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特征分析

2016-07-15何淑英

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信息

何淑英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400060)

新媒体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特征分析

何淑英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400060)

融入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多种媒体行业的合作是新媒体设计的重要特征。与传统设计艺术门类相比,新媒体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信息传达;②在设计方法上,既借鉴已有媒体又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设计方法。

新媒体设计;视觉传达;互动

新媒体设计成为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设计艺术字眼,成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最直接表现。新媒体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设计定位的观念。信息时代,人类生活方式已经悄然变化,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作为新技术、新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设计吸纳传统媒介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各种交互技术,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面对这一切改变,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主要作用以及我们的设计思路。

关于新媒体设计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设计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设计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媒介”艺术。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设计艺术主要有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也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其视觉传达特征变化为:从一维空间向多维空间延展,互动性与灵活性极强。

随着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画面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媒介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新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传统的视觉设计语言就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1 新媒体设计艺术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同之处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应该继承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两者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共同的部分:①首先都要满足该项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②都要符合美学的审美要求;③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相似的;④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新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拓展的特征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画面和内容进一步丰富多彩。

2 新媒体设计艺术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之处

传统视觉设计是利用视觉图像、符号来传情达意的形式画面,由于表现方式仅仅局限于平面,只通过视觉认知传达,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说平面设计所表达的内容会因此减少和单薄,相反,在有限的表达方式下也能传达出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意义。新媒体视觉传达的图形符号是在多维空间中传达意图,传播信息的载体发生了改变,加强了人机互动性。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传统视觉传达更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快捷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不但要保留原有的视觉传达理念,还需要不断创新传统视觉设计的理论体系,以适合新媒体数字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并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传统的视觉传达是新媒体艺术强大的理论基础,而新媒体艺术又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的理论,两者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者在理论上是相辅相成的。

3 新媒体设计视觉传达的特点

作为新技术、新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设计吸纳传统传播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各种交互技术,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与传统视觉设计门类相比,新媒体视觉传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各种媒介综合运用,全面地进行信息传达;②在设计方法上,既借鉴已有视觉传达(图形、文字、色彩)设计又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设计方法。

3.1 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传播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畴,走向更宽广的领域。网页交互、多媒体广告、数码艺术、数字影像等相继出现,数字视觉在不断挑战已有视觉形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充实着视觉传达的外延。从静止的传播到动态的展示传播,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产生一种新的媒体,以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支持下开拓新的传达领域,继承发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这种“新媒体”综合多种媒体形式,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结合互联网与交互技术的鲜明特征,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交换性,成为新媒介、新技术条件下一种特定的传达方式,使新媒体视觉传达真正实现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传播。

3.2 科技手段改变新媒体视觉传达的浏览方式

作为视觉传达的最新发展,新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具有原则上的相似性,但在传播、显示、操作等方面,“新”“旧”媒体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相对于印刷品而言,显示屏幕更适合“浏览”而不易于“阅读”;“新媒体”中各种信息以相互链接的方式存在,彼此没有顺序上的固定位置,信息随浏览者的选择以非线性的方式输出,要考虑到人点击后的互动效果,是多变化的。而传统媒介,无论是书籍或是影像,信息呈现都受到预先安排的版式顺序制约,传统传达领域对于技术更新的反应较慢,图片和文字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时代发展。而以高速发展的科技为其信息传播基础的“新媒体”则要求设计时刻与科技紧密结合,并随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出更新的传达形式。发展迅速的“新媒体”为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段,帮助实现更多的创意可能,为大众带来更新鲜的视觉体验与更富于趣味性的信息获取过程。

所以,在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中,既要立足信息的传达,又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和思维习惯,设计互动页面的版面时注意各种信息要素的合理分布,使各类信息要素的位置、间隙、大小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懂得如何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深入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点,如何设计出让浏览者过目不忘的优秀画面,使人产生美的共鸣。

3.3 个性化的元素符号

在新媒体的视觉传达信息时,主要通过个性化的元素符号来强调视觉化效果,主要有三个层次:①文字的视觉化,大标题和小标题以及正文之间的链接性和跳跃性影响阅读者的兴趣。在文字的编排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明确的阅读顺序,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即导向性。②图形的视觉化,图形语言简单明快的传递信息,使读者达到瞬间的接受和感染,形成兴趣观看。可以丰富版面的层次,赋予信息传达的节奏和韵律、扩大浏览者更多的遐想空间。③版面语言的视觉化(比如:色彩、线条、网格、花边、装饰形等)来美化和规范版面,形成便于视觉识别的统一风格特征。把握好这些设计元素的个性情感与主题内容一致,充分运用色彩、线条等的联想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在使用时要考虑它的理想位置,混合使用时对画面的影响以及有序的排列等等因素。

3.4 互动式的传达方式

新的媒体、新的技术、更细分的信息受众、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与审美需求的改变,从内容到载体再到对象,各种各样的新情况需要视觉传达来面对,更加多样化的传达手段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不同媒体形式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当多种媒体综合应用于同一场合、目的时,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全面和贴切。例如:美国女性新媒体艺术家凯密乐·乌特贝克曾做过一个名为“未命名5(Untitleds)”的互动视频作品,透过这个作品我们看到了互动感应技术能够为视觉传达带来的种种可能性。作品使用摄像探头感应观众的动作,当观众在屏幕前走动、挥手、跳跃、做出各种动作时,身体所覆盖到的显示区域内的抽象图形便会发生变化,视觉元素在屏幕内流动、挤压、伸缩,产生各种偶然性的视觉画面。作品原本的创作意图在于创造一个视觉系统,让观众参与其中,通过对展示空间内物理动作的感应产生流动的、耐人寻味的视觉画面。所以,在不影响正常阅读的情况下,信息的背景将可能是动态的,感应浏览者的身体动作,展现给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借助于各式各样的交互技术,观众可以加入、影响信息传播的过程,通过不同方式的参与决定信息传达的最终效果。

4 结语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不断深入的,新媒体设计同样如此。设计不仅是把各种元素放上去,能看就行,更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所宣传的信息。这就需要从审美的方面入手,制作出清晰、整体性好的画面,使人浏览起来产生愉悦感,更容易接受信息。在新媒体设计中,不仅是追求平面视觉传达效果,将各种元素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要遵循一定平面设计的原则,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等,以及在具体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语言的准确性。还需考虑新媒体的特征:连结性与互动性等,注定了新媒体艺术的展示本身就需要观众的参与,如果缺少了这个环节,一件作品就很有可能无法展示。要了解新媒体视觉传达,你首先必须将全身心融入其中,而并不是在远距离观看。这样你与系统或者和他人直接产生互动,由此使观者的意识也发生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观者通过键盘、鼠标、灯光和声音感应器或者是其他更加精密的仪器与作品发生关系,这就是新媒体视觉传达带给我们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和浏览方式。这种浏览方式的改变说明设计者的艺术表达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在以往的视觉传达作品中,设计者是通过平面作品表达信息,然而观众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这是对他们视觉修养的考验。在新媒体艺术中,设计者不但要自己融入,还要尽力将表现的东西为人所懂,让受众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上主动接受。在这里,作品的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达,这也是新媒体设计这个名称中“媒体”二字功能的体现。

总之,新媒体设计是集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符号为一体,他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达方式,由“平面信息”转为“立体信息”,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的记录,受众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并且新媒体所传承的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改变了原来传达信息的单一性,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新的质的飞跃。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新编)[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薛红艳.设计的视觉语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式设计研究.江南大学,2004.

J504

A

1004-7344(2016)12-0257-02

2016-4-10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信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订阅信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