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七届亚运会中国男篮突破技术的运用分析

2016-07-16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技战术

史 丹(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第十七届亚运会中国男篮突破技术的运用分析

史丹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第十七届亚运会中国队突破投篮及分球技战术运用效果,主要内容有中国男篮在比赛中突破次数、突破得分情况、突破技术运用情况(交叉步、同侧步、运球、转身突破)、突破投篮情况、突破失误、犯规、造成犯规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统计、比较、分析,找出中国男篮的优势与不足,对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同时为篮球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破投篮;突破分球;技战术

1 前言

作为传统亚洲强队的中国男子篮球队以7战5胜2负的成绩无缘2014年第17届亚洲运动会四强。中国男篮与其他强队相比的确存在不足与差距。通过对中国男篮在比赛中运用突破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到中国男篮的不足,对中国男篮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同时也希望可以为篮球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七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搜集了相关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为本论文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2录像观察法

观看第十七届亚运会中国男篮比赛录像,对每一个突破技术记录、分析。

2.2.3统计分析法

利用统计软件对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比赛中各项突破技术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中国队与对手不同突破方式运用情况分析

表1 不同突破方式次数及所占比例

3.1.1中国队与对手运用运球突破比较分析

中国队与对手运用运球突破总数分别为 214次和 238次,比对手少24次,单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就比对手少了10次之多,可见在运球突破方面中国队不及对手。日本队在运球突破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上及其对突破时机的预判能力上都要强于中国队,另外只有队友的成功掩护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创造出运球突破的时机,而中国队这方面的配合很少。从运球突破占总突破的比例来看,中国队占41.2%,对手占45.2%,可见运球突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队要加强对运球突破技术掌握的娴熟程度,只有充分利用假动作连续的变速才可以顺利地突破防守队员。

3.1.2中国队与对手运用交叉步突破比较分析

交叉步突破运用总次数,中国队229次,对手224次,仅比对手多5次。交叉步突破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突破方式,也是中国队常规的进攻武器,在与日本队和伊朗队的比赛中都比对手多10次,也算是中国队的强项。但中国队过多的运用交叉步突破技术,突破方式上的单调让对手很容易识破球员动机。中国队应当加强交叉步突破给对手造成的威胁,保证质量的同时采用多种突破方式结合,打乱对手的防守,为赢取比赛提供更多的得分。

3.1.3中国队与对手运用同侧步突破比较分析

中国队与对手的七场比赛中,运用同侧步突破均为 6次,占突破总次数的比例都很低,这与其技术动作结构难度高有关。同侧步突破要求运动员具有稳定的重心基本功和娴熟的手脚配合技巧,还要求球员接球的瞬间两只脚都具有可以作为中枢脚的能力,做到这些才能根据防守队员的位置更好的捕捉突破时机。中国队应加强同侧突破的相关练习,熟练掌握这项技术才能打破对手的防线,直接上篮得分或吸引其他防守队员补防为队友创造更好的得分机会。

3.1.4中国队与对手运用跳步突破比较分析

中国队运用跳步突破次数为6次,比对手少2次,所用的次数都比较少,这与其技术动作难度较高,并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阅读对方防守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但合理的运用跳步突破技术可以打乱对方防守阵型,有效的创造出进一步处理球的空间。中国队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练习,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跳步突破为本队创造出有利的局面。

3.1.5中国队与对手突破总次数比较分析

中国队突破总次数519次,对手526次,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特别是与伊朗的比赛中,中国队突破72次,对手突破59次,比对手多13次,但最还是输掉了比赛。这场比赛中中国队在遇到贴身防守时,突破的效率就会下降,当比赛打到第三节和第四节时体能下降严重,无法与对手抗衡,这就出现了突破次数多但效率低的现象。中国队应加强体能的提高,在比赛中合理的分配体力,提高突破的成功率才能在与强队较量时打赢比赛。

3.2中国队与对手突破效果比较

3.2.1中国队与对手突破直接投篮效果

表2 中国队与对手突破直接投篮效果

表2结果显示,中国队突破直接投篮总次数186次,成功得分86次,成功率44.43%,对手分别是149次、72次、48.29%,突破次数比对手多37次,但成功率却比对手低4%。特别是与日本队相比成功率低12%,较伊朗队突破直接投篮次数多7次,但得分率比伊朗少14%。突破次数多但成功率低说明中国队员突破给对手造成的威胁并不大,不仅使队员消耗了很多体能,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这是中国队输掉比赛的重要原因。对手突破次数少但成功率高说明中国队的防守并不到位,难以控制住对手的突破队员。中国队应提高突破效率,加强防守能力。

