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真人秀节目的互进关系探析

2016-07-15扬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北京100039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真人秀明星

马 扬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北京 100039

新媒体与真人秀节目的互进关系探析

马 扬
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北京 100039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核心在于数字化传播和网络应用。真人秀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核心与传播诉求,与新媒体的属性十分契合。可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真人秀类节目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另外,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催生出了更多的真人秀类节目样态和大胆新颖的尝试。

新媒体;真人秀;互进关系

艺术是人们对生活审美化的把握,而综艺节目中的真人秀,作为一种具有悬念、冲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物性格、制造明星的节目形式,也与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受现实生活的种种制约。

本文研究的主体不仅仅包括传统研究中的电视真人秀,还包括在新媒体环境中诞生的,由网络平台自制的真人秀类视频节目。网络自制节目和电视节目除了传播媒介不同所产生的细微差别外,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反而因为网络机构自制环境的宽松、自由,产生了许多更加成熟的节目样态和大胆新颖的尝试,所以本文将概念扩大研究,以便找出真人秀节目制作的未来之路。

1 新媒体属性与真人秀节目的契合

新媒体指的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比如移动电视、网络视频、数字杂志等。列文·斯通曾经提到“网络带来的新气象,在于它结合了互动性以及那些对大众媒体来说是创新性的特征:没有限制的内容范围,广大的受众规模以及表现出传播的全球化本质”。新媒体具有强烈的交互性、分享性、时效性基因,而其碎片化、主观性的传播方式则构成了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的大众传播的环境。

1.1碎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对电视产生了威胁,人们的收看、阅读习惯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伴随性的收听收看越发成为传媒的主流。利用冗长的通勤时间,在地铁看电子书、看影视剧的受众比比皆是,碎片化传播的趋势势不可挡,信息爆炸直接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人们需要对时间进行重新分配。每天网友通过各种平台浏览大量信息,更加倾向于接受处理过的、简单化的信息,而真人秀节目以任务为基本构成元素的简单化叙事可轻易消解拆分,颇为适合碎片化的传播。

1.2传播时效的强化与放大

新媒体的另一大属性特征,就是传播的时效性日益突出,随着数字化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各类信息数量呈现几何性地递增,直接结果就是对信息时效性的强化。通常情况下,网络热点的热度不超过7天,流行事件持续度不超过一个季度,年度现象寿命仅为半年至一年,而这些传播周期恰恰与季播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节点完全吻合,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热播的真人秀节目中看到时下最当红、或者正处于宣传档期的明星艺人,这种制作方式,也体现了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1.3接受尺度逐渐加大

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的信息经过网络的不断发酵,其接受尺度的开放和底线的突破可谓突飞猛进,对话题的消费也是风卷残云。经过新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轰炸,以及良莠不齐的“真人秀”节目残酷竞争,观众已经初步具备了辨别真人秀品质的能力。与此同时,观众的关注与热情高涨,也为真人秀带来了窥私底线的担忧。接下来,为了在竞争中胜出,真人秀如果会滑向对嘉宾的私生活过度曝光的深渊,这不仅涉及艺术创作的取舍,甚至可能涉及伦理以及法律问题。

1.4真人秀节目影响力增强

新媒体环境为真人秀节目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舞台。在同样体量的资金和团队支持条件下,制作真人秀节目相比于其他综艺类节目更容易找到赞助、获得话题、捧红明星、赢得收视。真人秀可以借助各种手段,从时间上非线性的展示节目内外始末、前因后果,从空间上展示人物不同场景下的真实反映,利用各种平台、渠道和媒介来间接呼应观众评论、明星互动。不夸张地说,正是新媒体环境的极速发展为原本不温不火、畏首畏尾的真人秀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

2 新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变化

真人秀节目的三个必备要素是人造情景、真实记录、时空自由。在新媒体环境下,人造情景的区别成为节目品牌性的标识,如《爸爸去哪儿》的野外生存,《爸爸回来了》的48小时家庭生活和《爱上超模》模特后台的矛盾与竞争。在多维时空中融入更多的信息,真人秀在新媒体的催生下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2.1制作专业化程度加深

真人秀节目要求对受邀嘉宾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记录,从而带来不可避免的高成本、高投入、高强度、大团队的特点,从前的电视台制作模式难以满足真正意义真人秀节目的要求。而新媒体环境带来了制作方式的多元化,网络自筹自制自播、台网联合,甚至众筹模式等带来制作的宽松、富裕、自由,物质条件的突破也会带来创作手法上更多尝试的可能。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的参与不仅与传统电视台形成竞争机制,而且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规避了限制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红线。

2.2节目由独立变嵌入

新媒体环境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节目不单是媒介中意愿表达、艺术展示的载体,更是商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后续商业行为的排头兵。比如由爱奇艺制作的《爱上超模》就由京东赞助模特服装,并且在京东网上商城销售模特在节目中穿着的服装。在主题契合、植入自然的前提下,这种嵌入并不让人反感和出戏,反而更加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观众自动选取有效信息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节目不仅嵌入商业链条,而且真人秀节目本身也成为整个品牌制作宣发的组成部分,变成话题培养皿。这直接导致在节目创作时,话题性人物的选择和任务的设定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如果没有“综艺感”和“艺能”在真人秀链条中的价值也是大打折扣的,而一个欠缺佳作的演员也可能因为跟儿女的搞笑互动而受到看官的疯狂追捧。

