stable/4303703.到20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图书馆系统先后出现了两个规模较大的地区性合作型文献储备库——“新英格兰存储书库”(New England Deposit Library,NEDL)*Francis X. Doherty. The New England Deposit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J/OL]. The Library Quarterly, 1949, 19(1): 1-18[2013-12-20]. http://www.jstor.org/stable/4303732?seq=2.和“中西部图书馆馆际合作中心”(Midwest Inter-Library Corporation,MILC)。*Reuben S. Frodin. The Midwest Inter-Library Corporation[J/OL]. ALA Bulletin, May 1949:170-172[2013-12-20]. http://www.jstor.org/stable/25693214.前者系由哈佛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内七家图书馆于1941年共同设立的一座文献储备库,也是美国国内第一家图书馆间文献联合存储库。该库可容纳图书100万册,并面向全国图书馆提供文献的临时、长期和永久存储服务。后者则是由芝加哥大学与其他九所国内大专院校于1949年联合创办的一座规模更大的存储书库(现更名为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Libraries,CRL)。该书库集中存放成员馆移送的那些利用率低但又具历史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料。到20世纪60~70年代,MILC的藏品规模和业务进一步扩大,并开始由最初区域性和功能单一的存储书库向全国性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大型文献储备库方向发展,收藏的文献种类也由最初的纸本文献逐步扩大到缩微制品等特殊文献;到1971年,成员馆已由初创时的10家增加到66家。目前,MILC共储藏有来自本国、加拿大和我国香港地区共250家图书馆提交保存的藏品约450万件。*History of CRL[EB/OL].[2013-12-20]. http://www.crl.edu/about/history.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以高技术、高自动化和高储藏量为特征的新型仓储式书库开始在美国一些大学出现,如由加州大学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建成的“北部地区藏书库”(Nor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ies,NRLF)*Nor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y[EB/OL].[2013-12-20]. http://www.lib.berkeley.edu/NRLF/.和“南部地区藏书库”(Sou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ies,SRLF)。*Southern Regional Library Facility[EB/OL].[2013-12-20]. http://www.srlf.ucla.edu/.这些新型书库采用高层高密度书架集中存放各分校图书馆流通率较低的文献。在北美地区当时已建有此类文献储备库15座,藏书量达1400万册。进入本世纪后,美国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建设再掀高潮。到2007年,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北美地区32所大学图书馆在内,共建有高密度文献储备库68座,藏书量达7000万册,约占这些馆藏书总量的7%;其中54个库系由各图书馆自行设置,如哈佛大学的保存本库(Harvard Depository)、耶鲁大学的下架文献储藏库(Library Shelving Facility,LSF)等;另有14个库系由多个图书馆合作共建,如由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与纽约公共图书馆共同建立的“研究性藏品获取与保存书库”(Research Collections Access and Preservation,ReCAP)、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8所大学图书馆共同设立的“华盛顿地区研究图书馆联盟”(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WRLC)、由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联合组建的“西部地区文献储存信托联盟”(Western Regional Storage Trust,WEST)和由佛罗里达州11家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的“佛罗里达图书馆藏品高密度存储和共享联盟”(Florida High Density Facility and Shared Collection)等。*Lizanne Payne. Library Storage Facilities and the Future of Print Collections in North America[EB/OL].[2013-12-20]. https://www.oclc.org/content/dam/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2007/2007-01.pdf.此外,近年来英国、法国、荷兰、挪威、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图书馆也陆续投入巨资建设具有共享性质的文献储备库,以此达到缓解库房紧张、保障文献安全和实现共享利用等多重目的。

三、文献储备库建设模式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国外图书馆陆续建成了一批规模不等、功能多样的文献储备库,其建设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自建自管型。即单个图书馆为解决自身馆藏空间紧张和文献保存保护问题而自行建立和管理的文献储备库,其功能主要是储存本馆利用率较低的藏品和多余复本,包括在馆区内单独建立的高密度存储书库和在馆外专门修建的自动化高密度仓储式书库。②合作共建型。即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的文献储备库,主要收藏各成员馆移送的罕用或流通率较低的藏品,同时也面向成员馆以外的其他图书馆提供临时或长期古旧文献的保管或保存服务,由于参与馆较多,这类文献储备库收藏的文献量较单馆自建的文献储备库要大许多,其建设地点一般选在馆外交通较为便利处,建设规模和投入资金也较大,库内多采用金属超高书架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仓储式存取技术,恒温、恒湿、低氧,文献保存条件较好。③国家建设型。即由国家出资建设的面向国内所有类型图书馆开放的全国性文献储备库,其对提交储存的文献通常设有一定的条件或年代限制,如某一特定年代以前出版的文献或在某一段年限期间未曾使用过的文献或使用率较低的文献,但也有对送存文献不做任何限制,各馆可将剔除文献径送该库,由其根据保存国家文化遗产的需要,按文献价值依一定标准选择保存,目前美英等国为本国国家图书馆专建的文献储备库即属此类型。④特种文献型。即为保存某些特定类型或载体文献而专设的文献储备库,这些特种文献或因保管条件特殊,或因其利用须受某些限制而需专门库房存放管理,如专为保存缩微制品、音像制品、手稿等特殊文献而建的特藏书库。但就具体建设及运行模式而言,目前国际上文献储备库可主要分为“哈佛模式”(Harvard-model facilities)和“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模式”(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ASRS)两大类。