3.2.2中国队与对手突破内线效果比较

表3 中国队与对手突破内线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与对手的七场比赛中,中国队突破内线84次,高于对手5次;成功得分44次,高于对手3次;成功率54.14%,与对手54.57%并没有太大差距。但与日本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突破内线次数比对手多2次,成功率却比对手低 6%。过去的比赛里内线是中国队的优势,但这次比赛在面对平均身高低于自己的日本队时,成功率却不及对手,可见内线过分依赖因伤未能上场的易建联。

3.2.3中国队与对手突破分外线效果比较

表4 中国队与对手突破分外线效果

表4结果显示,中国队突破分外线149次,比对手少5次。从与伊朗队比赛的数据来看,中国队分外线次数24次,伊朗只有12次,但成功率比对手低17%,可见中国队外线命中率低,防守外线能力薄弱。

中国队在突破分球配合上做的比较差,部分原因在于身体条件与对方相比没有优势,造成在对抗中突破的速度提不起来,容易被防守者封堵住突破路线,从而导致被动分球。另外,在技术、意识上与强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中国队多次出现突破后被动传球的情况,无法对对方防守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在一对一的对抗下,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年轻队员心理不稳定,加上经验欠缺,容易受制于对手。录像显示,中国队队员与队友的配合,多是中锋或者大前锋在限制区腰上落位,或者上提至罚球落位,后卫队员将球传给他,很少出现外线队员利用个人突破吸引对手协防、补防,给同伴拉出空挡,在运动中抓住机会将球分出。再者当球员突破以后,同伴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被动的出来接应,很少见到有效的穿插跑动,为突破后分球增加了难度。对手一旦运用全场紧逼防守,防住外线队员,阻断与内线球员之间的衔接,便会遏制住中国的内线优势。很多球队由攻转守时,迅速采取全场紧逼,回到半场又换做联防,给中国队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队一次性的突破很难奏效,往往遇到对手严密的防守,突破的效果就减少了很多。中国队应有效的结合突破与分球,在遇到对方补防或者夹击时,及时将球转移到合理的位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进攻持球人要掌握较好的突破技术,同时,留一无球进攻的同伴,无球队员应主动观察,一旦同伴突破时,无球队员一定要移动,及时拉开防区,破坏对方协防,移动到最有利的进攻位置去接球,这样才能打出巧妙的突分配合。及时的分球才能制造好的投篮机会。显然,中国队没有扬长避短,没能很好的发挥我们传统“积极主动、勇敢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特点。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运球突破方面,中国队过多的运用交叉步突破技术,突破方式上的单调让对手很容易识破球员动机,同侧步突破和跳步突破运用比例少技术掌握不全面。

中国队突破直接投篮次数多但成功率低,浪费体能情况严重,突破进攻不够合理,队友间的突分配合少,突破投篮失误多,命中率低。

4.2建议

中国队应减少对运球突破方式的依赖,加强同侧步突破、转身突破以及跳步突破相关方面的技术练习,多种突破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提高利用掩护制造突破时机的能力。

中国队应充分利用突分配合,提高外线队员投篮命中率,加强防守能力,提高突破分外线的次数,有意识的去改变传统 “高举高打”的打法,转为更多地依仗外线,通过外线队员发起进攻,这样才能使中国年轻队员们得到锻炼。中国篮球应继承和发展我国篮球运动的特长和风格,走适合当前中国队特点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张红学,孙自敏.第 17届世界篮球锦标赛持球突破技术比较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7(05).

[3]闫艺,徐卫东.从 2006年世锦赛看世界男子篮球运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4]柴建设,陈庆伟.第 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持球突破技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 (4):40-43.

[5]丛明滋.持球突破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03).

[6]杨绍昌,胡俊.浅谈我国男篮竞技的表现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2010(9).

[7]车坦.浅谈罚球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

[8]刘晓华,高瞻.对第 29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

[9]罗勇.第 29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指标比较研究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简介:史丹(1988-),河南新乡人,教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in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17th Asian Games

SHI Dan
(Xinzhou normal college,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echnology and tactics of breakthrough and shoot and pass of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17th Asian games, mainly including breakthrough times, score b y breakthrough, application of breakth rough technology (cross step, step on the same side,leapfrog, dribbling, do rsal breakthrough), breakthrough and shoot, breakthrough er ror, foul, for ce foul and so on, through th e statistics, com parison and analysis, at tempts t 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 advantages of the t eam, pu 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question and the insufficiency, hope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asketball training and teaching.

Keywords:breakthrough and shoot; breakthrough and pass; technology and tactics

猜你喜欢

技战术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国羽男单石宇奇世界大赛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基于关键分不同时刻视角下对日本羽毛球选手山口茜技战术策略研究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羽毛球多球练习技战术运用特征提取方法
乒乓球削攻结合打法运动员三段技战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新兴冬奥项目之混双冰壶技战术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乒乓军师”专项技战术视频分析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