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有一闻就晕的迷药?

2016-07-15刘玫妍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麻醉剂麻醉药品药剂科

刘玫妍

关于迷魂药的说法,近年来流传得神乎其神,版本也有很多。

微信中曾流传过这样一条“紧急通知”:有人拿香皂去家里推销,只要你一闻,一两分钟就会晕过去,随后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除闻气味外,被迷倒的经历还包括“被人拍肩膀”、“被人用喷雾喷脸”、“吸别人递来的香烟”等,甚至什么征兆都没有,就迷迷糊糊地受人摆布。

纵观这些形形色色的传言,总结起来无外乎3个特征:一是闻一下就能晕倒;二是闻了之后会乖乖听话;三是清醒过来,对被迷倒期间发生的事,“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并不神奇的麻醉药

关于让人闻药之后能晕倒的药物,在临床上确实存在,那属于麻醉药!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药师于晓佳表示,临床上确实存在吸入麻醉的方法。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物从呼吸道吸入,通过肺、脑血液循环,抑制中枢神经所产生的麻醉作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氟烷(起效快)、异氟烷(最安全),乙醚因为麻醉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加上易燃易爆现在用得比较少。但这类药物对剂量和起效时间都有要求。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通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大剂量持续给药才能起效,医院里用的麻醉剂都要使用面罩饱和吸入才能达到麻醉的效果,一闻就晕基本不可能。

“而且,医学上的吸入性麻醉剂具有刺激性气味,本身味道就不好闻,不可能让犯罪分子在人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实施犯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刘绍贵表示,目前还没有能让人失去自主意识还能保持行动能力的气态麻醉药。

被催眠的心理学真相

在类似的“迷药流言”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闻了迷药后,出现类似“被催眠”的效果,完全任人摆布,自己却浑然不知,这属于“催眠”的范畴。

从心理学上讲,确实有催眠一说。不过催眠不是借助药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牟晓冬博士曾表示,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助于交流。催眠也没那样神奇。人进入催眠状态后是有意识的。如果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被催眠者有自我保护本能,会从催眠状态中跳出来。而且催眠跟环境及个体性格有很大关系。催眠要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催眠师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的人较易被催眠。

受骗后的自圆其说

微博实名认证为“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法医”的网友发微博说,“据这些年接触的案子,所谓迷药基本上都是当事人为掩饰自己因贪小便宜上当的事实而编造出来的。”这些被骗后的自圆其说多是由于当时被不法分子误导,中了圈套后失去清醒、理智的判断,从而导致短暂的心理迷失。

警察多次辟谣,为何“迷药作案”传言依然不绝于耳?于晓佳表示,可能是人们对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影视剧作品中此类情节的误导,更加坚定了人们的想法。

要预防的麻醉剂犯罪

当然,警方也表示,有这种保护意识是好的。虽然目前并没有“迷魂药”,但有些麻醉剂犯罪还是要预防的。

于晓佳提醒,把吸入性麻醉药倒在手帕上紧紧捂住口鼻,维持一两分钟或许可致人昏迷。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迷药倒在酒水、饮料等液体中,喝了也容易致人昏迷,丧失反应。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是三唑仑。它的催眠效果比常用的安定要强45~100倍。不法分子一般先将药物混合在食物或饮料中,诱使受害人主动吃下,待药物发挥作用后实施抢劫。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喝陌生人的饮料或吃一些食物。

不过,国家对精神麻醉类药品管制相当严格,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国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麻醉药从原植物的种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定点经营、定点生产。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猜你喜欢

麻醉剂麻醉药品药剂科
药剂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效果分析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加强管理及不合格麻醉处方分析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效果
麻醉药品,尤需安全管理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回收的现状分析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