(一)哈佛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各国图书馆界应用较多的一类文献储备库建设模式,目前在北美已建的68座高密度储备库中就有38家采用此模式,其中既有单馆独立建设,也有多馆合作共建。哈佛模式的建库理念是以较低的建设成本达到最大的空间利用率和存储量,而非为快速便捷地利用藏品,故其选址通常是在馆区外地价较低的地点,藏品管理也主要采取人工和机械方式。哈佛模式仓储库单库建设成本一般在450~780万美元之间,均摊下来,每件藏品的成本在3~4美元之间;另外,由于藏品流通率极低(1%~2%之间),因而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一般

每百万册∕件藏品只需管理人员2~4人。这类书库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模块式渐进建设模式,每个模块可吸纳藏品近150万册。由于先期投入中已包括加工区等附属建筑和预留土地成本,故后续建设投入会逐渐减少。

(二)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模式

该模式通常是由单馆在馆区内通过改∕扩建方式建设的一类高密度藏书库。与其他传统类型的密集书库相比,这类书库具有基建成本低(无购地费用)、收藏文献量大(采用超高书架)、自动化程度高(文献存取全自动)和获取利用方便(申请后5~10分钟内获得文献)等优点;但受馆区空间所限,也存在库容相对较小、使用年限较短和设备投资相对较大等不足。尽管如此,较之使用积层式书架和手、电动式密集书架等老式密集书库,仍有较大优势。以日本国际基督大学图书馆存储50万册藏书的储备库为例,其建设的二代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书库的各项指标多优于传统密集型书库,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见表1)。*Yuki Nagano,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 Changing Library Buildings & Organization Automated Storage System in Japanese Libraries[EB/OL].[2013-12-22].http://rizal.lib.admu.edu.ph/conf2005/conf/yuki%20nagano.ppt .

表1 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书库与传统密集型书库综合指标对照表

续表

在具体建设和使用上,哈佛模式、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模式各有长短。一般而言,前者由于系馆外另建,通常规模较大,储藏文献量多,使用年限也相对较长,同时有关文献修复及数字化处理等业务也可在此一并进行,故综合功能较后者要强,不足是建设成本较高,藏品获取利用亦多有不便;而后者则主要是在馆区内通过改∕扩建方式建设,虽藏品利用比较方便,但受馆区面积所限,库容相对较小,藏量亦不及前者,两者功能对比见表2。*郑小祺. 高密度仓储藏书库简介与案例分析[J/OL].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馆刊,2011,19[2013-12-22].http://www.lib.ncku.edu.tw/journal../19/pdf/19-04.pdf.

表2 哈佛模式与自动储存和检索系统模式功能对照表

四、国外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建设案例

近年来,建设文献仓储库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一些国家的中央政府还从保护本国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斥巨资建设国家级文献战略储备库,现举若干简要介绍。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文献储备库

国会图书馆文献储备库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联邦级文献储备库。作为当今世界建筑规模和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近20年来其馆藏一直以每年35万册∕件的速度快速增长,位于国会山馆舍的藏书空间也愈发紧张。为解决此问题,该馆决定在馆外另觅地点建立文献储备库。1994年,美国军方将位于马里兰州米德

堡(Fort Meade, Maryland)的一块面积为100英亩的土地转让给国会图书馆用于建设文献储备库。该馆计划利用这片地皮建设13座功能各异的模块型书库,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四期建设工程。其中1~2期工程分别于2002和2005年建成,各建有两座书库,主要用于储存图书和期刊合订本,四个书库合计藏量达400万册;3~4期工程及4个冷藏室共投资4070万美元,已于2009年7月竣工,其中书库内共安装有22803个超高书架,4个冷藏室中也装有书架合计12798个,设计藏品容量为3300万册∕件。*Donna Urschel. Expanded Cold Storage: Space Opens for Special Formats at Fort Meade[J/OL]. Library of Congress Information Bulletin, 2009, 68(7-8)[2013-12-21]. http://www.loc.gov/loc/lcib/09078/ftmeade.html.这些库房主要用于储藏地图、手稿、照片、唱片和缩微胶片等特殊藏品。国会图书馆计划到2027年完成全部储备库建设。目前,米德堡储备库与国会图书馆总馆之间每日有两次文献传递,读者在总馆提交文献请求后可很快获得该库中的资料。

