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思考

2016-07-14李胜平

中国市场 2016年47期
关键词:领导法治干部

李胜平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



新形势下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思考

李胜平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切实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法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要从影响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能力;基层领导干部

当前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基层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法治能力的高低,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事关地方的和谐稳定,其影响十分深远,新形势下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1 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状探析

1.1 成效及表现

①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高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学法懂法对于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把具备相应法治能力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②领导干部的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断充实,法律意识逐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铜陵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基层领导干部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此过程中,许多基层领导干部深切感到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从而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训练依法办事的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③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增强。随着我国立法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内外监督机制作用逐步发挥,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铜陵市领导干部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及实际操作运用能力有所增强。④逐步健全的相关制度为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制约机制。

1.2 存在问题及原因

①人治思维影响未完全消除,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依然存在偏差。从历史上看,法律始终处于封建王权之下,形成了极端的权力意识。法律一直被当作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存在,还没有内化为人们的信仰和思维的惯性,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实践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理解法治本质,“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仍在起作用,依然有较大的市场。②对法治实施现状普遍不满意,对法治建设前景信心不足。尽管在中国依法治国道路选择上,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表示赞同,但对我国法治实施现状普遍不满意,对法治建设前景信心不足。这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反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现行法律运行中存在缺陷。尽管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建设,相关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从现状和实际效果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操作性有限,执行力不强,公信力不高,法律体系的内在矛盾消融了其公正和效率,现行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不理想状态,对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转轨变型期,法治与人治方式并存,很多时候人治依然占上风,特别是在一些信访维稳问题上,往往还是靠领导重视才能解决,客观上助长了“信访不信法”的社会风气,也打击了包括基层领导干部在内的社会各方人士对法治的信心。③基层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容易受外在因素干扰,难以坚持法治原则。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在权力结构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在权与法的冲突中,更易于屈从权势压力。放弃法治原则,呈现理论与实践割裂,思想与行为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与现行的人事制度、政绩考核以及相关制度运行体制机制都有关系。

2 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对策思考

2.1 国家层面

(1)把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作为硬要求,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制度建设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培训力度。结合“七五”普法活动,以全体公民为基础,以党员干部为关键,以各级领导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贯彻法治精神。关键是要真正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形成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权威。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等国家干部培训机构应建立干部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将法治能力的培养作为干部培训的必备内容。

(2)把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干部奖惩的硬约束,加强监督与问责。强化执法监督与责任追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杜绝领导干部违法行政的保障。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建立健全保证行政执法公正透明、监督制约权力滥用的制度和程序规则,强化对违法行为的监管与处罚。

(3)把依法履职能力作为选贤任能的硬标准,完善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与当前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的考核侧重于经济社会各项具体发展指标,对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具备及实际运用效果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关衡量和评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应当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工作实绩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从而激发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动力。

2.2 个人层面

(1)强化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基层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去决策、处理、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紧迫感,消除传统“人治”思想余孽,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自觉提高自身法治能力。其次要加强法治学习。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能力,必须加强法治方面的学习培训,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基本法理原则,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才能形成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成为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最后要强化法治信仰。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对法治的认同和自信,把法治自信化为一种信念,切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2)注重法治实践,坚守法治底线。提高法治能力的目的是为了实际运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引导民众依法表达诉求,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要有执着坚守之心。坚持内心崇尚法治、行动践行法治。在任何时候、干任何事情都以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尺和行为准绳,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2.3 社会层面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原因,在我国,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法治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这也是影响现阶段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构建提高法治能力的制度保障,树立全社会的法治信仰:一是要强化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形成倒逼机制;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特别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文化精神,使法治、诚信、效率、公平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价值;三是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良性互动,促进领导干部提高自身法治能力。

[1]徐汉明.强化法治思维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J].政策,2015(3):18-21.

[2]汪火良.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整体性[J].党政干部论坛,2016(2):43-45.

10.13939/j.cnki.zgsc.2016.47.130

李胜平(1971—),女,安徽桐城人,法学士,中共铜陵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民法学。

猜你喜欢

领导法治干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