3 新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真”与“秀”比例失衡

随着真人秀节目制播的经验积累、竞争加剧,制作方和选手都已深谙游戏规则并积极适应,选手积极表现出节目需要的特点、优点,编导从浩瀚的素材中剪辑出鲜明的形象,但是对此观众却不甚买账,质疑真人秀全都是按照剧本表演的,选手都是在表演角色,选手抱怨编导剪辑失真,没有呈现出最完美最全面的自己,编导认为“每档节目都有一定的故事线、情感线和价值内核,节目组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剪辑,围绕某个点找素材,但并不意味着作假,而是把所有情节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也不是单纯追求戏剧冲突,更注重节目的完整性。否则节目也不会做得特别成功”。

对此不能矫枉过正,作为真人秀这种戏剧性和纪实性紧密结合的节目样态,过于放任自流的真实记录和过度策划的前期编剧都会导致节目的失败,对于编导前期的策划、编剧思维不仅不应该谈虎色变,而是应该正视这份工作的意义,充分将其专业化、精细化,只有在节目前期通过精准到位策划与执行,才能保证开机之后,选手按照设定的特定情境,由遇到的问题激发出真实、自然、难以抑制和掩饰的情绪反应,才算真正秀出了真人。

3.2模式跟风消耗迅速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真人秀节目基本上都购于国外,有些卫视和机构购买了版权,正式引进国外综艺节目模板,比如《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汉》《花样姐姐》等等,也有些卫视、机构举着原创的大旗,看似模仿借鉴实则赤裸剽窃其他成熟节目模式。激烈的竞争和跟风让人不得不担忧,中国庞大的电视综艺消费市场迅速消耗光了欧、美、日、韩多年来积累的成熟模式成果,如果海外模式购买殆尽,还能靠什么来支撑真人秀的庞大需求?

对此,爱奇艺网站自制的真人秀节目《爱上超模》给出了一个优秀的示范,同样是购买版权,做模特素人真人秀,但爱奇艺团队制作精良,严谨按照真人秀的“三要素一条件”制作执行,14个模特没有一个是当红明星,但是通过节目的打造,却扎扎实实培养起了自己的受众。这也给其他节目以启示,购买的版权如果精耕细作一样能有无法复制的品牌印记,不是消费明星而是制造明星,这或许才是节目的出路。

4 新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形态发展趋势

4.1窥私程度加剧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合法的范围内,真人秀会开拓出更多拍摄的可能。随着上过节目的明星大热,明星把真人秀作为展示自己,赢取关注的重要阵地,不仅欣然接受,并且慢慢开放如家人、家庭、个人习惯缺点等隐私,在新媒体时代的真人秀节目中,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明星的确可能成为综艺赢家。伴随着观众的收视期待和猎奇胃口的不断增大,明星晒了伴侣、晒了宝宝、晒了行李箱、下一步将把屏幕隐私的底线推向何处?有评论调侃说“等到观众口味日益吃重,真人秀创意江郎才尽的时候,难不成明星下一阶段就要开始秀整容、秀离婚、秀房事了?”

4.2类型扩展细化

在节目对象上,真人秀一时还不能脱离依赖明星的状况,在收视率和广告业绩的压力下,真人秀节目不会过早的走进平民化,而是继续利用明星或泛明星进行吸引。比如平民类竞技节目《老公看你的》因收视惨淡被叫停后,改版成明星版的《为她而战》就赢得了更高的收视和舆论热议度。现在随着各大综艺节目大量启用明星,平均每个真人秀都有5~8个知名度不等的大小明星参与,在此轮明星消费殆尽之前,素人真人秀不会是主流。

在节目内容上,真人秀也向综合性和专业性两个方向深化发展,综合了各种游戏、心里测验、技能学习等项目的《爸爸去哪儿》构建出了颇为丰满的结构内容,而《叮咯咙咚呛》以明星学戏曲为卖点,虽然制作上仍有不成熟,但是定位独特、角度新颖,是一次专业性真人秀的勇敢尝试。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而具体的艺术形式是其反映的途径和工具。现实生活中除了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等,还有各种各样或微妙或有趣的社会关系,此外,生活中还有户外运动、寻医问药、戏曲歌唱、恋爱结婚等方方面面的生活需求,每种关系和需求都可以成为真人秀提供素材。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身处的社会和生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发展成为综艺节目的主流,正是因为二者属性的高度契合。不难判断,借由二者相辅相成的互进关系,真人秀节目还将在新媒体发展的推动下迸发出更大潜能。

[1]王欢.差异性竞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突破口[J].新闻研究导刊,2015(3):29.

[2]吕逸涛.我国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的成长历程和前景预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42-43.

[3]徐逢璟.浅析国产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神话——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5(1):68-70.

[4]李星儒.真人秀节目:狂欢下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37-41.

G2

A

2096-0360(2016)16-0020-03

马 扬,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编导。

猜你喜欢

真人秀明星
谜语真人秀
明星猝死背后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扒一扒明星们的
调查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