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现状与分析

2016-07-15汤海洋姚正珍

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牧业农牧民青海省

汤海洋 姚正珍

(1.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省湟源县 812100 2.青海省平安县沙沟乡人民政府 青海省平安县 810600)

青海省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现状与分析

汤海洋1姚正珍2

(1.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省湟源县 812100 2.青海省平安县沙沟乡人民政府 青海省平安县 810600)

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农牧民问题是中央很关注的话题,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是能够很好的解决在现在的新经济常态下,农牧民如何种好地,如何更好地种地的问题。2013年12月中央领导小组关于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年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中都提出了关于农牧民的培训带队问题。该项政策和文件是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牧业成为农民引以为豪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富裕,适合安居乐业的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兴农牧民职业培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为更好地提高农牧民培训做出自己的贡献及建议。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措施

引言

自古以来,青海省具有丰富的农牧业自然资源,从事养殖业的牧民非常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地区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畜牧业,而是选择外出打工,这严重影响了青海省的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青海省开始实行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的试点工作通过培训的不断加大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很多外出就业的年轻人逐渐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自主创业,同时,通过努力青海省在培训新一代农民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青海省地域比较大,从事畜牧业的人员比较分散,很难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工作,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来解决。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是促进青海省农牧民增收致富以及加快农牧村繁荣富强的重要举措。

1 新型职业农牧民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农牧民是指以在农牧区从事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农牧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并在颁发的相关文件中清晰的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要求培训出有知识、会技术、懂科学的新型农民。该项定义也充分表明了应该大力提高农牧民自身的知识水平,让他们在科学的指导下从事生产活动。

2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

从地域来说,青海省拥有很广阔的地域范围,人口比较稀少,大部分从事农牧业的人员处在比较分散的地区,这就导致很难将他们集中起来开展培训工作。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当地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劳累的农牧业工作,导致青海省农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小,同时,使得目前青海省从事农牧业的人员大多数为老龄化人口,并且具有比较低的文化素养。所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从事农牧业人口的文化水平低,并且人员规模逐渐减小,懂得技术的人才也非常少,这严重影响了青海省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3.1 农牧民自身素质比较低

经过调查发现,接受培训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过程缓慢,思想保守,靠科技发家致富的意识淡薄,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随着农牧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具有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少。

3.2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对农牧民开展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从市里聘请过来的,由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导致这些培训师自身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农牧民很难有效的培训。同时,由于青海省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导致交通非常不便,使得专家力量不足,不能亲自指导农牧民实践操作。

3.3 培训次数少

经调查研究发现,农牧民培训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多数农牧民认为培训次数少,且培训对象不够广泛,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较短;目标不明确;内容随意性较强,培训内容重复较多;内容不符市场需求等,导致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3.4 培训制度不完善

对农牧民开展培训工作,应该有针对、有计划的进行,同时还应该组织专门的人才进行对培训工作成果的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但是,目前大多数培训工作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这导致培训出来的农牧民依然不懂技术和相关知识,导致出现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措施和相应的监管力度将会导致整个培训计划缺乏实用性,不能使得农民快速增长技能和知识。

4 提高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 健全培训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很好地开展新型农牧民工作,应该完善农牧民教育培训规范制度。通过开展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牧民自身的技术与知识,还可以提高农牧民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十分重视培训工作的作用,应该努力完善职业农牧民培训方式,改变以往的管理机制,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真正的达到培训的目标和效果。

4.2 进行多样式的培训

新型职业农牧民种类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1]。青海省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满足不同农牧民的多样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全面的教育培训,培训包含:①对农牧民普及的最基础的农牧业生产知识和相关的技术;②针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牧民,应该对他们培训农牧业生产经营及创业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③面向农业部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进行更加高层次的内容的培训。此外青海省的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内容开展前,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合理地课程设置,然后结合当地职业农牧民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课程。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授课、多媒体视频、远程广播、专家讲座、实地实践,使得培训有意义并更加有趣。

4.3 建立长效机制

农牧民培训是一个不断延长的过程,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农牧业相关的新技术也不断的呈现,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农牧业的培训管理中,不仅可以跟踪最新的农牧业市场变化信息,还可以提高培训效果,这也是青海省农牧业开始转型的基础。青海省的农牧民的未来职业教育培训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不断解决新的实际困难,将农牧业实际的生产经验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协调配合,可以使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有特色的培训

针对新型农农牧民的培训,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农牧民来开展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首先挑选一些种植大户来开展培训,通过他们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中年人。青海省农牧民培训课程内容上,应该紧紧围绕地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在教学上则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采取暴风头脑形式的讨论、实践参观等方式。同时,加大对农牧民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并且指导他们实际的生产活动,使他们充分接受培训工作。

4.5 加大师资力量

一个良好的师资团队是增加农牧民培训效果的保证,大力引进具有高技术、高能力的人才,使他们加入到对农牧民的培训工作中来,同时广纳社会精英人才,通过花费大量资金来吸引该方面的技术人才,还可以聘请高校该方面的教授,从而建立起具有多元化的人才教师培训团队。对农牧民培训的师资力量团队,应该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校专家级本地技术员为根本,积极聘请各大高校及科研所的专家来现场指导工作,这样可以构建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同时,在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困难时期,应该让农牧民充分体会到该培训团队的作用,可以通过与农牧民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其中派遣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的指导、一户户的进行结对开展农牧业知识的技术指导服务,为青海省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应有的贡献。

5 结论

由上文可知,对青海省农牧民培训工作刻不容缓,通过不断加大培训效果,来逐渐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农牧业生产中,从而改变青海省农牧业人员老龄化现状,并且使这些年轻人成为具有懂知识、会技术、有干劲的新型农牧民。只有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才能适应新常态,逐渐完成对青海省农牧业转型工作,并且提高农牧民实际收入,从而为该农牧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青海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先行,培训在职业农牧民方面见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在培训对象也在不断地转型,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形式开始逐渐转向当地养殖大户、农业大户,并成立农业合作社及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对农牧民开展培训方式上,通过减小培训周期与工作量,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从而逐渐扩大新型农牧业培训范围。通过在青海省开展新型农牧民培训教育工作,使得青海省农牧民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当地的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牧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应该力争把青海省农牧民培训开展的有声有色,为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郝 婷.青海省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19.

[2]刘红侠.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展思路与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3.

[3]刘耀辉.实现农业现代化首推新型城镇化[N].惠州日报,2013,09.

G725

A

1004-7344(2016)12-0327-02

2016-4-10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牧民青海省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