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2016-07-14

中国市场 2016年47期
关键词:南通雕塑景观

陆 阳

(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景观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陆 阳

(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景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构成元素,是雕塑艺术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它区别于架上雕塑的属性是其凸显的公共性,景观建设始终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提升市民的审美品位。景观雕塑的创作、建设可以美化城市,为市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欣赏对象和情感交流平台。它与环境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因其造型艺术的本质使其在环境景观中担当重要的职责,往往是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视觉焦点。景观雕塑这一重要“角色”,不但起到传承文化、继承文化的作用,又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实生活与人文环境的再平衡。

景观雕塑;环境艺术;人文;审美

1 景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景观雕塑区别于架上雕塑,雕塑家对于后者有完全的话语权。架上雕塑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雕塑家在工作室里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创作,且最终作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给观者去鉴赏、感受,并不会受到过多外界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前者,景观雕塑,其本身的含义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它不能以艺术家太过于自我的表现方式呈现在普通大众的面前。

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公共空间”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公园、学校、广场、居民区、大街小巷等都是提供给民众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此交流,进行日常的文化休闲活动,它从诞生起本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运用成为了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当一件优秀且具有内涵的景观雕塑作品被置于公共空间中,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公共空间中,受到了人们的赏识,尤其是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就很容易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在世界上都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典范之作。

而环境艺术,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立刻联想到的绿色空间,也涵盖了科技。城市中,我们进入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而这些建筑属于环境艺术的主体,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景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城市环境中,不但与建筑同时置身于环境中,更起到一种传递思想、叙述事件的作用。还可提高城市整体环境的质量,提高城市的文化素养,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标识等,从而使整个环境达到一个更高的格调,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它不仅可以成为城市中的装饰与点缀,更多的是承载着人文使命,代表着民众的审美取向。设置此类雕塑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美化城市风貌,使之不让所有的城市都看上去那么千篇一律地程式化。在内容方面,可以贴近人们的生活,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或事件,需求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都影响着景观雕塑的类型变化。但最为重要的是使其成为一条“纽带”,将大自然、人造景观与人类透过景观雕塑相互了解、沟通。除此之外,景观雕塑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与建筑的互动、融合。作为共存于同一空间中的两者,我们在欣赏景观雕塑作品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所处的环境,周边的建筑、广场、这类大型公共空间,鉴赏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观察它与之形成了怎样的和谐共存关系。

2 景观雕塑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取向

景观雕塑有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从观者的感知切入,透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尽可能满足观者的审美心理需求。作品常借助周围景观或是某种寓意,触发观者的心理共鸣。就像纪念性雕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与感知。例如俄罗斯著名景观雕塑作品 《祖国·母亲》,它坐落于斯大林格勒(即现在的伏尔加格勒)城区北部的马马耶夫岗高地,建于1966年。雕塑重达8000吨,加之右手举起的宝剑连同底座高104米,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水泥雕塑。它的建成是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一座人物形象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母亲,愤怒的一脚向前,转身的动态,挥舞着手中的宝剑,一边怒喊着,好像在向自己的儿子发出“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的号召。当游人置身于雕塑下时,强有力的巨大体积给人一种震撼的感受,人物动态的张力展露无遗,却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任何的压力。雕塑内则有一部直通到雕塑肩部的电梯,这样的设计让人会联想到美国纽约港内的自由女神像,人们既可以远观,又可进入主体建筑内部,直升到顶,在一个高度上俯瞰周围的景色,她们都具备了很强功能性的现代设计元素。两者同为女性形象,这样的雕塑会让人感到亲切,铭记当年的那段历史。在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则有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群雕、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等。这些景观雕塑以其静态的展示、特殊的材质、肌理与造型与观者的视觉互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引发思考的目的。在大多数景观雕塑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寓意与象征,教育人们,鼓舞人们,给社会祝福与希望。

景观雕塑与受众对话和交流的功能,是由隐藏在外部形态结构中的内在文化含义决定的,即景观雕塑的人文内涵。是审美活动的升华,产生一系列“正”的能量,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这就需要景观雕塑的创作者,在创作雕塑作品过程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具有典型性、高度概括的人文要素包含其中,赋予景观雕塑应有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属性,使其雕塑具有多重意义,并依据观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心理情绪以及环境时空等因素而达到预期的审美、启迪、教育目标。使景观雕塑的建造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人文景观节点。

