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苗绣艺术语言探析

2016-07-14龙惠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558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苗绣黔东南苗族

龙惠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558000)

黔东南苗绣艺术语言探析

龙惠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558000)

中国刺绣渊源流长,黔东南苗族刺绣在民间刺绣中又独树一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我们诠释了苗族独有的文化内涵、古风遗俗、审美情趣和社会发展轨迹。苗绣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向全人类散发着幽远的芬芳。

苗族;刺绣;艺术语言

苗族刺绣伴随着服饰发生、发展,是苗族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还与服饰的款式、配饰、头式、发饰共同构成苗族各支系的服饰特征,成为区别不同支系的外形标志。苗族刺绣发展到今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美的表现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载体。苗族刺绣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造型独特、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形态自然,体现了苗族原始、朴实、典雅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语言。

一、象征性的艺术语言

苗族在漫长的岁月里靠着传说、舞蹈、刺绣等形式向后辈们传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知识、生活理想。苗族刺绣中的每一种动植物都来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每一个图案纹样都有着它独有的象征意义。

1.历史象征

在黔东南,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名叫“兰娟”的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往南迁徙时,就用在衣服上绣彩线的方式记录整个南迁过程。她在自己的左衣袖口绣上一条黄线表示过了黄河;过长江时,又在右衣袖口绣上一条蓝线;到了洞庭湖,她又在胸前绣了一个湖泊形状的图案。兰娟带着同胞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最后在武陵山区定居时,衣服上的图案纹样已经从衣领一直绣到裤脚,记录着整个南迁历程。兰娟按照她所记录的符号,用各种彩线重新刺绣缝制成一件非常漂亮的衣裳,从此,苗族姑娘纷纷上门向兰娟学习刺绣和缝制的技巧,并将此衣命名为“兰娟衣”,作为苗族姑娘出嫁的嫁妆。传说虽已无从考证,但“兰娟衣”却实实在在存在,在今天的黔东南苗族聚居区,苗族姑娘们还特别喜欢穿着这种从衣领到裤脚都绣着图案纹样的“兰娟衣”。这些服饰上的几何图案纹样样式固定、世代相传,记载着他们部落的迁徙史,象征着他们古老而美丽的家乡。

2.祖先象征

在黔东南苗绣中,除了抽象性的几何图案纹样,还有具象性的动植物图案纹样,例如,蝴蝶、龙、牛、鸡、鸟、狗、桃、石榴、葫芦等。这些图案纹样不只是单纯的代表某种动植物,还具有强烈的祖先象征意义。

在黔东南,蝴蝶被苗族奉为始祖。传说枫树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又生了十二个蛋,分别孵化出苗族的祖公姜央和雷公,还有龙、牛、虎、蛇、蜈蚣等十二兄弟。雷公处处与大家为敌,非常可恶,龙、牛、虎等其他十个兄弟就帮助姜央作战打败了雷公,保留了人种得以繁衍后代。

龙作为苗族始祖之一,形象被长久的保留了下来。苗族对龙的认识和崇拜与汉族有所不同,苗族从不认为龙为皇家独有,在苗族看来,龙是生在民间的,与权势无关,它是吉祥的象征,能赐雨水、保寨安民、救助百姓、还能送子。

苗族在服饰和生活寝具上绣上这些具有祖先象征意义的图案纹样,表现出对祖先的崇敬。

3.文字象征

传说苗族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由于战争、灾害、迁徙的原因逐渐失传。从现在的苗绣纹样中,我们隐约还能感受到苗族文字的魅力,

较为常见的有“◇、□、○、+、S、E、﹟、X、Z、回、凸”等形状。这些纹样都有着强烈的文字象征意义,如:“◇”和“□”纹样代表田园、“凸”纹样代表房屋、“Z”纹样代表江河,虽然看上去没有今天的文字那么具体,但各式的几何抽象型纹样象文字一样在苗绣中诠释着苗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状态、,发展历程。这些纹样基本成定式,一般不得随意更改,世代相传,沿用至今。

二、装饰性的艺术语言

苗族妇女在刺绣时都会以剪纸作底样,有时也会信手绣来,无论是哪种手法,苗绣中的图案都好似一副完整的装饰画,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极富装饰性。

1.饱满和谐的构图

苗族妇女们没有专门学习过绘画的构图,但苗绣的构图却以对称形式居多,无论是图案、色彩都会呈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铺开,苗绣中的花草、鱼虫都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不受自然形态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饱满、丰富、稠密的视觉效果,这一点非常符合苗族追求圆满的心理。对称的构图给人平衡、稳定之感,再辅以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就更显丰富多样了。适合纹样就是单独纹样,主要以大圆形为主,不再向周边延伸扩展图案;二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组合,首尾相接,向两边延伸扩展的图案;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纹样四面相连,向四边延伸扩展的图案。在苗绣中运用最多的是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给人一种饱满、和谐之美。

2.夸张丰富的造型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苗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刺绣图案造型,这些造型题材广泛、内容繁多,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观、风俗习惯、动物植物都尽在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以人物造型为主题,有“姜央造人”“姜央变月”“姜央射日”“姜央兄妹成亲”“蝴蝶妈妈”“螺蛳媳妇”“务么细”“训牛的人”“训象的人”“骑龙的人”“骑牛的人”等;以动物造型为母题的纹样相当突出,有龙、鸟、牛、虎、蛇、狗、猫、鸡、鱼、虾、蚕、蝙蝠、蜈蚣、锦鸡、喜鹊、蜜蜂、蝴蝶、蛾、穿山甲、猫头鹰、龟等;以植物为花卉为主题的纹样也同样多彩,有石榴花、桃花、李花、牡丹花、刺梨花、油桐花、猪蹄花、芍药花等,还有棉花状花朵和较为意象的山形花、井田花、迁徙花等;造型变化多样,举不胜数。