(二)哈佛大学文献储备库

哈佛大学文献储备库(The Harvard Depository)建于馆外26英里的绍斯伯勒市(Southborough),1986年开始建设。该库采用单元化设计,以便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单元,计划将建设15个单元,总面积将达20万平方英尺(约合18581平方米),可容纳300万英尺(约合914千米)长的书架,到2009年已建成七个单元库。库内配有恒温、恒湿、空气过滤和防酸化等先进设备,以确保藏品处于最佳保存状态。为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库内皆安装有高层高密度书架和加工、存取设备。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储藏量和保证准确提取藏品,藏品入库时须首先按其规格尺寸归类,然后分别存放于相应大小的书架上。入库藏品均贴有条形码,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准确目录;通过便携式、手持式激光扫描仪记录条形码信息,以便藏品的识别、跟踪和定位,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跟踪系统快速准确地查找和存取藏品。*The Harvard Depository. The Facility, Background and Design[EB/OL].[2013-12-21]. http://hul.harvard.edu/hd/pages/facility.html.

(三)英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储备库

英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目前藏品总量已达1.5亿册∕件,且正以每年300万册∕件的速度快速增加,馆藏空间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2005年,英国政府决定投资2600万英镑在距伦敦300公里处的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市的波士顿斯帕(Boston Spa)村为该馆建造一处新的文献储备库(Additional Storage Building,ASB),2007年该库竣工,2009年12月投入使用。*British Library. The Value of Knowledge,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09/2010[EB/OL].[2013-12-21]. http://www.bl.uk/about/annual/2009to2010/full.pdf.该储备库内安装了7组高达21米的高密度书架群,总长度达262千米,可容纳700余万册∕件藏品;库内配有14.4万个特制的存储箱,用于藏品的传输和存放。库内配备了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恒温恒湿;同时还安装有高灵敏度烟雾报警装置,并采用了先进的低氧防火技术,可将库内含氧量控制在14.8%左右,从而达到最佳防火效果。此外,该储备库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存储和检索系统,藏品的传输、上架、查找和提取均可自动完成。英国国家图书馆计划未来将主馆区内与读者服务关系不大的数字加工业务移至此地。储备库与总馆之间设有文献传递交通车,读者在伦敦主馆提交预约申请后48小时即可获得所需文献。目前,该储备库每月处理大约6000件文献使用请求。*British Library. Fit for Purpose: British Library Storage Buildings of the Future[EB/OL].[2013-12-22]. http://web.zhbluzern.ch/liber-lag/PP_LAG_10/Friday/Fit_for_purposefinal2_Novotny-100416_bearb_un.pdf; £26M British Library depository opens[EB/OL].[2013-12-22]. http://www.nce.co.uk/news/structures/26m-british-library-depository-opens/5211703.article.2009年,英国政府又批准了一项3300万英镑的财政拨款,用于在该库址内再建一座大型报纸储备库,以解决老旧报纸的保存和保护问题。*British Library. Newspaper Storage Building[EB/OL].[2013-12-22]. http://www.bl.uk/aboutus/foi/transparency/contracts/Contract%20ESTS7226. pdf.

(四)法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储备库

法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共建有两处,分别为距巴黎30公里发达工业区内的比西·圣乔治技术保护中心(Centre technique de Bussy-Saint-Georges)和距巴黎250公里勒芒市附近萨尔特河畔一建于18世纪城堡内的乔尔·勒特勒技术保护中心(Centre technique Jo·l-le-Theule)。前者建于1995年,主要存放报纸、期刊、手稿、舆图、缩微胶片等类文献,并通过缩微复制、数字化和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文献进行保存和保护;后者建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从事文献脱酸处理,从上世纪末起,开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馆藏各类文献实施保护。储备库中的藏品一般不提供流通借阅,但可复制利用。*La BnF. Les sites de conservation[EB/OL].[2013-12-22]. http://www.bnf.fr/fr/la_bnf/sites/a.sites_conservation.html.

