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域性课程资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2016-07-13马凤利天津市北辰区教学研究室3004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美术民族艺术

马凤利 (天津市北辰区教学研究室 300400)

挖掘地域性课程资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马凤利 (天津市北辰区教学研究室 300400)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2016]1号文件中指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工作,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因此,从教育领域弘扬民族文化,发扬传统艺术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同时,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拓展方面意义重大。

地域课程;课程资源;民族文化

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无限畅通,世界文化多元交融,引领青少年的更多的是占据网络媒体前沿的文化和艺术流派。将民族艺术形式引入校园,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模式。

一、 地域性课程实施的作用

(一)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在当下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资源的研究与拓展是一项热门课题,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资源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又是一种创新的方式。我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北运河文化及北辰农民画堪称北辰文化特色,并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窗口,涵养他们人文底蕴,传承传统的艺术形式,了解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传承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创新

所谓创新是指在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知识领域的拓展,表现形式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借助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添加新鲜的血液。其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各种艺术形式的技法进行表现;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及可利用的废弃材料作为美术创作的媒材进行创作,让传统的美术作品更具趣味性。

(三)形成国际文化品味,民族自豪感

21世界的人才要求具备国际视野,具备认同世界文化的情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品味能鉴赏。地域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及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学科的审美视角鉴赏我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产生敬畏之情及民族自豪感,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地域性课程选择的原则

(一) 依据教师专业特征的原则

地域性课程的选题要依据教师的专业特征,建议教师在选择地域课程时尽量与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教师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作用,优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中国画专业的教师选择中国画作为本校的地域性课程进行实验教学;染织专业的教师可以选择扎染等相关美术教学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

(二) 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则

地域课程的选择要因材施教,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原则,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梯度的学习要求,切忌拔苗助长及学生作品的成人化,要依据美术课堂的教学规律,运用国家课程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地域课程研究,促使地域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规范化和科学化,促使地域课程健康高效的发展。

三、 地域性课程实施的途径

(一) 借助社会力量

教育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更要注重家庭教育因素和社会教育因素对于学生的间接影响。在我区地域性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借助社会力量夯实地域性课程的良性循环尤为重要。借助社会相关群体和民间艺术家力量,促使特色课程质量提升。例如:聘请民间艺术家作为校外辅导员,对任教地域课程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再如:可以与民间艺术协会合作,参与其组织的展示、拍卖、交流等公益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获得学习的机会。

(二)在社团活动中提高

在地域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是地域性课程开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艺术素养颇高的学生会在兴趣爱好、能力特征和认知水平等方面适合进一步发展。那么社团活动会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例如:在社团活动中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专业性较强的农民画课程,引导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技能有更为深入的学习,对民族艺术情感更为升华,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好铺垫。

四、地域性课程初期的效果

(一)地域性课程对于学校的影响

地域课程提升学校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对于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实施地域性课程的学校,可以将地域课程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底蕴,为师生营造高雅的具有人文内涵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二)地域课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涵养

地域课程的开展,促使学校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特色的同时,对培养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地域性课程的社会效应

地域课程的开展会由点到面地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学生会将所学内容间接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又将会把地域文化传递给社会,促使民族艺术循环式发展。

五、地域性课程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终生

民族艺术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而形成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用来表现社会生活、人文情感的高雅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及艺术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及艺术的一座桥梁。

(二)培养传承人,让继承成为现实,

当下,许多优秀的民族艺术和文化逐渐消亡,培养传承人变得尤为重要。在地域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铺开的同时,会有部分具有艺术素质潜能的学生会地域性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教师要抓住良机,培养民族艺术的传承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成为现实。

(三)深挖课程内容,形成课程体系

小学美术地域性课程涉猎广泛,包罗万象,其内涵平易浅近而又博大精深,教师必须深入把握、深入挖掘地域性教材的内涵,才能在教学中将地域性课程有效实施并形成课程体系,使之可以应用到地方学校,达到传承民族艺术的良好效果。

(四)文化转变产业,实现课程新动力

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创新工作模式,发挥课程潜能,使文化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例如:在地域性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创作的作品朴拙、童趣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我们可以将这类作品转化为日常用品或者工艺品,以义卖的形式获得收益,并将这些收益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经济支持,或将其作为公益基金捐赠给需要的人。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把地域性课程打造成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内容。我区将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为传承优秀的民族艺术,拓展地域性课程资源而不断努力。

马凤利,女,天津,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科学交融。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天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课题编号:BE3246

猜你喜欢

美术民族艺术
美术篇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纸的艺术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