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健身圈背景下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建设研究

2016-07-14郭玉江于安然

运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师资武术教材

郭玉江,于安然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城市健身圈背景下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建设研究

郭玉江,于安然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在城市健身圈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河南省武术资源,调研学校体育中武术类课程与师资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对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对健身圈健身品牌的打造以及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健身圈;武术课程;武术师资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式进入了改革时代,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明确提出“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达到5亿。在城市健身圈建设的热潮中,各省市开始结合自身特点建设独特的健身品牌。河南省是中原腹地,是武术之乡,有少林与太极等众多武术文化资源。武术作为中国国术,具有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文化符号。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武术的优势,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健身品牌。健身品牌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学校体育无疑成为了重要的阵地。早在古代,武术就出现在了学校教育中,“穷学文,富习武”直观地说明了当时学校教育中武术已是重要课程之一。武术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特点,不仅具有一般体育项目,如健身、防身、修性和竞技等功能,还具有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因此,在当代城市健身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探析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现状,这对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对健身圈健身品牌的打造以及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城市健身圈背景下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建设。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以及万方数据等查阅相关资料,搜索“学校武术”有关的论文121篇,其中武术课程的研究占主要的部分,有关“武术师资”的论文14篇。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学校武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时间、场地的安排、教学的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学生对武术课程满意度等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2 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现状

2.1武术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系统性与延伸性。如果没有一定学时的保证,其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在对调查的学校实地走访中了解到,武术课程在非体育类学校中,每周理论课为0学时、实践课平均为1~2学时左右。在理论课程时数缺失的同时,实践课程时数也有所减少。在体育类学校的武术专业中,武术理论课每周为2学时左右,实践课程为8学时左右。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每周体育课的时间至少保持在2课时以上。但在每周仅2课时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并不只是只学习武术课程,还要学习其他内容的体育项目。虽然武术课是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数并不多,相对于篮球、排球、足球来说表现明显的不足。例如,有的高校武术必修课安排了10课时的初级剑内容,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对剑法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这仅仅10课时的课程上只能刚记住大概动作和套路顺序,接着却要开始考试了。课时的短缺导致了学生只能了解到武术的皮毛,武术变成一种锻炼学生协调性的运动,与健关操、舞蹈等项目并无二致,殊不知武术套路需要“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现”的境界。

2.2武术课程的内容单一

在对调查的学校实地走访中了解到,非体育类院校所开设的武术课程内容很窄,仅仅局限于24式太极拳、初级拳。对其他武术内容,像剑术、搏击、散打等内容则相对缺乏,且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而在一些非体育类高校中,则会比中小学相对多出几门课程,但多以24式太极拳、初级剑、三路长拳等简单的入门级武术课程。虽然种类不少,但目前高校所教授的武术,多以套路形式为主的课程。却忽略了武术实战性、技击性的本质,而且这些套路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创编的套路,这些套路的缺点就是技击攻防被淡化。在体育类院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中,武术内容多以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出现,其中简化24式太极拳课程最为普遍。除此以外,还有初级剑、42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养生套路、三路长拳等课程以及课外组织学生参加的武术段位考核。据目前的调查来看,体育类高校开展的这些武术课程大体可以分为太极类和长拳类,其中太极拳类已经成为高校武术课的主流内容。在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开设了其他院校所没有的散打项目,这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但却存在着忽视了武德和武术礼仪的灌输。而且学生成绩评分标准却按照竞赛的标准来实行,学生分数的高低以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好还来评定,忽视了武术作为一种教育的资源,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这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综合来看,河南省学校武术类课程更接近竞技武术,但是远远达不到竞技武术水平,也偏离了传统武术的方向,处于两难的境地。