3 不同城市景观雕塑的特点及其作用

城市不仅作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带,也是文化的聚集地,代表着人类的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写照,同时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我国最近的二十多年,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出现了一大批景观雕塑,它们反映了一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科技、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格调、公共环境的内涵,可以说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这些公共雕塑作品存在于城市的各个方位,让人们去意会城市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文明追求。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该城坐落于长江口,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江海明珠”的美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市的景观雕塑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西被闸绿地、濠河风景区、南通博物馆与狼山风景名胜塑立的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名人。还有在著名高校里矗立的雕塑,如南通大学的孔子像、张謇、陶行知,体臣卫校的姜体臣、南丁格尔等耳熟能详的名人。无一不是在传播本院校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表明了南通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的关系。

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历史名人——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教育家。甲午战败,国将不国,为了实现救贫的抱负,1895年,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全力支持下,张謇筹措到50万两银子,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人为了纪念他,创作过很多雕塑,有的置于城市公共环境中,这其中就有位于濠河畔的《强国梦痕》巨型浮雕。该景观雕塑临水而建,让人们在饱览南通的水色美景的同时,还可近距离欣赏这组浮雕。从1899年的大生纱厂第一台机器到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第一所水利专门学校等都在展现着张謇先生那一代人的付出,为强国、为复兴而做出的种种事迹。还有的则放置于南通大学校园内,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后现代文明的基础,大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最好的象征,与周边景观形成很好的互通性。

再来看看四川成都,三国时期蜀汉的国都。说到成都,不仅会联想到“大熊猫”“麻将”“火锅”这些关键词。这里有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位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据考证可以将时间推回4800年前。青铜铸造的面具、神树、青铜人像这些代表着三星堆的雕塑无一不是我们熟知的。之所以有了如此伟大的发现,成都的很多地方都涌现出一批以三星堆青铜雕塑为元素的景观雕塑,多置于城市中的景观带、广场这类公共空间中。这正是以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为铺垫,充分展现出成都这座悠久历史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来到四川雅安,这里自古有“雨城”之称,城市好似一幅山水画,碧水青山环绕其间,甚是美矣。雅安出好茶,名山一带尽是茶树,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很适合茶树生长,所生长出的茶叶质量非常好。雅安的茶马古道雕塑群正是描绘了当地这一特色,就像史诗般呈现在我们面前,带我们回到唐朝,重述那段东方文化走向西方的渊源历史,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生动地展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时至今日,茶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该雕塑群平均高度2.5米左右,由人物以及马匹的造型组成,写实手法塑造,玻璃钢着色仿铜效果,整个景观带位于康藏路上(国道318线),是成都途经雅安前往康定以及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三岔路中心绿地,且旁有面积较大的空旷地,供来往车辆在此停车休息、驻足、观赏。视野开阔,更是驴友以及摄影爱好者们的必经之地。该路段建成通车至今,大量的游客途经此地,驻足于此,无不对这组群雕产生极强的观赏欲望。正是因为其叙述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雕塑独特的塑造手法。

4 对景观雕塑品质的思考

作为功能性极强的景观雕塑,在如今的中国正值可以飞速前进的时机,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景观雕塑不断涌现,我们在保护和运用好传统雕塑的同时,更应该研究如何将景观雕塑恰如其分地融入我们的城市中去。一件品质较高的景观雕塑必定有其思想内涵、文化底蕴以及深切的感悟。艺术家对城市历史、城市风貌、文化特色、民俗等各方面都应做到详细的了解,做到综合化考虑。城市环境的变化对于雕塑的存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要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出发,更要将它们很好地进行融合,符合本地域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推出一批典型的,代表着城市特色的优秀作品,避免将那些没品的“视觉垃圾”引入公众的视线。好的景观雕塑作品应该是成熟的,且具有思想内涵的,在与环境充分协调的前提下,利用雕塑本身独特的工艺与材料特质体现另一种艺术观念,美化城市,为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1]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雕塑杂志社.中国雕塑年鉴[C].中国雕塑,2013(6).

10.13939/j.cnki.zgsc.2016.47.180

陆阳(1985—),男,汉族,江苏南通人,艺术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雕塑艺术,景观雕塑。

猜你喜欢

南通雕塑景观
巨型雕塑
景观别墅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火山塑造景观
南通职业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