(五)挪威国家图书馆文献储备库

20世纪80年代末,挪威国家图书馆为实现馆藏文献的长期保存,开始考虑馆藏异地储存和灾备问题。1988年,挪威议会批准该馆建设文献储备库。目前,该馆共建有4个储备库,其中较具知名度的是2003年在首都奥斯陆以北1000公里的工业重镇摩城(Mo i Rana)附近建成的山体储备库。山体内部温度相对较低,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是建设文献储备库的理想场所。该山体储备库内共安装有4.2万米长的书架,可容纳150万件藏品,存放的藏品既有图书、期刊、地图、海报等各种纸质文献,也有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制品等特殊载体资料。大部分藏品被保存在经脱酸处理的盒子或信封中。在山体库外还建有37个胶片专用库房,目前共存放有胶片45吨,库内配有现代化的防火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出于文献保护和安全考虑,库中藏品原件一律不对公众开放,但可通过复制获取复本。2000年,山体储备库内又增建了数字文献存储库。*Gunhild Myrbakk. Mountain Vaults: a thousand years perspective[EB/OL].[2013-12-22]. http://lib.ncepubd.edu.cn/GYZJ/NEPAPER/papers/153e-My-rbakk.pdf.

五、文献储备库未来发展展望

由前述介绍可以看出,在各类型出版物数量日增、图书馆馆舍和经费渐绌而其服务功能和手段又日呈多样化的今天,文献储备库的优势已日益显现。首先,有利于节省经费和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文献储备库可以使那些不承担或承担较少文献保存职能的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能够及时剔除本馆馆藏中那些陈旧过时且利用率较低的藏品,腾出空间用于增加入藏新型载体出版物。由此不但可减少因新扩建库房和实施文献保存及保护而产生的基建、设备、人员、加工和维护成本;又可便于集中保存各馆多余文献,建设本地区或跨地区、跨系统的联合馆藏。这样既可拾遗补缺,变一馆之藏为多馆之藏,实现稀缺文献的资源共享,又可为古旧文献的联合编目、集中揭示和数字化处理及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利用创造条件。其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通过集中单独存放利用率较低文献,可在不增加馆舍面积的情况下改善现有读者服务和活动空间布局,便于图书馆开展讲座、培训、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开设诸如老龄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文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专题服务项目,从而增加各类新出版文献入藏量,提高馆藏利用率及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第三,有利于密切区域内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通过设立文献储备库,可促使某一区域内的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建立以文献资源共享为纽带的合作关系,通过文献互补、服务互利,实现区域内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彼此间的合作互助,以满足各自服务的读者群体对稀缺和特殊文献的需求。最后,有利于珍贵和稀缺文献的长期保存和保护。建设文献仓储库将有可能使目前各图书馆分散使用的有限文献保护经费集中使用,提高文献保护的技术条件,改善保存环境;同时,扩大文献保护的覆盖面,并进而实现珍贵和稀缺文献的整体安全和长久利用。

文献储备库百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告诉我们,通过建设高密度、高自动化的文献储备库,是解决目前书库空间紧张与文献保存保护及有效利用多对矛盾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储备库从建设理念到管理模式都将会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①建设理念的变革。百余年前,建设文献储备库的初衷是通过单独存放利用率低的文献,解决馆藏空间紧张问题,以实现增加新出版文献入藏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等目的。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单纯以集中存放低利用率文献为目的的做法正逐渐被以联合建库、共享利用为目的的新型文献合作关系所取代,由单个图书馆自建自用向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文献合作方向发展;②建设模式的转变。基于文献资源共享的理念,文献储备库也将会由最初的单馆自建向合作共建的方向发展。通过各地区建立的文献储备库以及由其组成的跨地区的文献储备库体系,各类型、各系统的图书馆可以将本馆利用率低的藏品移交本地区的文献储备库,由其有目的、成系统地保留那些具有学术和文献价值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藏品联合目录,以实现本地区和跨地域图书馆间文献及书目信息的共享利用,使那些分散于各馆的老旧文献得以集中系统揭示,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外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建设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既有跨地区、跨系统以联盟或伙伴关系联合建库的模式,也有系统内部合作建库及政府出资建库的模式;在储备库利用上既有库房共同所有、各馆文献独立存放的模式,也有寄存保管等模式。美国有学者还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由地方图书馆书库、区域储备库、档案储存库三级构成的、同时收藏实物及数字藏品的分布式合作书库设想。*Brian E.C. Schottlaender. “You say you want an evolution…” The emerging UC Libraries shared collection[J/OL]. Library Collections, Acquisiti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004 28(1): 13-24[2013-12-2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64905503001453.这一设想对于今天我国图书馆构建集实物藏品和数字资源为一体的文献资源储备库、并使之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在更

大的地域范围内满足更多读者需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③书库功能的转变。随着文献储备库藏品数量的增多和由此产生的大量老旧及珍稀文献保存和保护的需要,文献储备库也将会由最初保存文献的单一功能向文献修复、除菌、脱酸和数字化处理等多功能文献保护中心方向发展,以发挥文献储备库的综合效能。这些变化充分预示着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储备库书库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人梯书库”丛书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人才殷仓廪 创新促发展
罗妍妍藏品欣赏
陕西省靖边粮食储备库: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