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理论述略

2016-07-14李月梅

学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陈望道

李月梅,陈 华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91)



《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理论述略

李月梅1,陈华2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书中从语辞使用的实际情形出发,对修辞基础类型予以划分,提出了“消极修辞”,并对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别和联系、消极修辞的纲领和标准做了论述,最后重申了“消极修辞”理论的重要理论地位。

关键词:陈望道;消极修辞;《修辞学发凡》;理论述略

陈华(197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市级优秀教师。

课题项目:河北师范大学第15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陈望道修辞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XJJG057)的阶段成果。

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缔造了现代修辞学的体系,为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张虹倩(2014)[1]探究了这一著作的版本问题,结论令人信服。《修辞学发凡·序言》指出:“书中既引古人文章为证,并及今时通用语言,不但可以为通文者之参考印证,而且可以为初学者之津梁。”[2]蔡宗阳(2011)[3]探究了《修辞学发凡》对台湾修辞学界的影响,从目次、内容等论析了《修辞学发凡》理论在台湾的弘扬及新的阐发。由此也可看出,学界对于这一修辞学巨著的重视。《发凡》观察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将修辞划分为三个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提出了“消极修辞”,并对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别和联系、消极修辞的纲领和标准做了论述。

一、《发凡》对修辞基础类型的划分

《发凡》在第三篇中论述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大修辞分野的区别与联系。陈望道在书中说道:“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等,使人一览便知道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其表达的法式是抽象的、概念的、理知的。”[4]“消极修辞”用于以记述为要旨的文章体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为目的,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5]

消极修辞讨论事实欲合实际,陈述理论欲见联系,是在语力追求上的抽象化追求,要使话语实现表达明白,达到使得收讯人不生分歧。“其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轨: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我们从事消极方面的修辞,都是循这常轨来做伸缩的功夫。”[6]

二、《发凡》对“消极修辞”的阐述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32)……中国现代修辞学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陈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所创立的以情境论(即语境论)、听读者中心论以及心境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修辞理论,对今后的中国修辞学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发凡》善于从常态角度诠释新生的理论,善于从普遍性中认识特殊性,借用类比手法展开对“消极修辞”的论述,分为“明确、通顺、平匀、稳顺”四端——“明确、通顺”为修辞的内容层面、“平匀、稳顺”为修辞的形式层面,指出了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表达标准。

“明确、通顺、平匀、稳顺”这四端的论述在文中各自成一节。《发凡》旁征博引,针对“消极修辞”四端的每一个要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一)保证意义明确

在内容层面上,关于如何实现“明确”,《发凡》指出:“努力的途径不外两途:第一力求内容本身上的明确;第二力求表出方式上的明确。”[7]

陈先生还进一步提出了提高修辞“明确”能力的方法,“写说者必当在未曾拿笔或开口的时候,先把自己意思的头绪理得极清楚;面面都想到,又复节节都认真,凡是力所能及一毫不肯放松,才是正当态度。”[8]要明确表达的方式,保证词义分明,词的关系分明,宾主地位分明,这样才有助于说写者使用恰当的语言,了解古文献中的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需要综合运用文字学、词汇学特别是修辞学的专业知识[9]。

(二)保证伦次通顺

“通顺”是关于“语言伦次”的,指不紊乱,不脱节,不龃龉,能够“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也就是通顺的话语。《发凡》以《红楼梦》(第一回)为例:“这里雨村且翻弄诗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插花儿……那甄家丫鬟掐了花儿,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瘠,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初读会认为作者将二人相见的场面描写得极为热闹,细想便能发现这些内容离奇脱节——雨村已经面向来人看呆,甄家丫头又如何窥得他后背宽厚?在甄家丫头慌乱中急忙转身的空当里,又何以将雨村打量个分明?《红楼梦》文笔扎实,刻画入骨,也被《非凡》拣选了其中的疏误,作为说明了“消极修辞”伦次通顺的重要性。

(三)保证词句平匀

《发凡》指出,要达到平匀,需要做到“平易而没有怪词僻句,匀称而没有夹杂或驳杂的弊病,读听者便不致多分心于形式,可以把整个心意聚注在内容上面。”[10]以《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为例:“安老爷合他彼此作过揖,便说道:‘冀儿乘老夫子的春风化雨……即愚夫妇也铭佩无既。’只听他打着一口的常州乡谈道:‘底样卧;底样卧!’”一问一答,系主客之间的恭维、客套说辞,一句常乡方言“底样卧”(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这说的什么话!”)词句怪癖,成了阅读的“拦路虎”。

(四)保证安排稳密

《发凡》论述“消极修辞”具有特色,引例丰富,归纳系统,阐述详明。要达到“稳顺”,需要“注意词句的安排,是否契合内容的需要。词句对于内容的需要,至少要有切境切机的稳和不盈不缩的密”[11]。以《红楼梦》(第十九回)为例:“(袭人)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来,……,扶着宝玉坐下,又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文中复用了多个“自己的”,似乎有违“稳顺”,而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连用三个“自己的”起到了强调作用,将袭人善于讨好主子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消极修辞”理论的重要理论地位的重申

修辞广泛应用于语言表达之中,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意义内容明确正是人际交流的本质要求,为此必定会有“消极修辞”的存在。《发凡》指出:“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无论是口头或书面,都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甲)记叙的境界(乙)表现的境界(丙)糅合的境界”[12]。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特定的题旨,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因具体目的不同,或是追求文辞优美,或是追求语言简练,造成修辞形式的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调适语辞增强表达效果。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即“消极修辞”是增强表达效果的起点。在此意义上,“消极修辞”具有普遍性意义,占据基础性地位,必定是先有“消极修辞”,再有“积极修辞”。从广义修辞视角来看,积极与消极主次分明,消极为基础,积极作润色,“积极修辞”的运用以“消极修辞”的实现为基础,在修辞运用中各占重要的地位。也正如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有了(《修辞学发凡》)这部书,修辞法上的问题差不多都已头头是道地解决了。”

参考文献:

[1]张虹倩.大江书铺《修辞学发凡》系列版本研究———基于副文本版权页与《正误表》的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4(2).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大江书铺,1932.

[3]蔡宗阳.《修辞学发凡》对台湾修辞学界的影响[J].当代修辞学,2011(1).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43.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3.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3.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4.

[8]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5.

[9]于峻嵘,郑振峰.辞的意味、音调、形貌——古文教学中的“修辞要素”研究[J].燕赵学术,2013(1).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2.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6.

[1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45.

[责任编辑张翼翔]

Summary of Negative Rhetoric in the Origin of Rhetoric(《修辞学发凡》)

LI Yue-mei1,CHEN Hua2
(1. College of Art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050024,China;2. Hebei Normal Uiversity Affiliated School,Shijiazhuang Hebei,050091,China)

Abscract:The Origin of Rhetoric(《修辞学发凡》)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Chinese rhetoric wrote by Mr. Chen Wangdao. The book starts from the rhetoric used in the actual situation,and classifies the basic type of rhetoric which proposes“negative rhetoric”. Mr. Chen Wangdao has expresse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rhetoric”and“aggressive rhetoric”. Besides,he also shows the platforms and standards of“negative rhetoric”. Finally,he reaffirms that the“negative rhetoric”the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rhetorical method.

Key words:Chen Wangdao;negative rhetoric;the Origin of Rhetoric;summary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1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42

作者简介:李月梅(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词汇与修辞。

猜你喜欢

陈望道
饰演陈望道 刘烨::要有“相信的力量”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信仰的味道(连载二)
吴士文与陈望道
陈望道退党原因
《陈望道全集》出版
《陈望道译文集》出版
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
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