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发展

2016-07-14健,肖

运动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发展

王 健,肖 楠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发展

王健,肖楠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本文从社会体育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作用3个方面入手,论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情况,揭示了社会体育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现代化;社会体育;发展

1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社会体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迅猛发展,科技和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全面的转型与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尤其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闲暇时间的充足,大家更愿意通过多样的体育锻炼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为时尚和多样。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供应,消耗多余的脂肪,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尤其对改善现代人免疫系统低下、消化系统不良、内分泌系统失调等症状有根本性的功效。同时,体育锻炼也可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构建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结构,提高审美意识,丰富内心情感。通过社会体育活动,还可以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建立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氛围。因此,社会体育活动无论从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保健功能,尤其是对培养关心他人、对社区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发展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物质与意识运动,其形成与发展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国特有的养生思想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我国人民的心中,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西方社会体育文化的传入也逐渐改变着现代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如何在传统文化价值与西方文化相互接触与交融中赋予社会体育新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体育面临的新挑战。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大众体育的兴起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社会体育开始挣脱因循守旧的模式,树立新的体育文化思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进行艰难的转换,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完全摆脱落后的体育意识观念和落后的社会思想文化中完成。可见,社会体育在深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2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2.1客观因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经济基本行情下,个人经济收入情况与社会体育市场发展程度制约着个人社会体育的消费能力,这也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发展较为滞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制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体育同样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作为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体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国家政治制度也决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体育权利有多大。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社会体育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为人民服务和动员广泛参与的人民性。当然,社会体育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多方面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只有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推进才能构筑社会体育的文化氛围,为社会体育培养专业人才做准备,为社会体育现代化奠定基础。此外,社会体育管理层面与社会体育的个体参与层面也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的定位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我国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停留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上,对于社会体育的管理与推广不够重视,社会体育在体育管理中处于一个不恰当的实际位置。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才将体育的工作重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社会体育。由此开始,社会体育资源无论在人力、物力、信息等方面才真正有所投入,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开始提高,并培养了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推动社会体育各项工作发展的主力军。社会体育在大环境中被广泛宣传和推广,并进入人民的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体育活动开始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必然继续促进社会体育的消费,带动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2主观因素

个人进入社会后,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及学习会形成一定的个体价值观念,其价值观念引发个人对满足需要条件的追求,从而形成群体性对条件的追求。可见,社会体育活动是在满足个人社会需求和群体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于是,社会体育的发展便由个人到群体、松散到集中、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由于人对社会的需求是无限的,这促使社会体育向着更高层次不断发展,以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基础上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当然,人只有具备了参与体育的条件,才有可能从事社会体育活动。因此,家庭成长环境、个人受教育程度对体育条件的形成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一般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社会体育活动的进行;但如果家庭关系过于紧张、家庭教育观念畸形则会阻碍个体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并且,个体如果在青年时期接受较为完整、系统的价值观教育,会产生对个人生活进行探讨的强烈愿望,并能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也是形成参与社会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文化传统对于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间接的。中华民族重群体、重权威、重统一的文化特质使社会体育活动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中国民众习惯了在有组织、有群体的情况下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而在西方国家,由于较为开放的社会文化,民众进行社会体育活动自发性较强。因此,与西方社会体育相比,我国的社会体育因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和个人文化理念的不统一,社会体育发展存在弊端,社会化道路发展较缓,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3 让社会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3.1将社会体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体育运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切实将社会体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项。将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规划,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结合起来,在坚持全民健身原则的前提下,把社会体育工作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一项内容,使原有的社会体育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3.2建立健全社会体育管理制度

社会体育管理涉及人员、财务、物质、信息和相关社会问题的处理,为了保证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社会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可能对社会体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进行干涉和指导。社会体育管理包含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但主要是对社会体育人员、社会体育财务和社会体育物质信息的管理。对社会体育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考核,尽量选择有一定体育基础和技能、有强烈责任心、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员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善于发现和考察人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社会体育财务的管理要广开门路、筹措资金,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科学、合理地制订开支计划、遵循正确的分配原则,保障资金有计划、科学、合理地使用;社会体育物质与信息的管理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改善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和经营模式,开展多门类的服务,保养和维护社会体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搜集与传播利于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信息,创建中国群众体育信息系统,逐步培养一批懂外语、会管理的信息人才。

3.3加强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

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揭示并探索社会体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途径与手段,对进一步研究社会体育管理、制定社会体育计划规划和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体育的研究,要符合科学研究的辩证方法和逻辑方法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多渠道地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利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社会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科学、合理、快速地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2 ]蒋晓伟.论社会管理社会化[ 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1):53-58.

G812.0

A

1674-151X(2016)05-12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70

投稿日期:2016-04-27

王健(1964—),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