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质勘察中如何防治滑坡问题

2016-07-13廖艳梅

大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滑坡体坡体挡墙

廖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广西桂林 541002)

论地质勘察中如何防治滑坡问题

廖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滑坡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非稳定性、多变性、诱发因素、形成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其预测困难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本文详细分析了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滑坡的具体识别以及实际的防治方案,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努力。

地质勘查;滑坡;防治

1 引言

随着在复杂地质体中进行重大工程建设的情况的日益增多,滑坡体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选择科学有限的防治措施,成为了使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对此要从实际出发,对滑坡的类型和形成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具体的滑坡防治措施的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争取为相关的地质勘察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

2 滑坡的定义

滑坡的定义有两种:①狭义的定义;②广义的定义。狭义的滑坡定义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但过去欧美国家多采用广义的定义,即将滑坡定义为:形成斜坡的物质如天然的土、岩石、人工填土或这些物质的结合体向下和向外的移动。这实际上把所有的斜坡移动都称为滑坡。但近来一些地质勘察的学者不把上述的广义定义称为“滑坡”(LandsLide),而改称为“斜坡移动”(Siope Movements)。我国、日本及前苏联都使用狭义的定义。

3 滑坡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3.1 滑坡的类型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按照体积、滑动速度、滑坡体的厚度、规模大小、形成的年代等划分。例如按照体积划分可分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和小型滑坡;按照滑动速度划分可分为蠕动型滑坡、慢速、中速和高速滑坡;按照滑坡体的厚度划分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和超深层滑坡;按照形成的年代划分可分为新滑坡、古滑坡、老滑坡和正在发展中滑坡。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的情况等,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3.2 滑坡的形成条件

3.2.1 强度因素

滑坡的移动速度、规模、移动距离以及其释放的势能都关乎到滑坡活动的强度,一般来说,滑坡体的移动距离越远、移动速度越快、体积越大、位置越高,则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大,危害性也就越强。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地形:滑坡的坡度与高度差越大,所形成的滑坡的滑速就越高。滑坡的滑移距离与滑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地形越开阔,滑坡滑移的距离也就越大。岩性:组成滑体的土、岩石的力学强度越完整、越高,形成滑坡的概率就越小。另外构成滑坡面的土、岩石性质,直接影响滑速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的滑移速度也就越高。地质构造:分离、切割滑坡体的地质构造发育的越成熟,所形成的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多越大。诱发因素:外界能够引发滑坡运动的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大。例如特大暴雨和高级地震所导致的滑坡大部分为高速滑坡。

3.2.2 人为因素

人类的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活动都是引发滑坡的因素,比如开挖坡脚:建厂、依山建房、公路、修建铁路等工程,会使滑坡体下部失去支撑点而引发滑坡。蓄水、排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大量排放、水池与水渠的渗漏和满溢等,都会使水流深入滑坡体,增加坡体的容重,软化岩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进而诱发或促使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不停的剧烈变化,增加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会导致岸坡和斜坡诱发滑坡发生。重量太大,超过了坡体承受的极限,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4 滑坡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4.1 滑坡的勘察识别

关于滑破的识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滑坡的边界进行识别和判断,在滑坡的后缘断壁之上,会存有顺坡的擦痕,而在其前缘的土体之上由于受到了挤压,会出现凸起的情况,并且在滑坡的两侧,经常会出现裂面等。同时,因为经过了滑动,其面会比较光滑,且实际滑动的方向和擦痕的方向一致。②仔细识别地物以及地貌等相关的标志,例如在野外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一些地貌标志的观察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形成滑坡的条件,在滑坡体上,一般有分成多级的平台等。骑士实际的高程和外貌等方面的特征和其周边的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别,而且时常会出现双沟等现象,在部分的滑坡体上,还会存在积水洼地和地面的裂缝等情况。③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标志,斜坡原有的含水层的内部情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这使滑坡体本身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单独含水体,且在发生滑动的前端会溢出成排的泉水。

