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7-14王延福

中国市场 2016年47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王延福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青海 海东 810700)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延福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青海 海东 810700)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越发重要。文章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归纳了培养兴趣的互动性、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应分有趣、乐趣、情趣和志趣四步走的策略,提倡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学习兴趣

1 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1]。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进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等教育理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变“传知识”为“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走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些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赫尔巴特就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心理活动中顺利进行,即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因此要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就需要发挥兴趣的作用。

2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

2.1 互动性原则

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里的互动性不仅表现在校园内师生、生生互动上,还要着手于校内和校外的互动。地理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如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植物园、动物园、科研所、社区、工厂等进一步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和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2]

2.2 差异性原则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人,虽然有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不相同,使得个体的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3]。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实施兴趣培养时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必要时还要兼顾个体,因人施教。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个性,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即使是兴趣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

2.3 发展性原则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现在不感兴趣的事物未必将来也不感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时,兴趣也无从谈起。如果了解并认识到其优点,兴趣就易于激发。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一样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趣的培养过程或许艰难、漫长,但要相信只要运用得法,兴趣是会被激发的。

3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兴趣可分为有趣、乐趣、情趣、志趣这几等层次。有趣是暂时的,情趣和志趣才是稳定持久的。不能只把有趣当作兴趣的全部,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把有趣上升到志趣的层面,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3.1 利用地理现象、事物的丰富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地理的有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会、学懂知识的先导,也是唤起学生情绪和激情的重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中蕴藏着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例如沙漠中的水不是天上降的,而是地下凝结的;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也能欣赏热带风光;在沙漠中能见到奇妙的海市蜃楼;在热带草原上有面包树,树干里装的都是水;四季如夏的热带雨林里有根如块状的高大乔木;等等。奇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趣的,而不仅仅是书本中枯燥的理论原理。

3.2 利用地理因果推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地理奇观诱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但这只是停留在因猎奇而引起的暂时兴趣上,如果不能较好地解释其中的奥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热情将会很快冷却。因此就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联系地理知识与方法,不断地探索揭密,从而感受地理知识与方法的巨大威力,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4]

地理就在身边,往往在习以为常的地理现象中隐藏着深奥的地理知识。例如:为什么天总是蓝的;为什么是午后两点气温最高,而不是正午;为什么吐鲁番的瓜果是最甜的;为什么瑞雪可以兆丰年;为什么巴山总是夜雨多;为什么美洲和非洲的轮廓会相互吻合;为什么冰岛“不冰”;等等。这些现象常见不怪,但究其原因,能真正明了其间奥秘的人却极少,如果地理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与方法较完美地解释其原理,无疑可以让学生产生平凡中见奇特的心理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逐步指导下,使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最终达到主动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3 利用地理的美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趣

地理学科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因素,地理美广为人们所欣赏。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竭的宝库。夜幕降临时,漆黑的苍穹划过一颗闪耀的流星;广阔的草原上,一群群的绵羊犹如雪白的棉花点缀其间;在人文地理方面,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然基底上烙下了人类的痕迹。蜿蜒起伏于山峦间的万里长城,岿然屹立于沙漠的金字塔;等等。教师生动地讲授这些大自然美的事物、人类的伟大结晶,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陶冶其高尚情操,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4 利用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运用活动教学法,树立学生的志趣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而做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

活动教学法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的学生主体为主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地球运动和太阳辐射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太阳能热水器”的案例,让学生探究、摸索、揭示其中的原理。最后正确摆放热水器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热水器的功能。通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而享受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转化为学习地理的志趣,树立学好地理的志向。

4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手段

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运用多种手段,例如地理实验、社会实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即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精彩的动画和同步的声像,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课件,使极为抽象的地球知识形象化,动画效果不仅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全过程,而且使一些生涩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减少了学习的困难,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比常规教学更为丰富、直观、互动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学生会因此受到感官上的新异刺激,减少学习的困难而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甚至被学生确立为永久的兴趣,形成终身的爱好和志愿。但要注意多媒体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

5 结 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甚至能为人生历程奠定基础。”保持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主题,贯穿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始终。要实现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就需要教师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全新的地理教学理念,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不断诱发、发展和升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冯丽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69.

[2]谭丽红.改革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J].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3):78-79.

[3]张沛云,孙义和.从教育心理浅论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1998(4):130-132.

[4]袁书琪.地理学习兴趣[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39.

10.13939/j.cnki.zgsc.2016.47.135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