2.3武术课程的教材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大部分学校的武术课程大都采用的是体育学院统编教材,还有的采用一些大学的体育统编教材,甚至有的学校连固定的武术教材都没有。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部分体育教师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到,目前的体育教材与当地的武术教学并不契合,在某些程度上甚至阻碍了当地的教学程序,导致了一些武术课程在课堂上并未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武术教材内容单一,不适合目前的学校教学。而且有些教材的内容都是20世纪50—70年代为推广武术进入学校和规范武术比赛而创编的教材,在如今武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教材中的武术套路并不能反映现代武术发展特征,亦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学生高水准的需求。同时,在通过与学生交谈中,还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基本不看教材,有的学生只在闲暇时作为故事书翻看。在一些有武术理论考试的学校中,学生也只是在考试前看教材。教材上除去枯燥的理论内容,就是图示和文字说明,而由于学生不了解看图常识,面对复杂的图示和文字如同看天书一般。因此,相对于武术实践课,学生更难以对书本提起兴趣。

2.4武术教师的资源欠缺

在对调查的学校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而武术教师所占的比率更是微乎其微,这造成了武术师资的严重缺乏。在一些非体育类的中小学学校中,武术课程大多由体育教师来进行兼职代理;在非体育类高校中,情况有所好转,但也仅有1~2名专业的武术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在武术教师中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存在着男教师远远超过女教师的现象,即使在体育类高校的武术专业教师,也多以男性为主。这也从侧面中反映出在普通高校武术专业、体育专业中选择武术项目的男女生比例相差很大。另一个问题就是武术教师的学历与科研能力稍显不足,学历结构是反映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反映了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的业务水平。武术专业教师学历均为大学本科,在学历层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其教龄在5年以下的人数也较多,这部分教师主要是刚毕业不久、以武术专业为主的毕业生,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尚存不足。同时,传统武术教师的科研状况比较薄弱,仍徘徊在低层次水平上,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很多,所参与课题级别大部分为市级甚至校级。另外,撰写论文数量多的一般是职称较高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评职称需要而撰写的,缺乏长期跟踪、持续研究的学术精神,这说明武术教师科研能力需要加强、应强化科研意识以及提高科研水平。

3 加强武术课程与师资的策略

3.1提高文化自觉,获得学生认同

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在潜意识中会主动回避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背道而驰的信息,更容易接受自己熟悉的观念。同时,学校武术课程与师资的改革要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为原则,武术作为最具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因此,必须把学校武术课程摆在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和定位,立足于当下,融合于传统,植根于中国。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的视角来建立品牌,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倘若离开中国元素,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通过课堂教育与宣传研究等各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学生对武术文化能够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自信,才能提高其发展的自主能力,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文化自觉,提高民族自信心,才能真正地做到立足于本土、本民族,才能真正促使学校武术课程与师资问题的解决。

3.2压缩课堂内容,扩展课外学习

由于升学等一系列的压力,学校武术课程的课时较少,要想改变此种现状,需要政府与国家的政策支持。但在目前,这是一个现阶段很难彻底改变的现状。因此,需要武术教师从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并尽可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课堂偶发事件引起课堂中断的情况,教师要果断快速地做出处理,或放到课后处理。而且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维持在一定水平,以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同时,依托城市健身圈这一广大的健身活动场所,让学生参与其中,同广大的武术健身爱好者一起练习武术动作,从而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加强和拓展学习内容。

3.3教师融入健身圈,提高教学能力

面对现在学校武术师资缺乏,教学水平尚存不足的现状,应鼓励一线武术教师们深入城市健身圈中的武术区域,切身实地地练习拳法,与民间大量高水平的武术爱好者进行交流。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数量、比例等,都弄得一清二楚。武术教师学习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无疑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意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基层群众认为的好的武术套路,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只有从基层出发去学习武术,才能更好地去培养武术人才。

4 结 语

在中央提倡建设健身圈的背景下,其受众范围广、地域特色强、功能完善、整合优势资源等特点对河南现阶段武术课程与师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在理论上探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在城市健身圈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重新阐释武术教学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理念;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课程和师资建设的改革措施。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层面齐心协力,共同来培育和浇灌下一代武术人才,也使其能在城市健身圈建设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G852

A

1674-151X(2016)05-0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28

投稿日期:2016-04-21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城市健身圈背景下河南省武术类课程与师资建设研究(2016-JSJYLX-05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城市健身圈建设研究(15BTY026)。

郭玉江(1979—),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与养生。

猜你喜欢

师资武术教材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教材精读
中华武术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