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2016-07-15汪玉娥

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土耕作水土保持

汪玉娥

(重庆秀水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汪玉娥

(重庆秀水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地区由于受当地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人为破坏,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区域,导致大量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尤其是在一些气候恶劣、土质差的小流域,更应当加大整治力度。本文就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也进一步改进和更新,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效果也更加明显,由于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不同,因此,在选择水土保持治理技术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空间结构、土地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进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 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当今社会,人类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生活模式,城市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娱乐休闲设施越来越多,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下降,看似越来越文明的社会,事实上正在走下坡路,这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什么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却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这不是某一地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普遍性的问题,国民素质下降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种自私观念,正式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民众的环保意识逐渐下降,只顾开发,不顾保护,殊不知保护才是开发的前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与民众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具有直接联系。

1.2 农业耕作方法落后

农业耕作方式对水土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当今社会的农业耕作方式取得了明显进步,耕作方法对环境、土壤的破坏越来越小,但是,仍然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种植方式单一,再加上当地的农业耕作条件本身较差,许多农民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完全不顾土壤的承载力,选择不合理的作物类型,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土壤的生产力大幅下降,土层变薄,出现水土流失的几率也明显升高。

1.3 滥砍滥伐

森林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不仅如此,森林资源也是我国生态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会遭到巨大威胁。对森林的滥砍滥伐,会导致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树木很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导致树木枯萎、死亡,形成大片空地,土壤得不到树根的保护,就很容易在暴雨的冲刷下出现严重流失,进而加剧当地的生态恶化。

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土治理资金缺乏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在治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从当前的现状看,许多地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并不重视,尽管国家政府在水土治理方面有一定的拨款支持,但是各地方政府部门却对该项工作并不重视,直接将资金用在其他方面,这就导致水土流失治理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开展水土治理工作,尽管已经制定好了治理方案,但各项设备、材料、人工劳务等的费用根本不能得到满足,最终只能半途而废。此外,水土治理工作有一部分资金是来自民间筹款,但是,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缺乏基本的认识,对捐款的积极性也不大,这也阻碍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2 治理技术不科学

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采取最为适宜的治理技术,但是,一些治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缺乏,经常出现技术选择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这就导致水土治理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一些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恶劣区域,根本不具备各项先进技术的施工条件,因此,只能采取传统、低技术含量的治理方法,取得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遵循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在构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时候,应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些植被覆盖率较高或者坡度较大的石质性山体来说,可采用自然修复的方式,封山育林来实现植被自身的繁育比较适合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采用,而对于坡度较大的石质性山体来说,可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在该区域周边设置一些围栏,从而避免植被的破坏。此外,应加强对植被恢复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禁止人们随便进入,以避免不必要的破坏。人工修复措施主要适用于一些植被稀疏的林区,应结合修复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人工补植活动。对于一些荒地来说,也应采用人工修复措施,通过撒播种草来实现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应根据荒地面积来科学计算草籽的播撒面积。

3.2 立足于水土治理原的根本,从整体上进行规划

在治理水土之前,首先必须根据小流域目前的资源状况,对治理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在编制规划方案的时候,应注重对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比例的协调,在提升水土质量的条件下,确保农业产量不受影响,同时,各流域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确定个性化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坚持预防与保护相结合的理念,采取具有地区特色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而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

3.3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耕作技术与水土治理效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应在治理水土的时候提高对农业耕作技术的重视度,采用沟垄耕作、高耕作等农业耕作技术,具体耕作技术的选择应以当地的实际水土状况为基本依据,耕作技术的合理有效使用,有利于提升土壤的各方面条件,达到保水、保土的目标,同时,还能使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得以提升,保证农作物产量,协调水土综合治理与农业增产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水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实现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进而减少暴雨对泥土表面的冲刷侵蚀。在实施林草措施的时候:①应对土壤进行翻耕,提升土质条件,从而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小流域的水土治理来说,可建立生态防护林,林内的树种应根据坡面的具体条件选择,同时还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涝措施。②应做好除草松土工作,以确保土壤营养条件,使林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③应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以免防护林遭到人类破坏。

4 结语

总而言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水土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水土流失的原因,明确当前水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林草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并遵循自然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这样才能实现水土治理的目标,促进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1]李新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效益分析[J].大科技,2015(15):81,82.

[2]孔令堂,张鸿雁,黄毅,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6):52~54.

[3]冯宝平,张书花,陈子平,等.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1):16~18.

[4]段淑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C].第十届海峡两岸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93~197.

[5]段淑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研究[J].北京水务,2009(z2):14~16.

[6]李建华,袁利,于兴修,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2(6):11~13.

S157

A

1004-7344(2016)12-0111-02

2016-4-15

汪玉娥(1983-),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工作方向为水土保持专业。

猜你喜欢

水土耕作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中原“水土”论
支护结构上水土共同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