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干部卸下怕犯错误的思想包袱

2016-07-15

公务员文萃 2016年7期
关键词:区分犯错误意志

用这三个“区分开来”甄别错误性质,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些错误是允许犯的错误,是在为改革开放、为发展“试错”。

在现实中,有部分干部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上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甚至存有少作为、不作为的现象。

一些这样的干部,一旦中央有重要精神和决定,表态都很积极,无不坚决拥护,可嘴上说得热热闹闹,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甚而下焉者,则是有的干部自己不作为不说,反倒是眼光时刻盯着戮力作为的干部,对勇于任事的干部背后闲言碎语、指指点点、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如果干事的干部工作中出了一点点差池,则是鼓噪而攻之,大加挞伐,横挑鼻子竖挑眼。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长期尸位素餐者反映强烈。

细究那些不作为的干部类型,大抵有三类,一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不会为,一是因为意志消沉而不愿为,一是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为。

对于那些由于能力欠缺而不能为的干部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对于那些因意志消沉而不愿为的干部,则需当头棒喝,猛击一掌,让他们幡然醒悟,迅速振作精神,以坚定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之中。

对于那些想作为而又怕犯错误的干部,则要切实为他们卸下思想包袱。

怕犯错误并不丢人。心有敬畏,行止才会有所节制。但是,如果过分害怕犯错误,干部就会成为“溜肩膀”,遇事绕着走,该拿的主意不敢拿,该承担的任务不敢承担,该推进的改革不敢推进,该解决的矛盾不敢解决,什么责任都一卸了之,什么事情都一拖了之。这不是人民和时代需要的工作状态。

春秋责备贤者。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干部要在各方面做出表率。怕犯错误是人之常情。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力度加大而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巨、各种矛盾又错综复杂的当下,有的干部怕犯错误,表面上看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本质上看则是不正确的。干工作就可能会有犯错误的风险,干的工作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不干工作少干工作似乎就可以避免这些风险;干工作出了问题,问责制度是硬的,而不干或少干工作的问责是软的;犯了错误,受了处分,本身就灰头土脸的,而发达的当代传媒,又会把所犯的工作错误的影响放大,乃至引发社会舆论场的关注。对于好面子的国人来说,这种物议情何以堪?这些可能是有心作为,但因害怕承担犯错误的后果而踌躇不前的内外因。

也因此,为想作为又忧心犯错误的干部卸掉思想包袱是一件重要的事。卸包袱关键在于把握好三个“区分开来”。这就是——

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用这三个“区分开来”辨别错误,更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些错误是不允许犯和不能犯的,犯了就是违纪违法,犯了这样的错误,就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其实,这也正是为想作为的干部大胆推进工作筑起了明确的底线。

干部卸掉了怕犯错误的思想包袱后,也不能鲁莽蛮干,仍要时刻把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规矩不能破,规划的科学性不能降,政务的公开性不能废,接受监督的制度不能破。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区分犯错误意志
完形乐园趣多多
智珠二则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区分“我”和“找”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观点集萃
区分
犯错误找家长
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