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在安置房建设中的应用

2016-07-14,曾

中国市场 2016年47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优势政府

张 强 ,曾 霄

(1.上海师范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PPP模式在安置房建设中的应用

张 强1,曾 霄2

(1.上海师范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近年来,PPP模式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大量安置房工程拟采用PPP模式建设。文章以某市安置房建设项目为例,综合分析了安置房建设采用PPP模式的特点、背景及其在安置房建设中展现的各种优势,强调了其创新方式带来的各方面积极效益,在为本项目提供合理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安置房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提供了有效参考。

公私合营(PPP);安置房建设;基础设施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优势与效益越来越明显。二者合作,取长补短,将资源效益最大化,达到双赢。与此同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PPP模式得到了创新与发展。本文通过将PPP模式应用于安置房建设的案例,对此类PPP模式的应用进行阐述,为其他项目使用此类PPP模式提供参考。

2 PPP模式概述

所谓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是一种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和民间营利性企业、非营利性企业为完成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由各参与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形式。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或者为了提供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基于特许权协议,双方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实施更为优异的结果。[1]

3 PPP模式在安置房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3.1 项目简介

某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现有六项安置房建设项目待建,规划占地面积约36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配套道路6200米,概算总投资约23亿元。

3.2 PPP模式的应用背景

当前,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范围内拆迁农户约12000余人,其中部分农户已拆迁多年无法安置,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已迫在眉睫。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贯彻实施后,政府性工程面临资金紧缺的严峻局面,为缓解项目建设与资金筹集的矛盾,根据近期国家政策导向及园区实际情况,拟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实施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安置房建设项目。

3.3 实施方案

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标人合资组建项目公司,其中:投资人出资95%,该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5%。

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投资收益及资金折现费约为7.5亿元,政府付费共计约30.5亿元。PPP项目建设合作期限不得低于10年。

该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主体向项目公司支付投资收益,年投资收益率不超过8%;为保障项目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市人民政府再按项目公司实际到账资金以不高于年6%资金折现率支付项目公司资金折现费。

其中,该项目还款来源为:项目建成后,共有商业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按目前市场价约1.2 万/平方米,可为本项目创造收益约 30000万元;同时,为保证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拟在项目合作期限内将该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配置商住用地1200亩(评估价约300万元/亩,扣除征地成本,土地净收益约250万元/亩,收益额约3亿万元)分批出让,作为政府付费资金来源。两项收益共计约3.3亿万元,可以覆盖项目总投资及投资回报。

4 实施PPP模式在安置房建设中的优势

使用PPP模式进行此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合作有以下优势。

4.1 缓解财政压力

以公私合作为核心的PPP模式,将政府从建设保障房面临的巨大资金困境中解放出来。虽然资金来源从单一政府转变为了主要为社会资本,但是政府仍在保障房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既可以在房屋建设上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缓解政府的压力。[2]

4.2 有效规避风险

投资人在PPP项目初期就分担政府风险,有利于风险承担的最小化。双方在承担不同责任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职能与优势,承担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政府利用其强大的公信力承担由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生命力及其所拥有的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来控制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不可抗力的因素则由双方共同承担。[3]这样,强强联手的抗风险能力就比单独任何一方高得多。

4.3 创新政府职能

政府不再像从前一样全面承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而是从劳动者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这样的角色转换,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减少对市场干预的方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体制改革。[4]

4.4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安置房建设本属于公共服务,它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与PPP模式的契合性。在合作中,将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投资人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政府发挥其职能优势,投资人发挥项目运营优势,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本与时间,以期收获最高品质的服务,从而达到合作共赢。[5]

4.5 缩短项目耗时,提升社会效益

相较于传统的PPP模式的应用,此类安置房建设中的PPP模式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利用转移居民所空出的增值土地进行拍卖,相较于出租房屋更加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项目的时耗,使得时间效益得到了提升。将空置土地进行拍卖也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避免了土地闲置现象的出现,合理有效地将空间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居民也可以第一时间享受安置房的良好待遇。群众安居得到了保障,安置房的社会效益也就有了空前的飞跃,这对社会稳定有百利而无一害。

5 结 论

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以PPP模式为核心的安置房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为PPP模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项目实施方面,它不仅有利于消除费用超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也能有效避免项目完成风险和资金风险;在公共服务方面,它取长补短,致力于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政府职能方面,它有助于转换政府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财政压力;在城市发展方面,它保证了地方财政税收,实现了地方经济增长,因此也加快了该市城市化进程。

[1]石鸿楠.土地储备项目PPP模式可行性初探[J].天津经济,2015(9):47-49.

[2]周雪峰.保障性住房PPP融资模式研究——以河南为例[J].建筑经济,2015(1):91-94.

[3]赵昱,许浩磊,赵宇.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PPP模式的应用[J].辽宁经济,2015(7):48-49.

[4]鞠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PPP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6(12):27-28.

[5]楼望赟.保障性安居工程PPP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J].经营与管理,2016(8):134-137.

10.13939/j.cnki.zgsc.2016.47.143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优势政府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矮的优势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画与话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