4.2 滑坡的防治方法

4.2.1 进行地质勘察与测绘

要通过全面的地质勘查以及测绘等工作,对滑坡体的发生以及地层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对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应着重查明滑坡的危害程度、性质、滑坡的范围、位置、类型及要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判断其稳定程度,判断其发展趋势,制定整治设计或防治方案和措施。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以及相邻的稳定地段,一般包括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的一定距离,和滑坡体后壁外的一定距离。测绘的比例应根据滑坡规模的大小在1:500~1:1000之间选取,但用于整治方案的测绘比例尺是1:500或1:200.勘察分析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组成、地貌及其演变、断裂面的机构、岩(土)性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关系,了解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

4.2.2 截水排水

各类斜坡(包括天然滑坡和工程边坡)出现滑坡现象时大多是在暴雨季节,或者是由于某种事故引起地下水活动异常,江河湖库水位忽起忽落。这说明了水是诱发滑坡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排水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和暴雨对坡面的冲刷、消除或减小滑坡或滑坡支护结构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减小渗透压、避免发生渗流破坏、降低坡体中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的稳定性。地表排水包括防、截、排三项措施。防是指通过对坡面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来处理已经进入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和降雨。对平整坡面并使其保持一定的坡度,例如坡面种植草木或喷混凝土等,达到防止或减少地表水的渗入并尽快汇集和引出的目的。截是指应在滑坡体外围设置截水沟用来拦截滑坡以外的地表水,不让其进入坡体范围内。排是指充分利用滑坡体外围的自然沟谷,并科学合理的修建新的排水沟,为的是使地表水迅速排出坡外,减少其渗入。

4.2.3 抗滑挡墙

抗滑挡墙和一般的挡土墙一样,根据其受力条拌、材料和结构不同,而分为多种形式。如贴坡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恒重式挡墙、重力式挡墙及各类加筋土挡墙等。挡墙设计必须满足不滑动、不倾覆、不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还需具有足够的强度。除特殊规定外,抗倾覆的稳定安全系数应在1.5以上;挡土墙的抗滑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地基承载力应大于基底压应力的平均值:剪应力应不大于墙体剪切强度,墙体正应力应不大于抗拉强度、墙设计抗压,偏心距小于等于计算截面的截面宽度。为保证挡土墙安全,计算土压时将作用于挡墙上的滑坡推力与主动土压力进行比较,取其中较大者作为挡墙设计土压力荷载。

4.2.4 削坡减载和压脚

削坡减载和压脚是一种直接降低滑坡下滑力和直接增加滑坡阻滑力的有效措施。虽然单一采用削坡减载或单一采用压脚均能有效提高滑坡稳定性。但在工程实践中,最好能将二者联合使用,主要原因是前者可为后者提供填料。后者可为前者提供堆弃场地。使工程土石方达到平衡。对于一般滑坡,削坡减载的重点应放在滑坡的上部,否则就对治理滑坡毫无作用。压脚适用于坡脚有较大空间的滑坡。

5 结语

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强降雨和施工切坡,但也与在勘察设计阶段对该段斜坡体的稳定性认识不足以及边坡预加固措施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对地质勘察中滑坡问题的认识以及其防治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实际出发,严谨细致的分析出了滑坡的划分标准、主要类型以及其形成的条件,争取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并为更好保证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施工操作的稳步进行,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魏永幸.滑坡防治工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J].路基工程,2014(6).

[2]孟 辉,胡海涛.岩土工程手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3]陈瑞亭,郝铁桥.某高速公路滑坡分析与处置措施[J].中外公路,2013(7).

P618

A

1004-7344(2016)04-0213-02

2016-1-5

廖艳梅(1988-),女,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等工作。

猜你喜欢

滑坡体坡体挡墙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浅谈鹦鸽嘴水库右岸滑坡体除险加固设计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浆砌石挡墙排水体的具体运用
现浇泡沫轻质土在渠道挡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