苗族妇女凭借平日生产劳作中对大自然的观察,结合她们自身对生活的感悟,打破了传统自然物的形态,在造型上对其大胆的夸张变形,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无穷的创造力。例如:龙的变化就有十余种之多,出现较多的是人头龙、鸟头龙、牛头龙、鱼身龙、牛身龙、蚕身龙、马尾龙、秃尾龙等。再如:鱼的形象就被大胆的夸张为头圆、眼睛大、嘴巴小、身体肥大,形象生动可爱、富有灵气。此外,还有蝴蝶变人、蜈蚣变狗、花变龙等。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形象,丰富着苗绣图案,也丰富着苗族妇女的内心世界,寄予着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3.绚丽醇厚的色彩

苗族刺绣大致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也相对单一,给人朴素、大方、典雅、凝重的感觉,这类绣片多用在腰带和服饰配件上。彩色绣以七彩丝线混合运用,刺绣手法也以多种结合,色彩艳丽,给人醇厚之感,色彩多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辅以深黄、深蓝、深绿、橙黄、淡绿、紫红、粉红等色彩,加之稠密的花纹,色彩更显浓艳、富丽。在黔东南,服装尚青黑色,苗族妇女喜爱用蓝、绿、浅黄色刺绣纹样;苗族姑娘喜爱大红作底,再绣上大片的绿色花卉,绿色中又有淡绿、中绿、草绿、深绿、墨绿之分,或是反之以绿色为底,配上各种明度和纯度的红色系列,这种互补色的搭配层次感极强,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三、原始性的艺术语言

黔东南苗族长期生活在偏远山区,生产生活较为封闭和保守,在他们的社会中还保留着许多原始思维的遗迹,苗族刺绣在艺术形态上有着与原始艺术同样的特质,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原始性,体现了原始艺术的文化内涵。

1.巫术信仰

黔东南苗族虔信巫术,认为巫术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祭鬼、神明裁判等,苗族刺绣中任然残留着原始巫术文化的遗迹。在黔东南有一项盛大的祭祀活动——招龙,每隔12年就要举行一次。苗族的神话传说和习俗观念认为龙是最大的神,他们有时对龙、牛的区分不是很明确,“招龙”主要是招“水牛龙”,民间传说黔东南苗族的祖先蚩尤在战败后沉入水中变成“水牛龙”,“招龙”也就是招祖先神。在祭祀活动中,苗民头戴大牛角,身穿绣有各种花纹的服装,将自己装扮成祖先的模样,想以此与祖先的神灵沟通,得到祖先的庇佑和获得祖先的超然能力。这种巫术中的祖先神力与苗族刺绣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影响着苗族妇女在刺绣中的创作思维。

2.自然崇拜

黔东南苗族不信佛教,自然崇拜是黔东南苗族最原始的宗教信仰,表现为“世间万物都有灵性”,他们对世间的自然现象和奇形的自然物如太阳、月亮、风、雨、雷、高山、大树、岩洞、怪石等无法作科学合理的解释,就将它们归结为一种神性或鬼性,继而就有了太阳神、月亮神、风神、雨神等。因此,世间万物都有灵性的观念在黔东南苗族地区很是盛行,影响也颇深。

黔东南村落里的老人很流行给家中的小孩请岩妈。“岩妈”是一块巨大的神石,从神石上削点粉末回家敬供就能保佑小孩平安无事、健康成长。神石与小孩健康从本质上并无直接联系,但在苗族心里,神石能够千年不变定是具有超然的神力,只要虔诚的供奉与崇拜,神石就会将这种超然力传送给小孩,从而获得平平安安、健康成长。这种“万物有神论”对苗绣题材起着推动的作用,使其更丰富、更多样。

3.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各地少数民族都具有的一种普遍观念,普遍认为氏族、家庭、民族的发展都必须以人口繁衍、人丁兴旺为基础,黔东南苗绣中大量的遗留着生殖崇拜的痕迹。从这个角度看,苗绣中体现得最多是蝴蝶和鱼,借助艺术造型来体现对生命、生殖的追求和企盼。

传说枫树生了蝴蝶,蝴蝶又生了十二个蛋,蝴蝶没有能力孵化,便请姬宇鸟帮忙孵化,最后一个蛋就孵化出苗族的始祖姜央,才有了苗族。在苗绣中常看到蝴蝶造型的框架里还有其他动物、植物、意象的人,也有“人面蝶身”“蝶翼人身”的图案,都是苗族对蝴蝶强大的生殖力崇拜的体现。除了蝴蝶,鱼在苗绣中也是这一主题的表现。“鱼”与“余”相通,有不绝之意,鱼肚子大、产卵多,象征生殖高产。植物中石榴、葫芦、桃也有开花结果、高产、多子的寓意。强大的生殖能力是苗族所期盼的,苗族妇女将绣有这些生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图案的服饰穿戴在自己身上,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这样强大的生殖力,为家庭多多孕育后代。

综所上述,黔东南苗族刺绣扎根于黔东南这片深厚的土壤,深受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的影响,体现了民间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自身独特而又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贵州民间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它造型生动夸张、色彩绚丽强烈、构图饱满和谐、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是苗族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它就像一部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成为研究苗族民俗文化、社会衍变以及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奏响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乐章。

[1]钟涛.苗绣苗锦[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3]马学良,今旦译.苗族史诗[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苗绣黔东南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遇见黔东南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诗书画苑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