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壁画中花鸟的用色对当代重彩花鸟画用色的影响

2016-07-13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花鸟莫高窟花鸟画

许 晶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莫高窟壁画中花鸟的用色对当代重彩花鸟画用色的影响

许 晶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敦煌莫高窟壁画在历经一千多年历史后形成大量富有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的作品。虽然敦煌壁画主要以佛教题材有关,但其中涉及大量花鸟题材的形式内容。本文重点着眼于莫高窟内涉及花鸟形象的设色方式及色彩的使用,然后将其与当代重彩花鸟的设色和色彩进行比较研究,进而论述其对当代重彩花鸟画产生的影响。

敦煌壁画;花鸟画;用色;当代重彩花鸟画

一、莫高窟壁画的用色概述

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基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隋唐之前)的莫高窟壁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当时很多经文刚刚翻译过来,人们对于所要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时期。因此,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程度较深。中期(隋唐)的画家逐渐走向创新本民族艺术的道路。这个时期也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发展的高潮阶段。到盛唐时期壁画颜色变得浓艳炙烈,对比十分强烈。晚唐时用色逐渐变得单一,大多是以石绿为主,配合以浅褐色为辅。晚期(五代、宋)时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影响发展成以墨色为主,色彩则作为辅助样式。

二、 莫高窟不同时期的壁画中花鸟的用色特点

(一)莫高窟早期壁画中花鸟的用色特点

这一时期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技法来自西域的明暗法,传到敦煌后逐渐演变形成西域式晕染法。初期莫高窟壁画造型相当简约夸张,色彩的使用也很单纯,比较注重整体感。如莫高窟第296窟的《福田经变》,其中包含了一个植树造园的场景,整幅画以白色做底,此画中植物表现地相当的概括,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圆形。作者先用赭石色勾轮廓,然后在罩染青色,用石绿厚涂来表现田地,灰色用来表现墙围,用色淡雅,富有写实性。

(二)莫高窟中期壁画中花鸟的用色特点

隋唐时期的壁画达到全国壁画艺术的最高端,其用色相当大胆的使用了色彩的厚重。这种厚重在花鸟画的绘画过程中离不开地色和颜料的掌控。简单的说,地色就是绘画中为了达到画家对画面的气氛要求而制造的背景底色。隋唐时期主要以色粉做地,增加色彩的厚重感。

唐代色彩有较大发展,通过反反复复的层叠绘制制造出色彩分明的变化。如第387窟的莲花便是通过这种方法绘制而成。此窟的莲花做多层叠染,花瓣从中间向莲心翻转,背面叠染着色,染色从中间向边缘渐重。同时为了使色块的大小、薄厚、冷暖等达到和谐,画家也采用了一些较为变通的手法。如隋朝第420窟的群鸟听法中各个体态的禽鸟并不是用墨勾线而是直接用蓝色进行描绘,与没骨画法非常相近。在颜色方面,此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中花鸟用色较为写实,如第172窟中以花鸟题材局部为例。在楼台的左右各有一只仙鹤,仙鹤以白色厚染,在其上敷以薄薄的褐色用以表现仙鹤的阴影和结构,增强绘画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三)莫高窟晚期壁画中花鸟的用色特点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仅在前期留下一些较为值得参考的图案。如61窟五台山图,用赭石淡淡的打底,用石绿敷色,石青点苔,绘制出大量的青山绿水,石绿清新淡雅的颜色加上淡赭石的质朴,使整个画面显现出空灵的境界。以西壁的五台山图之官人骑马登山这一小场景出现的花鸟形象来说明,基本上是以勾线填色的方法来绘制,近处树木的树叶的翻转,以及正反面颜色的变化都力图找到不同的变化,以及把握树木摇曳生姿的体态,然而远处的一些树木还处于一种装饰图示上,看上去画家似乎还处于比较矛盾的状态。再看商人骑得马,由一匹黑马引领后面的四匹,右面这四匹马一字排开与前面的黑马产生一段距离形成两组,颜色也为后面的这四匹马做出考量,使其不至于重复呆板,然而与前代的马相比,却显得呆板不少。

三、敦煌壁画中花鸟的用色与当代重彩花鸟画用色比较

在本章中将重点对敦煌壁画中花鸟及当代重彩花鸟画的设色方式和用色进行比较研究。就莫高窟第285窟《山中修行》与祝大年的《鸢尾》来进行比较研究。《山中修行》中 “五百强盗成佛图”有一个局部,可见垂柳依依,修竹挺拔,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柳树和修竹的绘制首先用墨将树干和树叶淡勾一遍,然后用灰绿层层罩染,为了增加树叶的厚重和浓密感,在重要部分进行了渐变晕染灰绿以加深色彩。再看祝大年的这幅《鸢尾》图,不难看出两者在颜色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他的这幅作品主要还是以中国传统的线造型为主,继承了传统技法中的晕染法。颜色方面两者之间都使用的灰绿然而祝大年的绿色显得更为丰富有层次,因为有些地方加入了黄,有些地方加入了花青色。甚至大面积的红色也是来《自山中修行》中坐在树下的和尚身上所披的红色袈裟。

接下来再比较一组。莫高窟第172窟中的《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一个荷花局部与蒋采萍的《筛月》进行比较。两幅画在荷叶的绘制上都用石绿做底,同时为了更明确的区分荷叶的正反两面以及荷叶正面的深浅变化,作者都做采取了罩染的手法。荷花的染制上都用了在打底色的基础上用渐变的晕染方式晕染红色。不同之处则在于,前者使用了大量的矿物质颜色。又因为当时作品是直接于墙体上绘制,矿物质颜料的覆盖力较强,易于保留。而在蒋采萍的《筛月》中不难看出画面中大量使用了花青、胭脂等植物色,使画面中的荷花格外的生动鲜活。

四、结论

对莫高窟壁画中花鸟的研究,既丰富了对莫高窟壁画的研究,同时又对当代花鸟画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莫高窟壁画中的花鸟画已经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其花鸟画中的色彩艺术精神已成为中国艺术与文明的美学典范。对于它的研究可以扩大对中国传统花鸟画色彩的认识,帮助人们吸收其色彩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国当代重彩花鸟画在创作中的色彩应用,使我们可以创出大量的优秀的绘画作品。

[1]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修订版)[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11.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M].北京:三联书店,2008.11.

[3]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2.1.

[4]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艺术[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12.

[5]赵蓓.敦煌壁画色彩语言的初探[J]. 学术论坛,2003(3).

许晶,女,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美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猜你喜欢

花鸟莫高窟花鸟画
写意花鸟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花鸟卷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里看藻井
多情花鸟,不肯放人