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2016-07-14陈忠旭

运动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课程设计

陈忠旭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陈忠旭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这一角度,阐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设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而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着目标的实现。为了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体育教育事业也在进行不断地改革,不同地区取得的成效不一样,当中仍然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时量少,教学内容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得不扩增学科知识的总量来满足社会需要,但学生学习的课时有限,要扩增知识类别就不得不减少各类课程的时量。这种设置方案本身是合理可行的,各个学校也在朝着这一方面做努力,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问题出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过于追求所教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所讲授的学科知识繁、难、全,弄得学生难以消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量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明显。

1.2术科课程设置低于市场需求

术科课程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术科课程的设置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技能,这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影响。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增加,需求层次也不断上升,不再局限于健美操、三大球、游泳、武术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出现的问题就是普通术科课程基本设置,但是像高尔夫、攀岩、跳伞等一些更为高端的课程很少有,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就业。

1.3实践课程比重低

各个学校都在高呼培养应用型人才,却没能真正将实践问题解决,没能做到文化课程与课外实践的合理对接。国外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安排集中教育实习的时间大概是20~27周,而中国普遍是8~12周,实践课程比重过低,学生将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会较少,在校学习的技能也得不到深化。其次是实践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户外活动包括一些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一些专项技能的练习,很少开展校外实践,把学生都限制在校园里,减少了他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1.4必修课、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不合理

或许是考虑的教育成本,包括教师资源、硬件设施、教育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更倾向于集中教学,必修课设置的比较多,选修课设置的比较少,学生很难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来选择课程,难以实现个性化,这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同时,选修课程比例偏低也不能凸显学生学习项目的专业性,大家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选修课程又设置的比较少,专业特性难以得到发挥也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1.5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情况来看,教学的方向还是以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为主渠道,缺少向多领域扩展的考虑。因此,却忽略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学校的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根本难以容纳如此多的师资力量,那这些体育毕业生该怎么办?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普遍存在一条清晰的学科知识传授和运动技能教学的主线,偏重于体育项目的复制,忽略了健身、休闲项目的开发和创新。整个课程体系还不尽合理,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多方面需求。课程的设置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2 改进建议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知识,就必须要在整合课程资源,精炼教材内容,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做一些努力。教师在讲授内容时把控好难易度,不能过于追求难、全,也不能倾向泛而不精;要对课程进行深刻分析,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深入讲解,实用性不强的就简单了解,掌握皮毛即可,有的甚至可以放弃;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的反应,一些难度大的课程多花时间多讲几遍,简单的知识就一次带过;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适当丰富课堂形式,多互动、多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2.2 增设术科课程,迎合市场需求

就业问题向来都是毕业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学校在做课程设置前应做好市场调研,明确市场需求,尽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一些课程,或调整原有课程的比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高端体育项目课程多方面的培养人才,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涉足不同领域。另外,很多学校无法开设更多的课程,是因为资金分配、硬件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专项课程难以开展。建议学校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改善教学条件以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为首要。

2.3丰富实践课程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实践安排较少,这不仅仅是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该专业的应用性,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户外运动时间。建议每年定期安排校外实习,巩固知识,定期组织到一些偏远山区做体育教育支援,具体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不定期的组织实践活动,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如说每年2次的运动会或不同班级之间各项比赛,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项目竞技能力。最后,毕业前组织的毕业实习时间不能太短,可适当延长到16~20周左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锻炼自己。

2.4合理调整选修、必修课的比例

开设选修、必修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条件学习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需要不同的知识来支持自己。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外,更多的项目应以选修的形式开设,以课程来适应市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兴趣和社会需求来选择课程,给学生提供展现不同专业项目优势的机会。同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练习,提高课堂效应。在安排选修课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可适当增加时长,根据课程难易程度灵活调整时间。在设计选修课种类时也不要盲目求多,要重视选修课的实用性、系统性,体现学生的专业性。最后,选修、必修课的设计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前的建议是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如何分配出一个合理的比例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

2.5提高课程创新性、增设地方特色性课程

首先,建议对已设置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删减一些陈旧的、适用性不够的内容,对应该保留的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一条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课程主线,并依照主线开设辅助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实用性、适用性、系统性、逻辑性,以保证现阶段体育强国和全名健身基本国策的实现;其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来满足特体育项目的需求。例如,在北方冰雪天气较多区域可以增设滑雪、玩雪橇、雪车等项目的课程,这样既体现地方特色,又能满足当地实际需求还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另外,通过课程的创新来引导学生创新,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提高体育竞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开发能力。学校通过课程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创新、开发新项目,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良性前进。

2.6提高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闭门造车并不可取,单方面的力量毕竟有限。课程设置的前瞻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体育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教育发展提起足够的重视,要解决课程设置的前瞻性问题,建议学校在开设课程之前做好社会调研,各个学校之间多进行交流探讨,共享社会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相互探讨和指正中找出适合本校体育发展最佳的课程设置方案。另外,也可以向发展较好的学校寻求经验,学习课程改革措施,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尽力提高课程设置的前瞻性,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3 结 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人才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对人才的培养最为基础的一步,值得教育者认真思索,积极改进。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育者应更深刻地理解和诠释体育教育的实际意义,现如今体育师资的需求日趋平缓,取而代之的是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康复保健人员、体育管理人员等与体育相关的多领域的兴起,这就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形势制订培养方案,做为学习者如何根据形势来提升自己,适应之路任重道远。

[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2 ]彭建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29-132.

[ 3 ]百度百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定义[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4CK1Stb ·haPJr5vj46dO9kXn3aCWdUun3KY4kigIYnB NLoRZ2glRz8jb3p0NdSVM3Zi_8-ofgPChV H-1noBvq

[ 4 ]唐炎.现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J ].体育学刊,2014(2):61-64.

[ 5 ]赵激扬.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缺失及其改革[ 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169-172.

G807.4

A

1674-151X(2016)05-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41

投稿日期:2016-04-17

陈忠旭(1973—),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